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故乡连着胃
美食总是故乡好
故乡的驴打滚儿
饹馇汤
……
都在我们的味蕾上涌动
才下舌尖 又上心头
接下来
让我们细数家珍!
蛤蟆吞蜜和饹馇汤
蛤蟆吞蜜是迁安的名小吃。早晨起了床,往张三丫烧饼馆一坐,来上两块蛤蟆吞蜜,再叫上一碗热乎乎的饹馇汤,吃的那叫一个美,就像老北京的油条豆腐脑一样,是咱迁安的经典早餐。
说起这蛤蟆吞蜜,就不能不提到老北京的小吃蛤蟆吐蜜,这一吞一吐,可是大有乾坤。北京的蛤蟆吐蜜是芝麻烧饼里边裹了豆沙馅儿,因其在烤制过程中有自然开口,吐出豆馅而得名,那口味可真是蜜一样的甜。这蛤蟆吞蜜虽然外表也是烧饼壳,里面的馅料却是大有区别,装入馅料的时间也不同,蛤蟆吐蜜的豆沙是和烧饼一起做好了烤的,蛤蟆吞蜜则是先烤好烧饼壳,然后用刀从侧面剖开一个口子,根据顾客的要求,塞入炖好的猪头肉、拆骨肉、猪舌头、猪尾巴、猪鼻子,凡是你能想得到的猪身上的任何一个部位都可以拿来做馅儿。据说蛤蟆吞蜜的最高境界是烧饼壳内夹入猪眼睛,但极少有人挑战这一最高境界,大家常吃的还是塞入猪头肉和拆骨肉的蛤蟆吞蜜,香而不腻,酥脆可口。
蛤蟆吞蜜吃的腻了,渴了,这时候素淡的饹馇汤也做好了端上来了。热腾腾的汤里飘着黄色的饹馇、绿色的菠菜,看着就舒服,喝上一口,一直熨帖到胃里去。
这做汤的饹馇是唐山特产,周边县区百姓都会制作。将绿豆碾成豆瓣,用水发泡,漂去豆皮,加入姜黄,然后上水磨成汁,再加水过箩去渣,经过三次去毛浆,再兑好汁,搅成浆糊状,用尖锅缓火摊制成圆形薄片,一张色泽金黄的饹馇就摊成了。据营养学专家讲,绿豆饹馇具有清肝合胃,泻火消暑,美容解毒,降低血压,血脂的功能。吃法也多种多样,有醋溜饹馇、烩饹馇、炸饹馇签儿等一百多种做法,是唐山百姓过年过节、婚丧嫁娶,桌上必备的一道地方主菜。
饹馇汤与蛤蟆吞蜜是绝佳的搭配,这样一顿早餐下来,食客往往吃的额头冒汗,打着饱嗝,心满意足地离去。
驴打滚儿
闲来无事,便和好友去杨店子赶集。东游西逛之际,在集市的东南角看到一个摊位,上边摆放着金黄色的卷状粘食,乡间唤作“驴打滚儿”的,老远便闻到一股甜香,极是诱人。在城里,也偶尔看到走街串巷骑着自行车售卖的,6元钱一斤,按顾客要求切段称重出售。喜好甜食的我立刻拉着好友凑上去,一边买“驴打滚儿”,一边和摊主攀谈起来。
“驴打滚儿”是家乡特色美食。用粘秫米面或者黄米面蒸制而成。温水和面,粘面要活的稀软,上屉蒸熟。蒸的同时,拣饱满成熟的黄豆炒熟,再将炒香的黄豆擀成豆面。在案板上铺上厚厚一层黄豆面,再将蒸熟出锅的粘面团放到案板上,随后再撒上一层豆面,用擀面杖将粘面团擀成薄片。中间裹上红糖或者豆馅,一层层卷起来。粘秫米面蒸熟后是淡淡的红色,沾上金黄色的豆面后,一层浅红一层金黄,颜色分外漂亮。擀制过程中,豆香和着粘面的甜香,一个劲地往鼻子里钻。咬上一口,粘糯可口。
“驴打滚儿”,其实就是豆面糕。可是为什么要叫这样一个名字呢?这一点连前人也发出了疑问,《燕都小食品杂咏》中就说:“红糖水馅巧安排,黄面成团豆里埋。何事群呼‘驴打滚’,称名未免近诙谐。”还说:“黄豆粘米,蒸熟,裹以红糖水馅,滚于炒豆面中,置盘上售之,取名‘驴打滚’真不可思议之称也。”
现在的“驴打滚儿”多用江米面制作,一是粘秫米和黄米越来越少了,二是江米面蒸制出来的“驴打滚儿”颜色更漂亮,口感也更好。人们只要想吃,随时都可以做来吃,或者去市场上买,不再局限于秋后粮食丰收的时候了。
缸炉烧饼
“城府千层四方方,芝麻万点心计长。奈何八卦炉中烧,纵到唇边更放香。”说的便是迁安的名小吃——缸炉烧饼。
所谓缸炉烧饼,顾名思义就是用缸炉烤制的烧饼。用缸制作食品是一种很独特的方法,它利用了“缸”的光滑、耐火和厚度,烤出的烧饼不糊不焦,吃起来香、酥、脆,且耐存放。
