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随葬夜明珠为何物

网编 468 0

慈禧太后随葬夜明珠为何物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慈禧太后随葬夜明珠为何物

失落的珍宝

慈禧太后死后葬于定东陵。她生前享尽荣华富贵,死后依然奢华无比,陪葬的奇珍异宝不计其数。传说,慈禧临终时,嘴里被塞进了一颗夜明珠,据说可保尸骨不化。

1928年,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的孙殿英率军队炸开了定东陵,将陵墓内的稀世珍宝盗抢一空。慈禧口含的那颗夜明珠也未能幸免。据说,盗匪们打开慈禧的棺椁时,见她面目如生,好像在睡觉一样。孙殿英回忆说:“这是因为她的口中含有一颗很大的夜明珠。这珠分开是两快,合拢起来则透出一道绿色寒光,夜间在百步之内可照见头发。”盗匪用刺刀撬开慈禧的嘴,取走了夜明珠。

清皇室在重新安葬慈禧时,注意到慈禧嘴唇有破痕,似乎是盗窃案墓者取珠所致。盗墓案发后,孙殿英用盗来的珠宝四处行贿,以逃脱罪责。据说,他将这颗夜明珠送给了宋美龄,此后这颗世间罕见的珠宝就不知所终了。

慈禧太后随葬夜明珠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它究竟是怎样一件珍宝?有人猜测,它可能是一颗大珍珠或萤石球,但是,始终没有得出定论,人们只能从孙殿英的描述中自己想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颗夜明珠越发显得扑朔迷离。笔者通过综合科学研究,终于在2004年解开了这一谜团。

拨开层层迷雾

谜题之一:传说还是事实?

清代正史并没有慈禧太后随葬夜明珠的记录。由李莲英的侄子李成武撰写的《爱月轩笔记》中也没有记载。这颗夜明珠是否是一个传说呢?

慈禧的夜明珠现在在哪里_慈禧夜明珠_慈禧的夜明珠找到了么

最早关于慈禧太后随葬夜明珠的记录出现在南海胤子1928年所编的《盗陵案》中:“第五十一号夜明珠,重四两二钱七分,值一千另八十万两”。经笔者考证,南海胤子确有其人,他1920年还著有《安福国记》,1926年著有《安福痛史》。《盗陵案》中记载的夜明珠与其后历史上的记载与民间传说基本相符,但是孙殿英说夜明珠可分为两块则没有相应的佐证,是不科学的。

此外,1914年英国驻华记者濮兰德和白克好司曾经转述,慈禧死后“口张而不闭”,这可视为慈禧随葬夜明珠的旁证。1988年意大利导演贝托鲁奇执导的中我上合拍影片《末代皇帝》、央视国际2005年4月1日的国宝档案栏目《清定东陵》都以电影手法表现了慈禧太后大殓时嘴里被塞进大颗作明珠的情节。

谜题之二:夜明珠有多大?

南海胤子为我们记下了这颗夜明珠的质量是“四两二钱七分”。清朝对于金衡实行库平制,1斤是590克,略大于现在的500克。据此推算,慈禧夜明珠的质量就是78。28克拉。

《盗陵案》、盗陵案发后国民政府的调查报告以及盗匪们的回忆录都告诉我们,随葬的夜明珠大约充满了慈禧的口腔,以至于盗匪非得要撬破她的牙床才能把它取出来。

我们可以做个用口窍包含不同大小球体的实验,也可以去测量一下人体的口窍直径,来感受一下这颗夜明珠的大小,其直径应该可以达到4。5厘米左右。设定该夜明珠为一个理想球体,我们可以在其质量的基础上进行理想球体直径的计算,得出金刚石、萤石和珍珠理想球体的直径分别为4。41——4。40厘米、4。64——4。52厘米和4。87——4。75厘米。

后两组数据显然偏大,人体口窍可能无法承受这样大小的球体;而计算出的金刚石理想球体的直径数据与前述直觉经验得出的4。5厘米大小非常吻合。

谜题之三:夜光从何而来?

