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入朝,韩军士气大跌,美军司令分析了原因,与朝贡体系有关
我写过多篇关于朝鲜战争的文章,自然也看了很多关于朝鲜战争的书籍和资料,因为之前看的书都是咱们中国人自己写的,为了从多个角度更全面的了解朝鲜战争,我最近仔细研读了外国人写的书籍,包括韩国陆军上将白善烨写的回忆录《最寒冷的冬天II:一位韩国上将亲历的朝鲜战争》(已在国内出版发行,是合法正规书籍),读完之后确实有很大收获。
尤其是白善烨的回忆录,书中描述了他亲历的朝鲜战争以及与志愿军的交手经历,还有韩国军队对志愿军的真实看法。
图|志愿军入朝照片
首先让我没想到的是,最关心中国军队是否入朝参战的,不是美国人,而是韩国人。而且两者关心的角度和下的结论并不一样。
美国人认为中国军队不会参战。
比如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曾专门向麦克阿瑟询问中国是否出兵,但是麦克阿瑟信誓旦旦的表示已经赢得了胜利,杜鲁门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我们讨论了日本和朝鲜的形势,将军向我保证已在朝鲜赢得了胜利,他还对我说,中国不会进攻。”
麦克阿瑟下这样的结论是有依据的。
朝鲜战争爆发后,面对朝鲜的强大攻势,韩国军队迅速溃败,直到麦克阿瑟的仁川登陆一举扭转了败局。
从军事角度看,朝鲜军队兵败如山倒,而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兵威正盛,此时中国已经错过了最佳出兵的时机。
麦克阿瑟是个军事家,这个局面他看的太透了。
除了军事角度,从国家实力分析,麦克阿瑟也判断中国不敢出兵。
麦克阿瑟曾对杜鲁门说:
“中国人不会出兵,中国历史上一场仗都没打胜,出什么兵啊?他们把兵力放在这儿吓唬我们。”
这就是麦克阿瑟心中的中国,一个积贫积弱的中国。
我们很多人都认为麦克阿瑟自负,所以误判了中国,但是我通过读外国作者写的关于朝鲜战争的资料后才发现,麦克阿瑟并不是自负,也并不是盲目的下结论,恰恰是因为太了解中国了。
当时不仅是麦克阿瑟,在所有西方政要、军事专家的眼中,当时的中国就是积贫积弱的形象。
在朝鲜战争之前的一百年时间里,中国屡次遭到外国侵略,败多胜少,在鸦片战争之中,2万英军对抗清朝20万大军,清军惨败;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2万联军攻入了北京城一路烧杀抢掠,占领京城,火烧圆明园,清政府又被迫签订了《北京条约》、《天津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入城,清政府被几万联军打得丢盔弃甲。
所以在当时,西方列强对我们是有心理优势的。弱的印象已经在对方根深蒂固,不是说改就能改的。
所以,站在当时的时间点,无论是麦克阿瑟还是杜鲁门,认为中国不会出兵也没有什么问题。
图|朝鲜战争中的美军
以上是美国人的角度,但是换做韩国人的角度,又有新的发现。
与美国人不同,韩国人始终相信中国军队会参战,并且对中国军队的动向极具敏感性。
云山战役是志愿军入朝后打的第一仗。当时白善烨是韩军第一师师长,正与“联合国军”一路北上。
从白善烨的回忆录中可知,云山战役在开打前,韩军第1师就与志愿军进行了小规模交火,师长白善烨从俘虏的口中知道了中国军队的番号,他马上判断中国军队参战了,而且是大规模参战。
白善烨立刻向美军第一军军长米尔本中将报告:“我前方所有的军队都是中国人,而不是混在朝鲜军队的个别中国人。”
当美军骑1师与韩军第1师会合后,白善烨还在向美国人报告:“云山周围肯定已经布满了中国军队,他们的战斗力很强,你们应该小心些。”
为什么在没有与中国军队大规模交战的情况下,白善烨就敢下如此结论?
