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允常去世,越王允常出兵打上门来,

网编 195 0

一直以来,越王勾践被描摹成一位励精图治、任贤用能、忍辱负重的励志型君王,与其形象迥异的则是骄奢淫逸、穷兵黩武的无道之君吴王夫差。

其实,这种结论经不起推敲,真正的勾践根本就是个渣。他的所作所为画面太污,令吃瓜群众不忍直视。

想要了解勾践这个人,还得从吴越争霸讲起。

吴国地处今长江下游的江苏地区,春秋初期属于楚的属国。后来慢慢发展壮大,不但敢与强齐叫板,渐渐地也不屌楚国了。

楚庄王伐陈,吴国居然派兵阻止。这时候的楚国正是饮马黄河、问鼎中原的最盛时期,吴国胆敢公然与楚为敌,可见其国力不俗。

吴越争霸,不仅仅是吴越两国间的爱恨情仇,而是大历史使然。

公元前585年,吴王寿梦即位。第二年,晋国就主动派使臣送来了当时中原最先进的战车,并将射御之法悉数传与吴人。如此一来,吴国除了舟师之外,陆战水平也突飞猛进,跃跃欲试的想要加入逐鹿中原的行列当中。

楚庄王伐陈_楚庄王欲伐陈的伐是什么意思_楚庄王伐陈的文言文翻译

春秋时,争霸的诸侯国间除了军事手段,就是邦交了。晋与楚是继齐之后崛起的最有实力角逐霸主的新兴势力。本来两国斗得旗鼓相当,可是晋的传统友邦秦却在关键时刻背弃了“秦晋之好”,转而与楚结盟。

紧接着,齐也步秦后尘,与楚结好,其它小国如陈、蔡、郑、许、鲁、宋、曹、卫等国见势不妙,相继投入了楚人怀抱。

一时间,晋人孤立无援。

为改变这种被动挨打的局面,晋实施了“联吴制楚”的策略,向吴国暗送秋天的菠菜。

吴一直想要北进扩张,但西面有强楚,南面有“两邦同城、相亚门户”的越国。

楚与越都是吴的后顾之忧,有了晋这个强援,吴国决定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吴国决定先解决强楚,开始频繁对楚用兵。

从鲁成公七年(前584)开始,到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吴楚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在经历了百余年战争的历练后,吴国发展成为军事强国,灭掉楚的属国徐与舒,吞并楚国大片国土,尤其是柏举之战中,在吴王阖庐的指挥下,吴人发挥战车的灵活机动性,长途迂回奔袭并快速推进,联合唐、蔡从淮水流域分三路进军,五战五捷,一度占领了楚国的郢都。

此战之后,“南至江、北至方城,万三千里皆服于吴矣。”吴国一跃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楚庄王欲伐陈的伐是什么意思_楚庄王伐陈_楚庄王伐陈的文言文翻译

与此同时,相邻的越国也趁吴人与楚争锋无暇分身的良机,“内修封疆之役,外修耕战之备”,悄然间积蓄力量。

越王允常(勾践父亲)时,就经常在吴人全力攻楚的时候趁虚而入,双方摩擦不断。

吴王早就憋了一肚子火,在攻破楚国都郢后,转而将矛头对准了越人。恰在此时,越王允常去世,吴王于是趁越国大丧之际,果断出兵打上门来。

面对身经百战的吴王阖庐与深谙韬略的孙武、伍子胥,初出茅庐的勾践居然使出近似无赖的招数:

吴越两军对垒,勾践先是派出少许军兵试探对方虚实,哪知吴军阵岿然不动;勾践无奈,转而派出数百囚徒组成的敢死队,这些囚徒不是向吴军发起自杀式冲锋,而是来到吴军阵前分成三列,整齐划一的当众集体自刎。

饶是吴军久经沙场,也没有见过如此惨烈的死亡,一个个瞧得瞠目结舌。

趁着吴军惊魂未定的,越军发起了山呼海啸般的猛烈冲锋。

气为之夺的吴军很快败下阵来,乱军中吴王阖庐负重伤,结果不治身亡。

如此一来,吴越之间就结下了有你无我、有我无你的死仇。

如果说此次战役是吴王伐人之丧、乘人之危,那么越王勾践使出的手段也可以归类于哀兵必胜了。但接下来勾践的表现就值得玩味了。

就在吴王厉兵秣马筹备报复之时,越王勾践却主动打上门来,夫差率军大败越王勾践于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越军只剩余五千余人,退守会䅲山(浙江绍兴南)负隅顽抗。

