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兵相加,哀者胜矣_毛泽东品《老子》
军事谚语中有“骑兵必败,哀兵必胜”的话,这后一句,就是从《老子》第六十九章的思想演化来的。《老子》此章说: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大意是:兵家常说,我不敢主动采取攻势,而宁愿采取守势;我不敢主动前进一寸,而宁愿后退一尺。这就是说,布阵要像没有布阵一样,伸出胳膊要像没有伸出胳膊一样,拿着武器要像没有拿武器一样,进攻敌人要像没有进攻一样。灾祸之大莫过于轻视敌人,轻视敌人,低估了敌人的力量,几乎丧失了我的法宝。所以在两军对阵兵力相当的情况下,受侵略而怀有悲愤心情的一方,一定会获得胜利。
本章主要阐述用兵打仗的道理。在老子看来,主动出击去进攻别人,其本身在道德仁义上就输给了别人,这对自己是极其不利的。主动进犯别人微不足道的一寸,都会被对方视为凌辱哀兵必败,就会有遭受反击的可能,所以应极力避免主动进犯别人;如果我们能够主动后退一尺,我们表现出来的是谦让和宽容的美德,虽然仅为微不足道的一尺,却会感化对方,对方也会以退让相待。()
所以,老子主张以退为进的战略策略。在军事方面,则表现为以守为主、以守取胜的思想。这条作战原则是不全面的,但老子提出的不可轻敌和“抗兵相加,哀者胜矣”的见解,确有它合理的地方。意思说势均力敌的两军对垒,具有哀痛之心的一方就会获胜。这是因为,受攻击、受侵略的一方,人们怀着悲愤的心情,与敌人做拼死的战斗,则必胜无疑;就是说哀痛的一方进行的是正义战争。人都是有正义感的,为正义而战,心怀愤怒,其战斗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其还击的力度就会增大,正义战争最终会取得胜利。宋代苏辙说:“两敌相加,而吾出于不得已,则有哀心。哀心见而天人助之,虽欲不胜,不可得也。”张松如说:“老子之意不在‘兵’,而是讲的更具普遍性的‘道’。”其言深符老旨。应当说这与老子强调的道德的力量无敌于天下是一致的。
两军对阵势力相当时,悲愤的一方取胜,这就是成语“哀兵必胜”的出处。哀兵必胜的反义词就是“骄兵必败”。军谚:“自古骄兵多致败,从来轻敌少成功。”骄兵大意,目中无敌,草率战备,猝然攻击,往往被对方打得措手不及,溃不成军。哀兵悲愤,志在复仇,认真备战,摩拳擦掌,务置敌死地而后快。一旦攻敌,奋勇争先,以一当十,别说和敌方兵力相当哀兵必败,就是兵力少于对方,也必能所向披靡,斩将夺旗,大获全胜。
“骄兵必败,哀兵必胜”的原则,也是普遍规律。不光适用于军事,也适用于一切竞争领域,可以作为人的座右铭。
毛泽东在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中,都曾经运用过老子“哀者胜矣”的原则。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