第一个原因就是白善烨得知在他对面的中国军队是志愿军第50军150师,师长王家善曾是白善烨的上级(二人曾在伪满军队任职,王家善后来率部起义)。
在战场上见到昔日的老领导,白善烨敏锐判断中国军队一定不会只派一个师来朝鲜,肯定还有其他师级单位的中国军队在附近。
图|白善烨
第二个原因就是历史原因了。
在数千年的历史中,朝鲜半岛长期作为中原王朝的藩属,只要朝鲜半岛有变,中原王朝绝不会坐视不管。
比如隋唐两朝时,都对朝鲜半岛频繁用兵,直到消灭高句丽将朝鲜半岛纳入势力范围。
明朝更不用说了,日本丰臣秀吉刚派兵入侵朝鲜,万历皇帝就火速下旨:“宜速救援”,最后硬是在朝鲜半岛与日本打了七年,打的丰臣秀吉郁郁而终。
就连腐朽的清政府在王朝末期也不敢轻易放弃朝鲜半岛,打了场甲午战争。
所以只要韩国人熟悉这些历史,就会知道,中国绝对不会坐视不管,况且中国政府已经发出了严重警告。
基于历史以及现实原因,韩国将领普遍不相信美国人的那套“中国人不会参战”的说辞。
韩军本身战斗力就不强,所以在北上的路上,一路战战兢兢,只要有风吹草动就马上想跑,这一点在白善烨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当断定中国军队入朝参战后,白善烨马上要求与美军换防。最终美军骑一师换下了韩军第一师,而美军骑一师也替韩军第一师挡了志愿军39军的子弹。
按照原计划,志愿军第39军是要打韩军第1师的,39军军长吴信泉也得到了情报,探查到驻守在云山城的是韩军,结果一打起来39军也蒙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美军了。
用三十九军长吴信泉的话来说:“上了朝鲜战场本来第一口想吃肉的,没想到啃上一块骨头。”
39军不愧是王牌部队,很快调整战术,狠狠的教训了美军骑一师。
云山战役的爆发证实了白善烨的判断,但倒霉的是美军。
因为白善烨的敏感,美军骑一师不仅替韩国人挨了第一枪,而且其下属的第八骑兵团被志愿军打得损失惨重,第八骑兵团的第三营近乎被全歼,全营八百多人,被志愿军打死600多人,这还没算受伤的。
如果不是赶上换防,那么受到沉重打击的将是白善烨的第1师,所以白善烨在回忆录中还对美军第8骑兵团充满了愧疚,他在回忆录中写道:
“无论如何,美军第8骑兵团是为营救我师才遭此噩运的,作为第1师的师长,我终生将对美军阵亡将士们表示缅怀和感激。”
第一次战役,白善烨靠着敏锐度逃脱了一劫,等到志愿军发起第二次战役时,白善烨更是靠着自己敏感,跑的那是飞快,所以志愿军发动的前两次战役,白善烨都躲过了,没有与志愿军正面交手。
虽然没有交手,但是韩军士气却一落千丈,白善烨在回忆录中也写了韩军的情况。
白善烨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记载,韩军第8师师长李成佳在向白善烨去电时,悲观地在电报中写了这样一句话:
“听说中国志愿军参战了,官兵们的士气一落千丈。”
在确定志愿军参战后,白善烨的心情也是低落到了极点,他在回忆录中写道:
“我们的对手变成了中国志愿军,他们由几十个师编成的大军埋伏在山中,引诱我们进入包围圈后,再切断退路进行围歼。从现在开始,我们要面对一场全新的战争!”
这就是韩军对志愿军的真实态度,本来以为跟着美国人,战争很快就能取得胜利,可是没想到中国军队来了,这种巨大的失落感以及前所未有的士气大跌,韩国人自己感受的特别深刻。
图|李奇微(中)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四星上将、“联合国军”第二任司令李奇微,他竟然还对韩国军队怕志愿军这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李奇微在自己的回忆录《北纬三十八度线》一书中是这样为韩军解释和总结的:
“这种令人惊诧的情况,只能归结为是韩国人心目中对来自天朝上国的军队根深蒂固的恐惧和敬畏所致。脚踏胶鞋的中国士兵如果突然出现在韩国军队的阵地上,总是把许多韩国士兵吓得头也不回地飞快逃命。”
总结起来就是志愿军对韩军具有极大的血脉压制和心理优势。
李奇微虽然不是亚洲人,没有切身体会到亚洲朝贡体系的影响,但他的判断十分准确。
当时韩国军队的主要构成是农民,他们对中国的理解还停留在天朝上国的思想上,自古以来,在他们祖辈的心中,与天朝上国的军队交战无疑于谋反,所以韩军在作战时背负着严重的思想压力。
要知道,在历史上朝鲜的统治者都对天朝上国充满敬畏,并且称中国为“父母之邦”,无论是在明朝还是清朝时期,朝鲜王朝都对中原王朝毕恭毕敬,从来不敢兵戎相见。
即使在清朝末期时,清廷就直接将朝鲜国王的生父大院君抓捕,软禁在河北保定长达三年,吓得朝鲜国王不敢说一个不字。
连国王都惧怕天朝上国,更何况普通百姓了,所以韩军士兵在与天朝上国作战时,最大的想法就是认为自己始终在谋反,这就是志愿军对韩军的血脉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