楚庄王伐陈_楚庄王伐陈的文言文翻译_楚庄王欲伐陈的伐是什么意思

眼见情势危急,勾践召集残部,当众表示“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执)越国之政”。

这时,文种越众而出,劝勾践以谦卑姿态向夫差求和,以待时机一举翻盘。

说起文种,有必要做一个简单介绍。文种与范蠡是越王勾践手下的重要谋士,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并不是越人,而是楚人。原来,楚人在战败后,开始了亡羊补牢:一面主动与同被中原诸侯视为蛮夷的秦人结好,一面暗中“联越扰吴”,从国中派遣了大量谋士潜往越国。

其中最为著名者,就是范蠡和文种了。

《史记》中记载,勾践听从了文种建议,以美女、珠帛等物贿赂吴国太宰嚭,请他劝说吴王同意放越王一马,而夫差居然同意了。

勾践不能食言而肥,只好将国政托付与文种,自己则“卑事夫差”,“亲身为夫差前马”,做了夫差的马夫。

勾践到吴国为臣为奴,除了卑躬屈膝努力证明自己再无异志外,还主动向吴王夫差表起了忠心。

一次,夫差生病,勾践听从随行的臣子范蠡建议,自告奋勇取了夫差的翔尝了尝,并据此断言夫差的病马上就会好。

从此,勾践就得了口臭的病,而且一生未愈。

能吃屎的奴仆,自然是忠心耿耿,勾践以此取得了夫差信任。三年后,夫差将勾践放还越国。

对“勾践尝粪”感兴趣的读者,请打开你的手机,点开今日头条APP,在上方搜索框里输入“勾践尝粪”,点下搜索,就能知道此事真假了,图文视频并茂哦。

楚庄王伐陈的文言文翻译_楚庄王伐陈_楚庄王欲伐陈的伐是什么意思

许多人误以为,夫差之所以不杀勾践、放虎归山,是因为自己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手下亲信嚭收受贿赂所至。

其实,这个说法值得商榷。真正的原因,还需要放在春秋这个大历史背景考量。

吴王夫差的先祖是让国的泰伯,骨子里就受到了周文化的洗礼与熏陶,在战胜越人后,并没有赶尽杀绝,只是“堕其城、隳其国”,大肆破坏一番就收手了。

夫差一心想要争霸,不杀勾践,既非认同佞臣伯嚭“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的说辞,也并非因为西施善媚的缘故,而是其所作所为符合孔子“兴灭国、继绝世”的政治理念。

受尽屈辱回到国中的勾践,为了激励自己复仇,劳其筋骨、空乏其身,“目卧则攻之以蓼;足寒,则渍之以水。冬常抱冰,夏还握火。愁心苦志,悬胆于户,出入尝之不绝于口”,开启了史称“卧薪尝胆”的模式。

眼睛睁不开了,就吃点苦菜;脚底寒凉,就用水泡一会儿;出来进去的时候尝一下悬挂的苦胆。

有学者指出,苦菜积聚的多了也被称为蓼薪,这就是所谓“卧薪尝胆”的来历。

其实,勾践从来没有卧在硬柴上。卧在干柴火上面,估计那样子也休息不好。

为了积蓄力量,勾践听从范蠡的建议,顺应天时养育万物,废除不利农耕的法令,积极生产。

勾践以身垂范,“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楚庄王伐陈_楚庄王欲伐陈的伐是什么意思_楚庄王伐陈的文言文翻译

