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故事(下):从楚怀王之死到投身汨罗江

综合网编2023-06-22 08:152320
屈原于楚怀王十六年(公元前313年)被放逐到齐国,秦国愿意把商於之地六百里赠送给楚国,等楚国派使者往秦国接受商於的时候,发兵两路进攻秦国、韩国,韩、魏趁机袭击楚国邓县(今湖北襄阳),秦国继续攻下楚国召陵(今河南漯河),楚怀王恨张仪到了极点,最后楚怀王又听了郑袖的枕边风,结果靳尚的仇人楚小臣勾结魏国大臣张旄,他连忙劝谏楚怀王说?秦武王即位后有问鼎中原、一窥周室的想法,楚怀王趁机进攻下游的越国。

(注:本文首发于《国家人文历史》2019年第11期,原标题:《哀故都之日远:大诗人之死》

屈原是在楚什么王_屈原和楚怀王的对话_楚怀王屈原

屈原于楚怀王十六年(公元前313年)被放逐到齐国,大概呆了三年之久,直到楚怀王十八年(公元前311年)时,楚王才有点后悔没有用屈原之计,这才把屈原召唤回国。那么,屈原不在楚国的时候,楚国发生了什么事件呢?

一、悲江介之遗风:再次流放

秦惠文王时期,秦国在东方建立了两个重要基地。一个是河东的曲沃(今山西曲沃、侯马一带),故晋国都城;一个是商於之地(今河南淅川、西峡一带),故楚国之地。拥有这两个基地,秦国进可攻、退可守,收放自如。但是在公元前313年,楚怀王在齐宣王的配合下,攻取了曲沃,接下来准备进攻商於。这让秦惠文王非常忧虑,要战胜楚军进而夺取楚国汉中,唯一的方法就是先瓦解齐楚联盟。

相邦张仪又一次出动。他到达楚国,声称秦王最推崇的是楚王,而最痛恨的是齐王。但现在楚、齐两国较好,秦王还怎么尊奉楚王呢?只有楚国和齐国绝交才行!为了表示诚意,秦国愿意把商於之地六百里赠送给楚国。商於之地有楚国初封的丹阳,对于楚国来说自然意义非同小可,这么大一块肥肉在眼前,楚怀王没有理由不心动。策士陈轸苦苦劝阻无效,楚国与齐国正式断交。

等楚国派使者往秦国接受商於的时候,张仪就耍无赖只肯给六里了。于是楚怀王大怒,于公元前312年,发兵两路进攻秦国、韩国。进攻秦国商於的主帅正是大将军屈匄,进攻韩国雍氏的主帅则是上柱国景翠。齐宣王还算讲义气,攻打魏国的煮枣来缓解楚国压力。

屈原和楚怀王的对话_屈原是在楚什么王_楚怀王屈原

与此同时,秦国出兵三路,中路主帅魏章从蓝田出发,抵达丹阳大败屈匄并斩杀之,接着与西路主帅甘茂会和,反攻楚国汉中六百里地;东路主帅樗里疾接连战败景翠与齐将匡章。楚怀王因汉中失守大怒,再次发大军攻秦,一度深入到秦国腹地蓝田(今陕西蓝田),结果又被秦国击败。韩、魏趁机袭击楚国邓县(今湖北襄阳),魏章还联合韩国攻楚,取得上蔡(今河南上蔡)。第二年,秦国继续攻下楚国召陵(今河南漯河),楚怀王可谓满盘皆输。

秦惠文王也不想逼楚国太紧,毕竟齐国的元气还在,所以又拿出汉中来和楚国讲和。楚怀王恨张仪到了极点,提出不要地只要张仪。张仪早已有把楚怀王玩弄于股掌之中的把握,于是欣然前往,然后又找到靳尚和郑袖活动。最后楚怀王又听了郑袖的枕边风,打算放张仪回国,楚王还有些犹豫不决,靳尚主动提出愿意陪同张仪,如果观察到有异志就杀之。结果靳尚的仇人楚小臣勾结魏国大臣张旄,刺杀靳尚,反而栽赃给张仪。

这个时候,正值屈原被从齐国召回,他连忙劝谏楚怀王说:“何不杀张仪?”楚怀王终于醒悟过来这是纵虎归山,派人追杀张仪,但已经走远了,而靳尚也已死,算是为屈原除去一个政敌。此年又值秦惠文王去世,张仪被继任的秦武王驱逐。秦武王即位后有问鼎中原、一窥周室的想法,对楚国并不太在意。而此时楚怀王也在屈原的辅佐下,保持与齐国的友好关系,楚国一度恢复丹阳惨败的元气。

