很多人认为古代女子十二三岁就出嫁了,甚至七八岁就有出嫁的,这个观念是从哪里来的?可能是影视作品里皇室的婚嫁,特别是清朝的皇室,早婚现象很普遍。皇室有时为了巩固或延续政权而早婚,清代皇室满人是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可能早婚早育是游牧民族的习俗之一。而中国古代女子正常的婚龄一般是在十五岁左右。
例举几个古代文献记载印证一下:
1、《孔子家语·本命》:“女年十五许,有适人之道”。适人,就是“出嫁”的意思。
2、《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古代女子满十五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十五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3、《汉书·惠帝纪》中就明文记载:“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五算”就是罚她缴纳五倍的赋税。
4、《后汉书·班昭传》中就记载:班昭“年十有四,执箕帚于曹氏”。
5、宋代曾有“凡男年十五,女年十三,并听婚嫁”的规定。
从第5点看来,宋代女子婚龄有趋小倾向,但我们看看《四库全书》收录的宋人袁采写的《世范》记载:“人之男女不可于幼小之时便议婚姻。大抵女欲得托,男欲得偶,若论目前,悔必在后。盖富贵盛衰,更迭不常,男女之贤否须年长乃可见。若早议婚姻,事无变易固为甚善。或昔富而今贫,或昔贵而今贱,或所议之婿荡浪不肖,或所议之女狼戾不检。从其前约则难保家,背其前约则为薄义。而争讼由之而兴,可不戒哉?”
这段话看出宋代人是反对早婚了,成婚年龄小的弊端讲得挺有道理,因此可能呈现一种转变的趋势,至明清回归到十五左右。
当然各朝代的婚龄都是有变化的,各地的婚龄也是有差别的,但从有记载的历史看中国古代女子婚龄一般都是在十五岁左右。
古代女人出嫁前的一些知识
为什么都要 “开脸”?
弹面,亦称绞面、开面等,是在西亚、中亚到东亚历史久远的使用线除去妇女脸上的汗毛的美容手段。 中国 在中国,从北方到南方,比如河北、江西、广西,都有妇女开脸的习俗。而且通常都是在女子出嫁前由女性长辈施行,是一种成人礼。女人一生开脸一次,之后如有离婚改嫁等不再开脸。有的地方开脸之前,主家要煮“开脸饺”分赠亲友以示吉祥,也有开脸时要唱开脸歌以预祝新娘生育的。 具体操作时由开脸的施行者使用一根细麻线,中间用一只手拉着,两端分别系在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上。或者中间用嘴咬着,两手套住两头,形成交叉的三角。麻线在被开脸的女子脸上绞动以出去汗毛。此外,眉、鬓角也要修整。
古代女人出嫁前的一些知识。
古时女子出嫁一般在13~20岁之间,且主要集中于其中的14~18岁间这一年龄段。汉时,古时候女孩出嫁很多是14~15岁。汉桓帝的皇后梁莹,入宫的时候就只有14岁,被曹操杀死的伏后,嫁给汉献帝时只有12岁。
对于女子的出嫁汉有严格的规定。西汉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诏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汉代人口税中有一种算赋,是15岁至56岁的男女成年人交纳的,每人一算,120钱。说是女子到17岁必须出嫁,否则就要加收人头税,每拖延三年就加收一个人头税,到了三十岁还不结婚,就要加五个人头税,而且对于一些不肯嫁的人,在汉朝立国初期,除了罚币之外,还要强制遣嫁,但是这种习惯到了景帝时因为国家逐渐富强,人口增多已经逐渐放松。
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明媒正娶的妻子只能有一个。正妻的地位远高于妾,正妻的儿子是嫡子,是要继承家业的。纳妾则比较自由,法律不怎么管。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