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伙伴关系何其多?
6月5日,中俄元首决定将两国关系由2011年确定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提升为“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国际舆论的热议和国际社会的关注。但很多人更想确切的知道,“全面
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个什么样的关系?“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又有哪些不同?更多的人疑惑了,中国到底有多少种类型的对外伙伴关系呢?
在中国外交的话语体系中,中国常常把与其他国家的关系通过两国官方文件的形式冠以不同的名称。比如中国和巴基斯坦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与越南、老挝、柬埔寨等是“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与欧盟、英国、法国等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与德国、韩国等是“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与新加坡等是“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等等。这些名称让很多非外交系统人士感到一头雾水,更不用说其中蕴含的内涵了。很多时候,一些外交系统内的人士也经常把国家之间的关系内涵搞混。
中国的对外关系其实也有亲疏之分。研究人员认为中国从1996年起对其对外关系分了几个大类,主要有建交关系、睦邻友好关系、伙伴关系、传统友好合作关系以及血盟关系等几种类型。但实际操作中,由于中国奉行“结伴不结盟”的原则,因而当前中国与建交国家的关系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伙伴关系。“结伴不结盟”的原则是建立各种类型伙伴关系的重要前提,构建伙伴关系是中国外交的一个特色。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已经成为中国外交开展工作的重要战略抓手。
在2014年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在坚持不结盟原则的前提下广交朋友,形成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有关资料显示,2018年底中国已经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建立了各种类型的伙伴关系。中国外交整体布局已经全面展开,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基本成形。“伙伴关系”并没有明确规定双方国家的义务,而在处理双边关系上提供了相当的灵活性。因为缔结伙伴关系的两国不受条约约束,可根据自身需要自由行事。也就是说,在伙伴关系的框架下,中国可以与这些国家开展按照双方达成的战略共识进行合作,而且由于拥有不受军事同盟约束的便利,双方在开展合作时不用在开展合作时设立先入为主的立场和政策,更不用担心因为军事同盟约束而被迫卷入不必要的冲突。
从新闻报道来看,中国发展与建交国家的伙伴关系的类型最常见的有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全面伙伴关系、合作伙伴关系、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战略伙伴关系、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等几种。光看这些名词就有些晃眼了,看上去都长的差不多,那究竟差别在哪里呢?我们就先来说说这些名词的背后都有啥内涵。
一是伙伴关系。所谓伙伴,元魏时军人以十人为火,共灶炊食,故称同火时为火伴,引申为同伴,后多写作“伙伴”。“伙伴关系”概念始于冷战结束后。冷战结束后,北约推行“和平伙伴关系计划”,与非北约国建立伙伴关系。因此,从历史沿袭的含义看,“伙伴”是可以互相信任的,是在交往中遵守“求同存异”原则的,也就是说双方应该相互信任,即便有矛盾也应该公开摆在台面上,开诚布公地讨论,不能在台下面暗施手脚、搞小动作。
二是全面伙伴关系。全面也即意味着双方应该在各个领域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即便有矛盾也应该公开摆在台面上,开诚布公地讨论,不能在台下面暗施手脚、搞小动作。
三是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关系是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国家之间达成的高层次合作关系。这种关系的内涵是双方要发展长期、可信赖的合作关系,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在各个层次都有相应沟通机制,有共同目标且为该目标不断协调、共同评估、不断改善。
四是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此处的合作前面加上全面,是指双方出于信任,将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感兴趣的领域都能展开合作的一种国际合作关系。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强调多领域的经济合作,暗指中国与该国的关系比其他国家更加紧密。如埃塞俄比亚、克罗地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
五是战略伙伴关系。这种关系一般是有“重点领域”的战略合作关系。两国关系限定在不涉及军事等核心领域的合作关系,双方可以在许多的国际事务上协调立场,但这种关系与战略协作关系的不同就在于它不具备近同盟的性质。与中国建立这种关系的国家大都是能源资源丰富的国家,如尼日利亚、安哥拉、阿联酋、智利、蒙古、加拿大等。
六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所谓“全面战略”是指国家对全局的统筹规划与全面指导。没有加上“合作”表明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战略、政治、外交上都存在不同立场。双方关系的内涵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两国应该是伙伴而非对手,二是建立在战略全局上而非局部,三是具有长期性而非权宜之计,四是具有建设性的而非排他性。这是一种既非结盟又非敌对的合作关系。这也就是说,双方有不同,但不妨碍这些国家对中国具有重要且全面的战略价值。如欧盟、非盟、西班牙、意大利、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沙特阿拉伯等。
七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在国家安全利益上的一种基于高度信任、相互共享竞争优势和利益的关系,是一种具有长期性、战略性的协同发展关系。这种关系能对外界产生独立和重大的影响.并为合作双方带来深远的意义。
八是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关系的突出特征表现在政治高度互信,领导人之间私交大多较深,双方可以一起在各领域、长远性的均分利益。与我有这种关系的国家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等。可见这些国家基本上都是中国的周边和东南亚国家,且大都是中南半岛国家。正是因为与中国相邻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双方在安全、外交领域必然有着很深的交集。而且这些国家也与中国有着深度的经贸合作。即既在外交、安全等高端领域合作,又在经贸等非核心领域全面合作。
九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战略协作”在中国对外的伙伴关系中独一无二。战略协作指的是不仅两国之间有普通合作,还涉及军事等核心领域的合作,而且还在国际关系中相互支持,同步行动,协是协同,共同进退。目前与中国拥有这一关系的国家只有俄罗斯。早在1996年,中俄就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是中国和外国建立的第一个伙伴关系。当时俄方非常想和中国建立更深的合作关系,而中国认为单纯的睦邻友好关系已经不能涵盖中俄关系的深度。两国协商后一致决定提升两国关系的定位,“战略协作”比“睦邻友好”更深更实,“伙伴关系”限定双方虽非盟友但关系比其他国家更加友好。2011年,中俄两国又一致同意在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前加上“全面”二字,以示双方合作领域的多样性和广度。刚刚过去的6月5日,中俄元首决定将两国关系由2011年确定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提升为“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是中国对外关系中最高层级的关系。
十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个关系一般就是指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2015年4月20日,习近平主席访问巴基斯坦在与巴总理谢里夫举行会谈时,一致同意将中巴关系提升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充实中巴命运共同体内涵,致力于中巴世代友好。。“全天候”的内涵就是无论国际局势发生多大的变化,无论巴基斯坦国内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友谊不会发生改变。巴基斯坦被中国民众称为 “巴铁”,而中巴关系被巴基斯坦人民称为“流着奶与蜜的友谊”。这一称谓表明两国关系的不一般。
当然,也有两个重要的国家不在中国的伙伴关系之列。一个是美国,另外一个是日本。
我们与美国的关系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一关系内涵一是不冲突、不对抗,要客观理性看待彼此战略意图,坚持做伙伴、不作对手,通过对话合作、而非对抗冲突的方式妥善处理矛盾和分歧;二是相互尊重,要尊重各自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求同存异,包容互鉴,共同进步;三是合作共赢,摒弃零和思维,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对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不断深化利益交融格局。但是,特朗普上台后很快抛弃了这种关系,而是将中国视为首要战略威胁和主要对手,采取各种举措全面对华展开遏制。
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最早由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006年访华时提出。20017年温家宝总理访问日本时双方予以确认。其内涵是相互支持和平发展,增进政治互信;深化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加强防务对话与交流,共同致力于维护地区稳定;加强人文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相互理解和友好感情;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地区及全球性课题。总的来看,这种关系明确了非伙伴的前提下,双方开展合作的一些指导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