屈原是在楚什么王_楚怀王屈原_屈原和楚怀王的对话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世,诸王子争位,国家陷入内乱。楚怀王趁机进攻下游的越国,并于次年灭亡越国。楚国可谓出现了好转的局面,这当然来源于屈原的功劳。

但是好景不长,秦昭襄王即位后,因为主政的宣太后是楚国人,所以她大力拉拢楚国。而此时的楚怀王又摇摆不定,觉得和秦国交好当然不错。史书没有记载屈原的态度,但是可以想见,屈原一定是大力反对的,他的主张一直是联齐抗秦。然而楚怀王最终做出了与秦国联盟的决定,并把女儿嫁给秦昭襄王做王后。楚国既然与秦国达成联盟,与齐国关系自然摇摇欲坠。

电视剧《芈月传》里,宣太后芈月是楚怀王妹妹,还是屈原的学生。这当然是影视的虚构,宣太后作为秦惠文王地位不高的侍妾,不可能是楚国的公主。宣太后有兄弟叫芈戎,称姓不称氏,说明父亲是已经没有氏的王族,不属于屈原教导的屈、昭、景三氏。屈原自然没有任何理由向着宣太后了。

当时齐国主政的是孟尝君,他大力合纵韩、魏攻秦。而在楚怀王背盟后,孟尝君即发动三国攻楚,公元前301年,齐将匡章、魏将公孙喜、韩将暴鸢在垂沙大败楚军,杀死楚将唐蔑。而这时候秦国也趁火打劫,撕毁盟约两度攻楚,杀死楚将景缺。加上庄蹻暴动攻打郢都。楚国一下子内忧外患全部爆发,里外不是人的怀王只好又向齐国求和,将太子横送于齐国作人质;但秦国也想拉拢齐国,送王弟泾阳君入齐。

屈原是在楚什么王_楚怀王屈原_屈原和楚怀王的对话

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约楚怀王到武关结盟,称要帮助楚国反攻韩、魏。此时屈原又站了出来,声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反对楚怀王前往。贵族昭雎也持类似见解。但怀王偏偏又听信幼子子兰,不敢让秦国不满意。屈原苦苦劝谏,怀王非但不听,反而斥责屈原。屈原料到怀王此去凶多吉少,坚持阻拦怀王。于是怀王大怒,再一次将屈原夺官流放。结果楚怀王一到武关,就被秦国强行扣留,要挟割让巫郡、黔中郡。

楚怀王虽然被三番两次捉弄,但是倒有几分骨气,不肯接受秦国的要挟。而楚国群臣也从齐国接回太子横立为君,就是楚顷襄王。秦国勒索不成,发兵攻楚,取析等十五城;公元前297年,楚怀王计划逃跑回国,事情败露后秦国堵塞了南下通道;于是怀王只能奔赵寻求帮助,新上任的赵惠文王也不敢收留;怀王又奔魏,此时秦国追兵至,魏国迫于压力也只好交出怀王。前296年,又气又恨的楚怀王病逝于秦国,秦国这才归还了怀王的尸体。

从《哀郢》来看,屈原此时被放逐的地方是陵阳(今安徽青阳)。“楫齐扬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大约就是他预见楚怀王入秦不归的感叹。很快,他就在陵阳听到了楚怀王的噩耗,虽然这对于屈原来说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是对他的打击还是非常之大。虽然楚怀王两度将其流放,但同时又有两度知遇之恩。现在楚怀王去世了,楚顷襄王对他也并无兴趣,反而以坑爹的弟弟子兰为令尹。这个国家进一步滑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二、虽九死尤未悔:屈原之死

大约就是这个时候,屈原又创作了名篇《天问》。

“天问”就是“问天”,对天发问。《天问》全篇大约可以分成三个部分,从“曰遂古之初”至“曜灵安藏”为第一部分,问的是天事;从“不任汨鸿”至“乌焉解羽”是第二部分,问的是地事;从“禹之力献功”至“忠名弥彰”,问的是人事。屈原一口气向天提出一百七十多个问题,从天地开辟问到天体构造、地面布置,从神话传说问到信史时代,从一切外物问到自身,整首诗虽长却不拖沓,而是浑然天成,参差利落,铿锵有力。

屈原为什么要作这样一首长诗?太史公读《天问》时,有“悲其志”的感慨;《天问》与《离骚》一样,是表示屈原至情至性的最重要两部作品。表面来看,诗人问的是天地万物、古往今来,但实际上,诗人是借此感慨天道不公,世事无常。“比干何逆,而抑沉之?雷开阿顺,而赐封之?”比干一片忠心,被纣王沉水而死;而雷开阿谀小人,反而受封赐地。我屈原不正和比干一样忠贞,而子兰不正如同雷开一样可耻吗!