迁安的缸炉烧饼,要数黄纸庄的杨明烧饼最有名。别家也做,但都做不出杨家烧饼的味道来。杨明是民国初年人,到现在杨家烧饼已经传了好几代,人们依然认这个老字号,老远赶去,就为了买正宗的缸炉烧饼。
一个油亮的黑色大缸,一张三尺来长的面案,一个忙碌的老人,一个个焦黄酥脆的烧饼,以及空气中缭绕的麦香、芝麻香,便是记忆中经典的美食场景。
缸炉烧饼之所以香酥可口,主要是用料讲究,制作工艺严格。面粉是自家加工的上等面粉,面、水、油都有严格的比例。制作10斤面粉的烧饼,要以6斤面粉加6两花生油及温水和成水面,再以另4斤面粉加2.2斤花生油和成油面。水面在下,油面在上,擀成纸一样薄的面片卷起抻长,揪成162个大小均匀的剂子。另秤7斤五花猪肉切成豆粒大方块,加适量葱、花椒、姜末、香菇,用1斤纯香油搅拌均匀。
四四方方的缸炉烧饼像一座四四方方的城,装满记忆和温暖,无论走多远蛤蟆吐蜜什么馅,我们都会对这种朴素的味道心心念念。
懒豆腐
懒豆腐,望文生义,便是懒人做的豆腐。
豆腐,原也普遍,大江南北都有。豆制品自古以来就是盘中佳肴,“食中皇帝”袁枚也爱得不行,《随园食单》里豆腐做法层出不穷,其中一味“八宝豆腐”用料考究做法繁复,硬是将平常的豆腐做出了富贵味道,可谓登峰造极。在家乡,乡亲们却是将做豆腐的程序简而又简,弄出了一道乡间土食,然其美味不减,这就是懒豆腐。
懒豆腐,又叫小豆腐,是我乡独有的美食,在他处不曾听闻。言其小,主要用来和平常切成块状的大豆腐区别开来。懒豆腐和平常豆腐不同,不用过滤和卤水点制,直接加菜煮熟即食,极为简便,是以称之为懒豆腐。
懒豆腐的主要原料是黄豆,还有一味原料必不可少,那就是花生。选饱满成熟的黄豆提前泡发。然后去村中磨坊,将泡得圆润饱满的黄豆和同样鼓胀胀的花生一起,一勺勺舀进磨眼里,再推动石磨,磨眼儿不时续以清水。随着石磨“吱吱”的转动声,乳白色的浆汁沿着两扇磨盘间隙汩汩而下,豆香四溢。懒豆腐和黄澄澄的小米饭是绝佳的搭配,有了懒豆腐,饭都要多吃一碗。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乡间旧食渐渐退出了人们的餐桌。这懒豆腐却因其简便美味,风光不减。不仅成为农家饭里的当家菜肴,还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大饭店的厅堂,懒豆腐和蒜炒小米饭联袂出场,亦菜亦饭,极受食客的欢迎。
蒸菜卷儿
彭店子镇有“三把刀”,菜刀、瓦刀和砍刀,其中之一的菜刀指的是烹饪技术高,彭店子镇的蒸菜远近闻名,其中最具特色的便是一道清蒸白菜卷儿。
清蒸白菜卷儿是迁安地方名菜,荤素搭配,清淡爽口,是旧乡村逢年过节待客不可或缺的传统保留菜品。一般家庭主妇都会做,但要做得好吃,也是有诀窍的。
食材的选取。要选择饱满成熟的大白菜,去掉根部、头部,截取中间部分,切成10公分长一段。陷儿里有乾坤。选瘦肉切碎剁成陷儿,再将焯烫好的白菜边角余料切碎,混入肉馅儿之中蛤蟆吐蜜什么馅,加香油、精盐搅拌均匀,这样调出来的馅料要比纯肉馅儿清淡柔嫩。包时有窍门。将白菜平铺在案板上,把肉馅放在一侧,从有肉馅的一侧开始卷起,将整个菜段卷成卷,再将卷从中间切成两段,两个菜卷儿就做出来了。摆放有讲究。菜卷儿全部卷好,要放到大碗中蒸。摆放时是有讲究的,为的是造型美观。先在碗底撒上几颗海米,碗底横着码放两个白菜卷儿,然后沿碗边竖着码放,一根挨一根码紧。中间部分也一层层码好白菜卷儿。全部码完后,将碗放到屉上,大火蒸20分钟。
开锅将碗取出,上边扣上一个盘子,倒过来,菜卷儿就扣到盘子里了,再淋上香油,浇上醋,清蒸白菜卷儿便大功告成了。这时,你看到的便是一盘造型美观的佳肴了,淡绿的白菜卷儿,点缀着鲜亮的海米,饱了口福之余,也饱了眼福。
这些美食
都是独属于
迁安人
记忆中的味道
各种乡味
哪种是你最惦念的呢?
快来留言吧~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