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名的起源
大一上基英课时,老师问道大家想去什么地方旅行,我脑海里冒出一个答案:Tibet。
基英老师听到后,很是欣赏我,不知道是因为我选的这个地方神圣,还是我掌握的这个词汇没有出错。
(然而至今,我依然没有去过西藏。[流泪])
现在想想,我没有脱口而出“”,完全得益于高中时代迷上《藏地密码》,继而搜索了许多关于西藏的知识。(其实是被“神秘”两个字裹挟,不知所措。)
扯远了,我们倒回来Tibet 这个单词。为什么西藏的英文单词会是Tibet,而不是汉语拼音?
其实,这也算作一个“历史遗留”。
“西藏”这个称谓是清朝中央正式命名的,唐宋时期叫“吐蕃”(tubo)。
文成公主和亲
汉语中的“西藏”,藏文为,藏族自称bod,突厥人和蒙古人称藏族为“土伯特”,在元代经阿拉伯人介绍到西方,慢慢音译成“Tibet”。
在民族称谓上,Tibet 对应“藏族”;但在地域称谓上,Tibet 有时对应“西藏”,有时又泛指整个藏族地区。
1977年联合国第三届地名标准化会议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决定采用汉语拼音为中国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的国际标准。中国大多数的地方名称,一律在英语里都用汉语拼音,为什么西藏依旧采用“Tibet”?
这是因为我国有规定,如果少数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或是历史上已经形成的约定俗成的用法,在一些拼写上就尽量使用本族的语言或是历史上的叫法来拼写,是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
与Tibet有类似的“历史遗留问题的”还有 /mɔŋ'ɡəuliə/,即蒙古。
蒙古国 ,我国的内蒙则为 Inner 。有趣的是,内蒙古人的护照上采用的却是 Nei 的写法。
/ˈmɔŋgəl/ adj. 蒙古人的 n. 蒙古人
【相关词组】
Nei 内蒙古
蒙古帝国
还有一个意思先天愚型病患者。用该词来命名这种疾病,带有强烈的冒犯色彩,同时体现了欧洲人对蒙古人又恨又怕的心理。还有, Khan 成吉思汗,在英文中是残酷、残忍的代名词。
敏敏特穆尔
/mɔŋ'ɡəuliə/ n. 蒙古
【相关词组】
Inner n. 中国内蒙古
Outer 外蒙古(原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后独立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
腾格尔老师
除了少数民族的地名有这种“历史遗留问题”,一些开放较早的沿海城市同样如此。
①厦门 Amoy/ə'mɔi/
有些海外媒体会将厦门写作 Amoy,这是当年老外根据当地方言发明的词,但中国官方认可的英文名仍是基于拼音的 。
(在一些外刊或者外网报道中见到 Amoy 这个词认识就行,我们自己写还是写 就好)
【相关词组】
Amoy 厦门方言
②青岛 /'tʃiŋ'tau/ or
【相关词组】
Beer 青岛啤酒
与 同类别的英文名称,还有 ,它对应的中文是“清华”。没错,就是清华大学的“清华”。
这种英文名的出现基于“邮政式拼音”,是一个以威妥玛拼音为根据、用拉丁字母来专门拼写中国地名的拼音系统。它始于晚清,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后继续沿用,因此这段时期,它非常常见、常用。
也因为地名在邮戳上最常见,所以“邮政式拼音”就这么叫出来了。
③香港 Hong Kong /'hɔŋ'kɔŋ/
1841年,英军在赤柱登陆,途径香港村时,询问当地人这个地方的名字,当地人用客家话回答“香港”,英军就用听到的“Hong Kong”作为整个岛的名字。
而最开始这个村子为什么叫“香港村”呢?这可以追溯到宋代。在宋代之前,香港还只是海上渔民捕鱼歇息的落脚处,到了宋元以后,来此停靠的人才逐渐多了起来。内地人口大量南迁,在此建起了小村寨,并把这里当作广东南部转运香料的集散港,因此取名为“香港”,意为“芳香的海港”,小村寨则叫做“香港村”。
后来清朝康熙年间,广东封海休养生息,香料出口也从此落败,只留下“香港”两字引人遐想。这便是香港名字的来历了。
而香港被英国殖民了150余年,Hong Kong 这个英文名变约定俗成地留了下来。
④澳门 Macao /mə'kau/
【相关词组】
Macao 澳门半岛
Macao 澳门元
Macao SAR 澳门特区政府
Macao同样是约定俗成留下的英文名。
澳门曾被葡萄牙占领为殖民地,葡文为 Macau。
据传,1533年葡萄牙人初到澳门,在妈阁庙附近登岸,他们不知道地名,问当地渔民。渔民答曰:“妈阁”。葡萄牙人以为是地名,从此便称澳门为“MACAU”,英文则为“Macao”。
除了以上列举的这些,你还知道哪些不以汉语拼音为英文名的地名?欢迎评论区交流。
*素材来源于网络,侵删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