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哲学家培根培根在《谈读书》中提出了一种读书观

网编 176 0

豆瓣读书推荐好书_好读书 读好书_深圳读书月十大好书

豆瓣读书推荐好书_深圳读书月十大好书_好读书 读好书

好读书 读好书_豆瓣读书推荐好书_深圳读书月十大好书

习近平总书记读过很多书,其中便包括《周易》《论语》《平凡的世界》

对一种事物和对象,对一个问题,形成一种根本看法,就是关于这一事物、对象与问题的观点。人类活动,从哲学来讲,最根本的,就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的前提,首要是学习。所以,读书是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人们认识和把握世界需要经常进行的一种重要活动。人一出生,很多人都要读书,而对读书活动和读书问题形成一种根本看法,就是一种读书观。

一个人要形成一种读书观,需要具备五个基本条件

一是喜爱读书。就是把读书作为一种爱好,作为一生的习惯,甚至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能经常读书,持之以恒,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和冲动,懂得读书的价值与意义。这是“我要读”的一种自觉。二是读好的书。在读书过程中,积累一些读书的体会和经验,能把这些体会和经验上升到一种读书认知,知道读什么书、读哪些书,哪些书是“好”的,它对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水平、境界、格局有帮助,能成为人生成长的阶梯。这是“我知道读什么书”的一种理性选择。三是擅长读书。也就是形成了一套读书的经验与方法。如果读了不少书,但没有形成认知、经验与方法,没有达到理性自觉,何谈有读书之道、有读书观?擅长读书,这是一种我知道“怎么读”的“高峰体验”。四是善于用书。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毛泽东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读书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引导自己的实际活动,有助于分析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既会读书,又善于把读书与实际活动结合起来,达到读书与实际活动的互动,这实际上是读书的一种延续。这是一种对“读在于用”的理性自觉与实践自觉。五是传授书经。不仅自己认知“要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用书”,而且具有关于“要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用书”的系列重要论述,能给他人读书传授所谓的“读书经”。这是一种具有“传道、授业、解惑”作用的读书指点。

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谈读书》中,就提出了他的一种读书观。这种读书观可概括为“读书之用”“读书之选”“读书之法”“读书之辨”。关于“读书之用”,他简明扼要地概括为:“读书之用有三:一为怡神旷心,二为增趣添雅,三为长才益智”;关于“读书之选”,他明确指出:“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学使人深沉,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则使人善辩”;关于“读书之法”,他讲得很直白:“有些书可浅尝辄止,有些书可囫囵吞枣,但有少量书则须细细咀嚼,慢慢消化;换言之,有些书可只读其章节,有些书可大致浏览,有少量书则须通篇细读并认真领悟。有些书还可以请人代阅,只取代阅人所作摘录节要;但此法只适用于次要和无关紧要的书,因浓缩之书如蒸馏之水淡而无味。”他还强调读书要与讨论、作笔记结合起来:“读书可使人充实,讨论可使人敏锐,笔记则可使人严谨”;关于“读书之辨”,他讲得清楚明白:“书中所示则往往漫无边际,必须用经验和阅历界定其经纬。讲究实际者鄙薄读书,头脑简单者仰慕读书,唯英明睿智者运用读书”,“读书不可存心吹毛求疵,不可尽信书中之论,亦不可为己言掠辞夺句,而应该斟酌推敲,钩深致远。”

大部分人都读过书,都有读书的活动和经历,但其中一部分人并没有形成自己的读书观。其原因在于他们有读书的活动和经历,但对读书只有感性上的感知,而没有通过对读书活动和经历的思考与反思,而达到理性上的认知,也没有把读书看作自己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做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没有形成对“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怎样用书”“如何传道”等问题的系统看法,并没有从根本上形成自己的读书之道或所谓的“读书经”。

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地具有自己的读书之道,形成了自己的读书观

习近平总书记的读书观可简要地概括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会用书”“读书经”,对“为何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怎样用书”“如何传经”等问题,他作出了具有高度理性自觉且系统完整的回答。

爱读书。在“爱读书”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读书观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是“要我读”。习近平总书记充分理解和把握读书的价值和意义,认为读书是文明传承之途、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社会进步之力、水平提升之路、人生成长之梯、青年成才之要。二是“我要读”。习近平总书记切实把读书,由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自觉,把“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变“学一阵子”为“学一辈子”,使读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已经把读书作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工作责任、一种境界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家庭具有浓厚的学习氛围,使他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之后,从正定到福建,从浙江到中央,读书已经深深融入习近平总书记的工作和生活之中,在日益凸显其个人魅力的同时,亦逐渐积淀成为治国理政的大智慧。要言之,习近平总书记最大的爱好是读书,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读书和思考,已把书当作他自己的精神故乡,实现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飞跃。由此,他强调要主动来一次“学习革命”。这可谓习近平总书记的“劝读之道”。

