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车:刚上任、刚到任。现有成语“下车伊始”。
2.乞骸骨、请辞、告老、请归、乞归:辞官。
3.用事:掌权,主管。
4.视事:在任,在职;办公。
5.听事:办公的地方。
6.逆旅:旅馆。
7.部曲:私家军队。
8.祖道:在路上设宴为人饯行。祖,祭祀路神。
9.家人:平民,老百姓。不同于“家里人”和“佣人、仆人”。
10.起家:起于家,就是从家里被征召为官。
11.作色:发怒。
12.从子:侄子。从,堂房亲属;又如“从兄、从弟、从父”等。
五、相对稳定的通假字
1.乡,通“向”:“侯生果北乡自刭”(《史记·魏公子列传》)。
2.详,通“佯”:“行十余里,广详死”(《史记·李将军列传》)。
3.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4.倍,通“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5.禽,通“擒”:“禽灭六王”(《史记·秦始皇本纪》)。
6.畔,通“叛”:“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史记·淮阴侯列传》)。
7.趣,①通“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史记·孙膑列传》)。②通“促”:“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
8.内,通“纳”:接纳,让……近来;藏。“无内诸侯军”(《史记·高祖本纪》)。
9.郤,通“隙”:隔阂,矛盾。“令将军与臣有郤”(《史记·项羽本纪》)。
10.责,通“债”:“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史记·高祖本纪》)。
六、表示时间的词
1.表瞬间: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寻、无何。
2.表过去: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曩、尝,昔、向。
3.表一段时间:比、迨、逮、及、洎、居(后带时间,则译作“过了…”,不译作“居住”,如“居无何,居三月”)
七、常见的古今异义词
1. 先(祖先、已经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长辈)
2. 课(督促劝说去做某件事)
3. 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
4. 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5. 禁(皇帝居住的地方)
6. 对(回答或对话)
7. 如(到、往)
8. 檄(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
9. 中(中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10. 诬(捏造事实诬陷别人、欺骗言语不真实)
11. 掾(古代属官的统称)
12. 工(工匠、精巧、擅长、官吏)
13. 僭(jiàn超越本分、过分、虚假不真实)
14. 孤(幼年失去父亲)
15. 阪(山坡)
16. 贷(借出、借入、宽容、宽免)
17. 狱(官司、案件、监牢)
18. 白(告诉)
19. 与(赞扬)
20. 多(赞扬)
21. 勤(辛劳)
22. 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优异突出、特别尤其)
23. 树(种植)
24. 给(食用丰足)
25. 劫(强夺、掠取、威逼、威胁)
26. 按(追究、考察、调查)
27. 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
28. 典(主持)
29. 令(美好、县令)
30. 执(捉拿)
31. 延(延请)
32. 省(减免)
33. 雅(平时)
34. 谢(道歉、推辞、告诉)
35. 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
36. 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
37. 察(考察、考察后给予推荐)
38. 赧(因羞愧而脸红)
39. 竟(结束、完)
40. 甫(才、刚刚)
41. 寻(不久)
42. 祚(大堂前东面的台阶、帝位)
43. 造(造访、到)
44. 过(拜访、经过、过失、责备)
45. 弑(子杀父、臣杀君)
46. 用(财用、因为)
47. 容(宽容、或许、许可)
48. 遽(急速、就、恐惧)
注意:
1、中国古代深受儒教影响的士子认为“不仕无义”,相当多的知识分子都可能千方百计去求官。隋以后,还可参加科考得官。这一部分“高频词”有“干、干谒、中第、及第、落第”等。
2、在中国,“以孝治天下”源远流长。“孝”有时往往凌驾于“忠”之上。表现在替父母守孝一事上正是如此。不管你多么留恋那个职位,也不管这官有多大,遇父母丧,必须弃职守孝。所以,“丁艰”“丁忧”屡屡出现于正史之中。
3、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也称“丁艰”。古礼,父母死,子女得在家守丧三年,不出仕,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母丧称“丁内艰”,父丧称“丁外艰”。
4、官员年老体衰,也要离休或是病退,由自己提出,叫“乞身”“乞骸”“乞骸骨”。
5、对人物品评的词,如“勤于吏治,恭而近礼”、“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好直谏,守节死义”中的“勤、恭、苟合(苟且附合,曲意逢迎)、守节”之类。这类词关系到对文段的准确到位的理解。从而直接影响对文言文分析、概括一题的解答。
标签: #史记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