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5年,刘伯温病危,临终前将两个儿子叫到床前,拿出一本泛黄的书嘱咐道!
1375年,刘伯温病危,临终前将两个儿子叫到床前,拿出一本泛黄的书嘱咐道:“我死后,将这本书交给皇上,再送上一筐新鲜的鱼,便可以保证刘家几代人的太平。但是切记,这本书你不可看,更不可以学,这两样东西亲自交到皇帝手上。”
一说到明朝不经让人联想起刘伯温,作为明朝的开国功臣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甚至还会预测未来,后人常常将把刘伯温和诸葛亮比较。在中国民间,也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刘伯温之死,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可见刘伯温是多么功勋卓著。
在世人眼里,他的能力远高于其他有名的“智囊”,可超常的人总容易被神化,民间甚至流传着刘伯温是诸葛亮转世的说法,俗称“小诸葛”。
不过,由于朱元璋天性多疑,在稳定政权后就开始清算那些陪他打天下的功臣,他明白自己迟早也会成为目标,心灰意冷的刘伯温选择了辞官还乡。
辞官回家四年后,刘伯温感染风寒,朱元璋得知之后,派胡惟庸带了御医去探望。御医开了药方,他照单抓药回来煎服用,觉得肚子里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块挤压在一起,让他十分痛苦。
两个月后,刘伯温都无法保持正常进食,便将两个儿子叫到床前,拿出一本书嘱咐儿子们,在自己死后交给朱元璋,并且还要送上一筐鲜活的鱼,一刻都不要耽误才能让保证刘家后代的太平。但却不允许儿子看书中的内容,更不让儿子学习书中的内容。此外,还告诫儿子为官为民之道。65岁时,刘伯温在自己的故乡病逝了。
看到刘琏刘璟两兄弟送来的东西,朱元璋瞬间就明白了刘伯温的用意,他是希望在死后自己的后代能被善待。那个鲜活的鱼是告诉朱元璋,自己就像是这筐里的一条鱼,因为外面有水所以可以活着,但是却永远都离不开这个筐,所以不会自己不会对他构成威胁,请不要为难他的家人。
至于那本书便是刘伯温集结一生所学所写成的《郁离子》,讲述如何治国安民,为政者如何造福社会。刘伯温50岁之前就写好了这本书,那时候被朱元璋知道了,费尽心思想得到这本书,但是却被刘伯温拒绝。刘伯温担心自己死后,朱元璋会因为这本书为难自己的子孙,所以嘱咐儿子死后立刻将书交给朱元璋,一刻都不能耽误。
后来,刘伯温的智慧起了作用,朱元璋放下心中的戒心,并没有为难他的后代,而且对刘伯温的子孙颇有照顾,爵位一直传承到明朝灭亡。
刘伯温饱读经史,他早就明白了“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所以在大明稳定之后刘伯温之死,就选择辞官归隐。临终时,又设计这一出,保全自己的后人,这样的智慧正是令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