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分钟游香港故宫馆|顾恺之《洛神赋图》北宋摹本
国之瑰宝——故宫博物院藏晋唐宋元书画”介绍重量级文物顾恺之《洛神赋图》(北宋摹本),最早的《洛神赋图》卷是由顾恺之所绘,是最早依据文学作品绘制的带连环画性质的作品,《洛神赋》是三国曹操的第三子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当顾恺之读到此赋,于是根据此赋内容精心创作了中国早期人物最杰出的代表作《洛神赋图》卷,将《洛神赋》中的欢乐、哀怨、惆怅和希望等复杂的情感表达得恰到好处,本图卷不书《洛神赋》文。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自7月3日正式向公众开放,开幕特别展览“国之瑰宝——故宫博物院藏晋唐宋元书画”广受香港市民欢迎。
香港商报特邀曾被聘为佳士得香港中国书画部专家、中国美协会员、广东省岭东美术馆总馆长、香港大学文学院艺术学系哲学博士萧芬琪,介绍重量级文物顾恺之《洛神赋图》(北宋摹本),讲解个中故事↓
最早的《洛神赋图》卷是由顾恺之所绘,是最早依据文学作品绘制的带连环画性质的作品。《洛神赋》是三国曹操的第三子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是作者虚构了自己与洛神的邂逅和彼此思慕的凄美爱情故事。百多年之后,当顾恺之读到此赋,深为感动,于是根据此赋内容精心创作了中国早期人物最杰出的代表作《洛神赋图》卷。
顾恺之早年便博学多才,享有“画绝、才绝、痴绝”声誉,是开创中国人物画的鼻祖。他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将《洛神赋》中的欢乐、哀怨、惆怅和希望等复杂的情感表达得恰到好处。
本图卷不书《洛神赋》文,亦无名款,从画法、绢、色等方面研究,被学者认为是北宋摹本,并非顾恺之的原作,属于存世《洛神赋图》中年代较早之佳作。
本图卷画面设色浓艳,用笔如春蚕吐丝般细劲绵延,人物几乎与山、树等大,体现出古朴稚拙的六朝绘画遗韵。
这件接近六米长的画卷以连续的构图,描绘了曹植与洛神从邂逅到分离的多幕情景。欣赏此画卷时,犹如观看歌舞剧。全卷分为三个部分,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重叠、交替。
乾隆御书“妙入毫颠”
乾隆在比较了多件《洛神赋图》后,将本品定为“洛神赋第一卷”,珍藏于御书房,他也赋诗详述他将此卷定为宋人摹本的过程。
乾隆对本卷推崇备至,不仅御书“妙入毫颠”引首、小楷《洛神赋十三行》以及多则题跋,还曾命宫廷画家丁观鹏绘制摹本。
记者:
摄影:崔俊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