四年后,随着国力的增强,勾践急于报仇,跃跃欲试想要对吴用兵。范蠡认为条件尚未成熟,苦口婆心劝他再忍耐一时。

不久,越国国内闹起了饥荒,人们情急之下竟然连粮食种子都吃光了,眼见得要耽误春耕,文种建议越王勾践向吴王夫差提出借粮的请求。

越人此举,其实是在试探吴人,哪料夫差本着睦邻友好、赈灾救荒的人道主义精神,毫不犹豫的满足了勾践,帮他渡过了难关。

第二年,吴国也发生了严重饥荒,夫差派人来向勾践借稻种。勾践表面上痛痛快快答应了吴人,只是他借出的种子都是煮熟的。此举,导致吴国境内农田大面积绝收。

【灼见】正版书籍 史记全四册司马迁著 原文注释全注全译珍藏版

¥99

购买

国势如此艰难,吴王夫差仍执迷于“北威齐、晋”、争做天下霸主的梦想,前482年,北会诸侯于黄池。

率领精锐悉数北上,国中交由太子率领老弱病残留守。得知消息后,勾践果断率军趁虚而入,大败吴人,杀死了吴太子。

夫差鞭长莫及,只好派出使臣求和。勾践知道短时间内无法完全消灭吴人,索性见好就收,同意了和议。

又过了四年,勾践见吴国精锐大半死于齐晋,军事实力大不如前,于是果断出击,越军长驱直入,将吴国国都姑苏城团团包围。

三年后,弹尽粮绝的“吴师自溃”。走投无路的夫差希望越王放自己一马,被勾践断然拒绝:“昔天以越赐吴,而吴不受;今天以吴赐越,孤敢不听天命,而听君之令乎?”

万念俱灰的夫差,只好自缢而死。

楚庄王伐陈_楚庄王欲伐陈的伐是什么意思_楚庄王伐陈的文言文翻译

见大事已谐,范蠡功成身退,走的不知去向。临行作书一封给文种,云:“飞鸟尽,良弓藏; 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本来文种还对勾践抱有幻想,得范蠡书后心中忐忑,从此称病不朝。

即使如此,文种也没有逃过勾践毒手,不久就有人告发他谋反。勾践不由分说,当即派人前往文种处赐剑,称:“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

文种无奈,只得自刭而死。

勾践为什么急着屠戮功臣文种呢?

世人首先会想到的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这两个成语。这样讲虽然也有一定道理,但真正的原因恐怕是文种在代替勾践的执政期间,实施了一系列与民休息的政策有关。越国人民在没有勾践的时候安居乐业,文种在越人心中很有威望。

这种威望大到足以动摇勾践的统治,即便文种无心染指最高权力,但也无法改变功高震主的事实。

如果范蠡不是见机的早,只怕一样也得身首异处了。

《史记》中,司马迁虽然也揭露了勾践过河拆桥、恩将仇报的薄情寡义,但更突出的却是他忍辱含垢、励精图治、卧薪尝胆的贤明君王形象。

为什么这样呢?

众所周知,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的创作,忍受了宫刑的屈辱。

因此,他在《太史公自序》中开宗明义道:“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司马迁认为受挫折、受侮辱,能够使人发愤有为,可以使人的意志更加顽强。而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越王勾践也曾经尝屎、尝胆,能忍他人不能忍的屈辱,讴歌勾践,应该有同病相怜的层面。

正是由于司马迁将情感寄托于文字,才将勾践刻画成了古今隐忍第一人。

楚庄王伐陈的文言文翻译_楚庄王欲伐陈的伐是什么意思_楚庄王伐陈

唐人李白作《越中览古》诗赞颂勾践破吴复仇称霸的事迹云: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到了南宋时,勾践又被赋予了家国情怀,成为恢复中原的文化精神。柴望《越王勾践墓》诗云:

秦望山头自夕阳,伤心谁复赋凄凉?今人不见亡吴事,故墓犹传霸越乡。

雨打乱花迷复道,鸟翻黄叶下宫墙。登临莫向高台望,烟树中原正渺茫。

短短数行,竟然连用了两个望,可见南宋人民渴望收复中原的热切。

发展到后来,勾践干脆成了沉沦社会底层文士眼中的励志榜样,清人蒲松龄一生不得志,不甘平庸的他曾撰一脍炙人口的自勉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楚庄王伐陈_楚庄王伐陈的文言文翻译_楚庄王欲伐陈的伐是什么意思

蒲松龄发愤著书,终于写下了煌煌巨作《聊斋志异》。

直到今天,勾践仍是人们吟咏聚讼的话题人物。

子曰“春秋无义战”,以“成王败寇”的观点看来,勾践无疑是人生大羸家;但从做人的角度来看,毫无疑问,勾践是个狼子野心的家伙。

标签: #勾践 #吴国 #春秋 #楚国 #中原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