读好书。在“读好书”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读书观就是“取法乎上”的“层次选书观”,即根据对象和工作需要而选择读书。他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以及从政一路走来,“文史哲”方面的书读得相对多,当然,他还读了不少其他方面的书。当选我们党的总书记以后,他强调领导干部除了要读“文史哲”方面的书以外,更要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读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读做好工作所需要的各种知识书籍,如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社会等领域的书。除此之外,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要读实践这一无字之书。“取法乎上”,可比喻要选择读好书: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这是“不忘老祖宗”;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是“手有两把刷”;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握好方向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这是“政治要过硬”;学习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这是“守护传家宝”;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这是“注入清醒剂”;读做好工作所需要的各种知识书籍,这是“炼就金刚钻”;读实践之书,这是“读好无字书”。上述这些,可谓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荐读之道”。

善读书。在“善读书”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读书观可以从苦读和巧读两方面理解和把握。关于苦读,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读书要具有“三劲”,治学要具有“三境界”,要发扬“韦编三绝”精神。“三劲”,就是读书要发扬“挤劲”“钻劲”“韧劲”。挤劲,就是要挤出时间读书,善于把各种零碎时间利用起来;钻劲,就是读书要具有“钉钉子”精神,不读明白誓不罢休;韧劲,就是终生坚持读书,百折不挠,遇到难题也不退缩。概言之,就是读书要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治学具有“三境界”,就是一要具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有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二要具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但依然百折不挠,心甘情愿地勤奋努力、无悔付出的精神;三要具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样坚持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学习和实践中领悟真谛。所谓韦编三绝,就是要像孔子勤读《易经》那样,坚持勤奋读书、刻苦治学。关于巧读,就是要具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在习近平总书记那里,就是要把爱好与方法结合起来,把苦读与巧读结合起来,把系统阅读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把读与写结合起来,把学习与质疑结合起来,把读原著与悟原理结合起来,把学习“四途”与学习“四法”结合起来(四途径,即书本、实践、人民群众、内行专家;“四法”,即自觉主动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笃信笃行学)。上述这些,都意味要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这可谓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善读之道”。

会用书。在“会用书”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读书观,既体现在他“把读书与运用结合起来”“把读书学习与治国理政结合起来”的用书方法中,又体现在他的“读天下好书,想中国大事”“勤于学悟,积累治国理政大智慧”的行为中,还体现在他关于“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等重要论述中。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注重把读书学到的知识、理论与方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在福建从事领导工作的时候,他在《福建省委党校学报》发表7篇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学哲学、用哲学的理论文章。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他在《浙江日报》头版左下角开设的“之江新语”栏目中,发表系列“千字文”,笔名用的是“哲欣”。其笔名不仅“一语双关”,意味着浙江欣欣向荣,哲学欣欣向荣,而且其系列短文充分彰显着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文风,表达着习近平总书记长期读书所积累起来的理论功底,及其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担任中央党校校长期间,他发表了19篇重要讲话,贯穿始终的,都是强调各级领导干部与广大学员要认真、系统、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要进一步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之,上述这些表明,习近平总书记读书著作十分注重“笃行之”。这可谓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用书之道”。

读书经。习近平总书记不仅自己认知“要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用书”,而且具有关于“要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用书”的系列重要论述,能给他人读书传授“读书经”。习近平总书记的“读书经”,集中体现在他以下关于读书的主要著述中。诸如:《理论学习要有三种境界》《努力具备符合时代要求的知识结构》《多读书,修政德》《求知善读,贵耳重目》《“书呆子”现象要不得》《善学习,善作善成》《提高领导艺术、创新工作方法》《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体会和认识》《领导干部要认认真真学习》《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几点学习体会》《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一切学习都不是为学而学,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等等。此外,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在正定》《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等著作,都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从政一路走来的读书足迹,从中也可以提炼概括出习近平总书记的“传经之道”。

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读书观,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的“劝读之道”“荐读之道”“善读之道”“用书之道”“传经之道”,共同构成他求知爱读、求知读好、求知善读、求知善用、求知传经,并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的读书观。

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读书观或读书之道,具有重要意义。就每个人而言,能从中汲取习近平总书记的读书经验与智慧,使我们在读书问题上少走弯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读书效果;就每个家庭而言,有助于形成人人读书的环境和氛围,使家庭成为“书香门第”;就每个组织而言,如果组织中的每个人能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爱读书,就有助于学习型组织建设;就整个社会而言,如果我们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去做,就有利于营造一个书香社会,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就国家而言,它有助于使我们国家依靠读书学习走向未来,进而依靠读书学习,树立文明的国家形象;就执政党而言,全国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能形成都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局面,使我们的党真正成为学习型政党,那么,我们的党就会更加增强工作制胜的本领,更加成为一个深得人民拥护的强大政党。

(作者为原中央党校校委委员、一级教授,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

标签: #爱读书 #读书 #读书的意义 #读好书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