《天问》尽管是诗人抒发忧愤所作,但其思想内容又超越了悲愤,而表现出作者追求真理的精神。关于世界的起源,当时流传的是天神创世说,然而屈原却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关于人类的起源,当时流传的女娲造人说,而屈原同样也会问“女娲有体,孰能匠之”,对神创说表示质疑。胡小石称屈原为“冲破人类原始误解的黑夜中的举火者”,并非过誉之词。总之,诗人把奇幻的神话与现实的古史完美交织在一起,铸就了一篇旷世奇作。

屈原是在楚什么王_屈原和楚怀王的对话_楚怀王屈原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屈原的一首诗,触怒了令尹子兰。大概说的就是《天问》了。子兰大怒,之前你屈原就三番两次和我作对,现在还要发牢骚来指桑骂槐?于是又到楚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不是。楚顷襄王本身也非明君,而且又要依仗子兰的势力,于是又一次把屈原迁到蛮荒的江南之地,大约在今天湖南溆浦。陵阳虽然不在郢都,但也属于相对发达的东国;而“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实在是一片卑湿荒凉的地方。

屈原在陵阳的时候,还是“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而到了溆浦,就完全是“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了。之后,屈原在江南又生活了若干年。他大概还对顷襄王重新启用自己抱有一丝希望吧!毕竟怀王囚死于秦这件事,对于秦楚关系造成非常恶劣影响。但让屈原没想到的是在楚顷襄王六年(公元前293),秦昭襄王要求与楚决战,而顷襄王立即向秦求和,并于第二年娶秦昭襄王女儿为王后,秦楚重新成为联姻盟国。

大概就是这件事,让屈原对家国彻底绝望。于是,屈原披头散发,吟着楚歌,漫无目的地走到了湘江畔。这时候,屈原遇见了一个渔父。

渔父居然是认识他的。见到这位曾经位高权重的王孙,如今却脸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好奇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怎么会到这里来?”屈原长叹一声:“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啊!”渔父又说:“圣人对待事物不会死板,而能与时俱进;大家都肮脏,您为什么不扬起浊泥;大家都醉了,您为什么不大口喝酒。为什么要自命清高,以至于落得现在的下场呢!”

屈原和楚怀王的对话_楚怀王屈原_屈原是在楚什么王

屈原苦笑一声:“我听说啊,洗过头一定要弹帽子,洗过澡一定要抖衣服。怎么能让清白的身体接触世俗的污染?我宁愿跳进江里葬身鱼腹,也不愿意让我的纯洁蒙上尘埃!”渔父微微一笑:“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于是不再与屈原答话,泛舟而去。这段史料戏剧性很强,不太像是屈原之作,很可能源于汉初流行的一种短剧,被太史公作为史料编入《屈原贾生列传》中。但即使是戏剧文学,也把屈原刻画得入木三分。

“渔父”是作为与屈原对比冲突的角色出现的,他崇尚的是道家“和光同尘”的处世哲学。他最后唱的这首《孺子歌》,在《孟子》里也有记载,孔子曾以此教导学生,他也提倡“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说明儒家也是“用舍行藏”的。然而这都不是屈原认同的,虽然他也想过“从彭咸之所居”,成为一名不问政事的巫师;但终究无法与俗世同流合污,无法再去面对腐败糜烂的朝堂,唯愿以死来明志。

屈原与渔父分别后,恍恍惚惚向前独行。的确,这个世间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了,自己的归宿应该是笔下的鬼神世界啊!不知不觉,走到了湘江的支流汨罗江。在这里,屈原写下了绝笔诗《怀沙》,之后抱着石头投江而死。一个背影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一个逗号终于画成了句号。

根据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这天是五月初五,所以楚人在这天纪念屈原,也就是今天所说端午节的由来。当然,端午节的由来实际上并非屈原之死,而是来源于远古农事祭祀水神的活动。随着远古祭祀的淡化,更广为人知的名人就被附会上。类似的有寒食节与介子推的关系。而古代的端午这天,吴地有祭祀伍子胥、越地有祭祀曹娥,只不过他们的文学造诣与爱国情怀均不如屈原,是以屈原终究成了全国性祭祀的对象。

至于屈原之死,到底是哪年呢?与其生年一样是谜,前人的观点同样有十余种之多,跨度从楚怀王二十四年(公元前305)一直到楚考烈王元年(前262)。我们认为,首先应该排除楚怀王年间,因为《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得明明白白,屈原是被楚顷襄王放逐后才自杀的。另外,既然屈原是从陵阳贬去溆浦后才自杀的,那期间应该经历了让他绝望的事。本文认为,这件事大概就是秦楚再次联姻,即楚顷襄王七年(前292)。

