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香港交易所敲响的钟声,年度热点话题——小米集团的上市终于9日“上市前几日的暗盘交易价格也一直走低,今日开盘后的股价似乎也在印证分析师们的观点。友商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也在朋友圈亦有所指表示,很多中国企业把上市以及上市之后的一夜暴富,小米开盘破发除了外部因素外,虽然小米已经跻身全球第四大手机厂商,如果小米未来能在市场占有率、营收、利润等方面有新的增长。
随着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香港交易所敲响的钟声,年度热点话题——小米集团的上市终于9日“开锣”敲响。虽然备受瞩目,但市场普遍不看好它短期内的股市表现,上市前几日的暗盘交易价格也一直走低,今日开盘后的股价似乎也在印证分析师们的观点。小米开盘价报 16.6 港元,随后一度跌到16港元。
雷军:从低点开始未必不是好事
在认购阶段,小米就出现遇冷的尴尬,最终仅轻微超额认购 9.5 倍,远低于此前市场的预期。因此上市首日破发,倒在各方预料之中,雷军表示这已经好于预期,毕竟最近大盘环境不好,况且 IPO 价格低,他称“从低点开始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因为“短期的股价不是最重要的,公司长期的价值才是。”
而在小米上市的前夕,友商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也在朋友圈亦有所指表示,“很多中国企业把上市以及上市之后的一夜暴富,作为成功与伟大的标志,但企业经营,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此前,刘强东也在社交平台发声,称“做到让股民赚钱才是牛逼的事情”。
小米开盘破发除了外部因素外,也有小米自身的内部因素。
在招股书中,小米用了大量篇幅来描述自己的商业模式,但它还是很难被一部分投资者接受。不少人认为,虽然小米已经跻身全球第四大手机厂商,去年的手机出货量超过了9000万部,但其中以低价机型为主,在最关键的利润指标上,并不能让投资者满意。
当然,仅凭开盘首日的股价数据,并不能说明所有问题。如果小米未来能在市场占有率、营收、利润等方面有新的增长,雷军所言的小米模式能通过市场充分检验的话,小米股价上涨自然“水到渠成”。
八年上市路 IPO绝不是终点
小米,这样一个10多人的小公司,初期毫无硬件行业经验,全凭无畏的勇气和巨大的创新,用了不到三年时间,就出人意料做到了中国第一。
2010年4月6日,在一间小小的房间内,13名员工每人端起了一碗小米粥,小米公司“悄然开张”。当时国际上有苹果和三星,国内有华为和联想,每一个都是遥不可及的庞然大物。然而在“明知山有虎”的情况下,;之后仅用了三年半,又成为了印度第一,这是一个让普通人无法想象的神话般的企业发展速度。
据小米招股书显示,小米2017年收入1146亿元,经营利润122.16亿元;2016年收入684亿元,经营利润为37.85亿元;2015年收入668亿元,经营利润为13.73亿元。
小米定位或成发展阻碍?
上市的前夕,雷军8日发出公开信称,“这一切只是刚刚开始,上市从来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奋斗不是为了上市,我们上市是为了更好地奋斗。成功上市只是小米故事中的第一章的总结,第二章更加华丽绚烂。”
以智能手机为主营业务的小米,最初给外界的印象显然是一家硬件公司,但雷军始终强调小米并非单纯的硬件公司,而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而上市敲钟仪式上,“小米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这句话至少被雷军提了两次。第一次是港交所官员发表致辞时,介绍小米“为一家中国互联网公司”,随后雷军在致辞中也提到“我们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虽然目前小米的营收主要由智能手机、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服务及其他这4个业务板块组成,但事实上,无论小米如何强调自己的IoT和互联网属性,现阶段其依旧依赖手机业务。甚至小米也朝向供应链核心上游走,由米果开始了自主研发芯片。
小米招股书中显示,2017年小米智能手机的收入为805.64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为70.3%;IoT与生活消费产品的营收为234.48亿元,占比为20.5%;互联网服务的营收为98.96亿元,仅占比8.6%。
要想依靠互联网属性摆脱“硬件公司”的标签,小米还有好长一段路要走。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