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北魏是由鲜卑拓跋部所建。
据说,拓跋部原来居于今大兴安岭北部,后南迁到了阴山,也就是位于今内蒙古中部一带的地方。
1拓跋猗卢和什翼犍为北魏的崛起开辟了道路
西晋末年的时候,这个部落在首领拓跋猗卢的带领下越来越强大,拓跋部曾多次帮助西晋并州刺史刘琨抗击匈奴,并因此被晋愍帝封为“代王”。
公元316年,代国内部发生了动乱。
事实上,这是一个乱世,自304年刘渊称王始,至439年北魏统一北方为止,一百三十五年间的五胡十六国实际有二十多个政权,其中三分之二是苻坚败亡后建立的。
338年,什翼犍返国为代王后,任用汉人燕凤等人制法律、定制度,并定都盛乐,也就是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境,他开始发展农业生活。
376年,苻坚伐代,什翼犍战败而死。
2什翼犍的孙子拓跋珪复国称王,改国号为魏,他因此成为北魏的开创者
苻坚死后,北方再次陷入分裂中,大大小小的国家,连北魏在内,有十二国之多。
此后四十余年中原的大势,仍是东部的鲜卑主导北方历史。
什翼犍之孙拓跋珪于淝水之战后,纠合旧部复国称王,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事实上,拓跋珪时年才十六岁,真的是少年英雄!
拓跋珪先翦灭北方独孤与贺兰,两部皆为鲜卑与匈奴混同而成的部族。
拓跋珪灭独孤与贺兰后,他掳获很多东西,得到了马30余万匹,牛羊400余万头,这对于拓跋部落来说,算是发了大财,从此声势大振,它立时成为后燕的最大威胁。
慕容垂早已称帝,与后秦角逐中原并未得逞。现在拓跋部落又开始强大起来,他决定讨伐拓跋部。
但是,他不是拓跋珪的对手,一败涂地。
395年,后燕主慕容垂以太子慕容宝为主帅,率大军讨伐北魏。
拓跋珪采取示弱远避、待疲而击之策,在参合陂,就是山西阳高,一战打败后燕军主力,并将其俘虏全部坑杀。
一年后,年迈的慕容垂去世,拓跋珪乘机率北魏军大举南下,经过将近一年的奋战,魏军攻克后燕都城中山,占领了中原大片土地。
398年,拓跋珪势力越来越大,终于建立北魏政权。
有一个叫贾彝的被俘获后,被拓跋珪重用为骠骑大将军,参与国政。
又如王猛之孙王宪,亦受委任当官。
此类魏晋以来大世家留居在中原之子孙,参与拓跋珪政府,为地方首长、太守者,人数很多,均足以证明北魏虽开化很晚。
但是他们却锐意吸取中原文化,以求改进自己的治理模式,确实不遗余力。
史称拓跋珪即位为皇帝后,大力提拔和选拔人才:
初建台省,置百官,封拜公侯、将军、刺史、太守,尚书郎以下,悉用文人。
诸士大夫诣军门者,无少长,皆引入赐见,存问周悉,人得自尽其才,苟有微能,成蒙叙用。
说白了就是开始任用汉人为官,只要有一点能力,懂一点文化,愿意给北魏做官的文人,不管年龄大小,都能相互引荐给北魏朝廷。
3北魏的黄金时代:从拓跋珪到孝文帝时期的北魏
北魏建国时,疆域以原有的“代”政权为基础,逐渐外扩张。
公元386年,道武帝建立魏国,攻占黄河以北的后燕领土,此后,渐渐占有黄河以南州郡。
到了公元439年,灭北凉,太武带已经统一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较前秦苻坚时的疆域尤有过之。
孝文帝公元491年迁都洛阳时,更为“光宅中原”提供了有利条件。
经过二十多年的南征北伐,到孝明帝正光年间(520-525),北魏的疆域空前广袤,人口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4北魏的六镇是怎么回事
想当年,北魏先后自东而西建立了六个军镇,被北魏政府视为国家的生命线,因此全国精锐部队都驻扎在这里,可谓兵强马壮。
高干子弟、官宦二代们,也以在六镇服役为荣,六镇遂被他们看作最有前途的所在。
但是,随着政治中心南移,政府迁都洛阳,这六个军事据点不再是权贵子弟们心目中镀金、熬资历及捞油水的地方了,而是鸟不拉屎的苦寒之地了,甚至被看作苦力活。
因此,有背景的人纷纷调离了六镇,留下来为国杀敌捐躯的,当然就只剩下一些普通士兵了。
孝文帝在学习汉族文化的同时,连其中糟粕的部分也学了不少,尤其是对带有歧视的门第制度,也实行“拿来”模仿,使得那些平民出身的子弟不能升迁、出境和读书。
当然也不准与高门第人士通婚,只能永远处在社会底层的地位,尤其是六镇边民,是北魏这些错误举措的直接的受害者。
越到后来,北魏的官员越是横征暴敛,使边民对北魏政府痛恨入骨。
那些当权人物自以为天生高人一等,他们活得体面,活得有尊严,享受着荣华富贵,坐拥无限财富。
北魏的权贵们,甚至像西晋时候那些任性的权贵土豪们一样了。
后来只要发生农民起义,六镇的兵士也纷纷响应。
北魏的丧钟响起!虽然由于北魏政府勾结北方的柔然人共同镇压,六镇兵士的起义失败了,但是这个政权也就此进入了倒计时。
5北魏的衰落和灭亡
六镇军民已经受够了北魏政府的奴役压迫,被镇压下去后不久,再次点燃抗暴的火焰。
鲜卑族的葛荣率领起义军,攻城略地。
北魏政府派章武王元融为大司马,广阳王元深为大都督,发动大军来镇压。
葛荣的起义规模比六镇起义更大,北魏权贵子弟养尊处优,哪里还有祖先一丝一毫的勇武,都是一帮酒囊饭袋,根本打不过葛荣率领的乌合之众。
起义军力量大,北魏政府应接不暇了。
在动乱的年代,各地军阀势力越来越大,他们已经不把北魏皇帝放在眼里了。
后来,武卫将军元毗、王思政一道秘密劝说北魏孝武帝元修除掉丞相高欢。
舍人元士弼又告诉孝武帝,说高欢对皇帝颁下的诏书不恭不敬。
孝武帝因此不大愉快。
后来,有人劝说孝武帝设置了负责皇宫守卫的内都督部曲,又在皇帝居住的朱华阁里增添了值勤侍卫的人数,在这些侍卫下面,还有定额以外的侍卫几百人。
当卫士的都是从各地精选出的骁勇善战的人。孝武帝几次外出巡游,在卫士以外还另外排列亲信的队伍。
字文泰也在各州、郡传布声讨文书,列举高欢的罪状,并且亲自带领大军前往高平,先头部队屯驻在弘农。
七月初九,北魏孝武帝亲自带领十万兵马屯驻在河桥地区。有人请求率领两千名精锐骑兵渡过黄河,乘敌军疲劳困乏处于不利状态的时候发动突然袭击。
总之,北魏后期就是军阀混战了,最后高欢和宇文泰这样的军阀掌握了北魏的军事大权,北魏就变成了东魏和西魏。
#翻阅2021#
看不够的中国史
¥38.87
购买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