三、与日月兮同光:身后影响

当然,还有不少学者主张屈原去世是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因为此年也发生了一个重大事件。

公元前280年左右,因为东方合纵,秦国久攻魏国不下,于是制定攻楚方略。前279年,秦昭襄王与赵惠文王在渑池相会修好,同时派大良造白起出武关,进攻楚国。白起先进攻楚故都鄢城(今湖北宜城),采用引水灌城的方式,攻破鄢城,楚军死伤数十万。接着,白起又直指楚都郢(今湖北荆州),此时楚国“百姓心离,城池不修,既无良臣,又无守备”,懦弱的楚顷襄王无法应对,只能东迁于陈(今河南淮阳),数百年的郢都毁于战火。

白起攻下郢都后,又继续扫清楚国在江汉平原的势力,包括邓(今湖北襄阳)、夷陵(今湖北宜昌)、安陵(今湖北云梦)、西陵(今湖北武汉)等地,甚至南渡长江攻入洞庭、五渚、江南等地。因为楚国君臣的昏庸腐败,秦军的铁骑踏过这些地方,基本没有遇到什么抵抗。而屈原生活在江南一带,自然对此有所耳闻。所以,他或许是不愿意落入敌军之手,或许是对楚顷襄王彻底失望,总之,在公元前278年,屈原在汨罗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楚怀王屈原_屈原是在楚什么王_屈原和楚怀王的对话

限于史料的匮乏,我们无法知道屈原去世具体是哪年。前文我们说屈原出生大约是公元前343年,而且屈原去世大约就是公元前292年或前278年,他享年五十一岁,或者六十五岁。屈原多次遭遇打击和流放,似乎难以活到六十余岁,那么前者的可能性应该更大点。持后者观点的学者认为,《哀郢》《国殇》是鄢郢之战时的作品,“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描绘的正是楚军阵亡的惨状,当然,说是丹阳之战、垂沙之战也未尝不不可以。

屈原去世之后,楚国善于辞赋的有宋玉、景差、唐勒等人,他们都尊屈原为辞赋之祖。宋玉很受楚顷襄王宠爱,曾作《神女赋》《高唐赋》等,但终究不敢向屈原这样直言纳谏,以致楚国越来越衰弱,终于在公元前223年为秦将王翦灭亡。

然而!即使统治者无能,楚国却人心未散。早在楚怀王客死秦国时,楚人南公就预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屈原之死,虽然不能让楚顷襄王振作,但可以想见的是,在楚国军民之间,一定燃起了薪火相传的斗志。君不见,公元前209年,楚人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奋起抗秦;之后楚人项羽、刘邦等又相继加入起义队伍,仅仅五年时间,就灭亡了这个曾经蹂躏东方六国百余年的强大帝国,屈原开创的辞赋也在汉代发扬了下去。

楚怀王屈原_屈原和楚怀王的对话_屈原是在楚什么王

为什么楚人会有这样强烈又持续的士气呢?这当然是来自屈原“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的高尚情操,是来自屈原“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情怀,是来自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积极进取,是来自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英雄气概!所以,屈原的自杀实际上成就了楚人,当然也成就了他自己;当那些昏君佞臣被钉上历史耻辱柱时,只有屈原才能“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同光”!

屈原影响的当然不止是楚人,而是后世乃至今日的中华民族。从贾谊、刘安、司马迁等人开始,均对其作品、人格进行高度评价。虽然也有扬雄、班固等人批评其不会明哲保身、指责君王,但这种小众观点,不会成为主流。如果屈原不是彻底绝望,怎么会不爱惜生命?如果屈原不是舍生取义,又怎能激励后人奋斗?至于批评其指责君王,这更是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说话,不值一驳。

当然,屈原精神能传承至今,作品传诸于世也是很重要的。一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写尽了千古悲秋之情。如果说《诗经》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源泉,那么《楚辞》就是浪漫主义诗歌的渊薮。汉魏六朝辞赋之后,诗仙李白天马行空、如梦似幻的笔法,明显也是受屈原的影响。李谪仙对屈大夫也高度评价:“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伟大的诗人屈原,他的辞赋与日月同辉,而那喧嚣一时的楚王台榭,如今都已经成了荒山野岭!

屈原和楚怀王的对话_屈原是在楚什么王_楚怀王屈原

屈原不仅是中国文学的老祖宗,而且影响力早已漂洋过海、遍布全球。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颁布“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其中就包括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法国的作家拉伯雷、英国的作家莎士比亚和中国的诗人屈原,这位世界文化史上的巨人,受到了全球人民的隆重纪念和追思。

参考文献:

郭维森:《屈原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金开诚 董洪利 高路明:《屈原集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

王志:《百年屈学问题疏证》,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5年。

杨宽:《战国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

推荐购买: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