民国政府的调查报告、盗匪的回忆录以有孙殿英等关于夜明珠夜光的描述基本上都是“寒光”,或者可以“透出一道绿色寒光”,而且“夜间在百步之内可照见头发”。

这些盗匪可不是科学家,他们的描述显然不具有科学性。笔者认为,这道“寒光”是盗匪们进入阴冷黑暗的墓室后,夜明珠在火把光或者电筒光下呈现的光学效果。而且,这种特别的光学效果是其他珠宝所无法比拟的。“寒光”其实是强烈刺眼的白色反射光,容易让人误认为是绿光。

火把人或者电筒光的颜色偏红橙。根据矿物学基本知识,在这种低能量兴线的照射下,任何矿物都不会发出明显的荧光或者磷光。因此,可以断定,夜明珠的夜光不是矿物荧光或者磷光,而是巨粒金刚石在自然状态下的出火现象。

谜题之四:价值几何?

1908年夜明珠的估价为1080万两白银。以笔者完成慈禧太后夜明珠科学发现当天(2004年11月17日)的伦敦市场白银价格计算,1908年夜明珠的白银估价相当于现代的976万美元。

1908年,白银价格为黄金的三十分之一,而在2004年11月17日,白银价格相对黄金明显贬值,仅为黄金的六十分之一。所以,如果以历史币值更为稳定的黄金价格为依据,1908年夜明珠的白银估价相当于现代1。95亿美元!

如果以升值趋势更为明显的钻石价格来衡量,1908年夜明珠的白银估价相当于现代钻石价格,应该大于1。95亿美元!这个数值应当是当代国际钻石商对于一颗787。28克拉的世界级大钻的基本估价。这反过来也证明,1908年人们给出的估价是何等的准确。

应该说明的是,这个估价只可能属于巨粒金刚石。从南海胤子《盗陵案》我们知道:“第五十四号,镶钻石花盆底绣鞋,上有大珠三两者二颗、二两者四颗、钻石一千二百五十四粒,值八百九十万一千两”,这么多超大珍珠和碎钻加在一起的总估都赶不上那颗夜明珠,说明同质量珍珠的价格实际上不到夜明珠价格的十分之一,即价格相差超过一个数量级。这从经济学角度彻底否定了夜明珠是大块珍珠的可能性。

国英(中国之星)

综上所述,随葬于慈禧太后嘴中的夜明珠是一块具有近似球形形态、质量约787。28克拉的金刚石。由于这一科学发现属于国际科学史上的首次,笔者依照国际科学命名发现属于国际科学史上的首次,笔者依照国际科学命名惯例将这颗金刚石命名为“国英(中国之星)[Guoying(Star of China)],以纪念国英科技基金对于笔者科学事业的慷慨捐助。”

而且,这颗金刚石与印度莫卧儿王朝中出现的、迄今丢失近350年之久的一颗超级金刚石的质量(900拉迪,约合787。5克拉)在误差范围内惊人地一致!由此可以想见,慈禧太后夜明珠还可能牵涉到350年前印度莫卧儿王朝的一个大秘密。

“国英(中国之星)”金刚石是欧亚大陆有史以来(至少1000年以来)发现的最大的金刚石;是1893年南非“高贵无比金刚石”面世前(至少1000年以来)全世界最大的金刚石;也是中国有史以来(至少1000年以来)拥有过的最贵重的珠宝!

分页:

阿基米德的神秘“死光”之谜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阿基米德的神秘“死光”之谜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于公元前287年出生在西西里岛的叙拉古,父亲是一位渊博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在父亲的影响下,阿基米德从小就学习了数学、天文学、物理学等方面的知识,逐渐成为古希腊后期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他准确的求出了计算球体、圆柱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公式,提出了抛物线所围成的面积和弓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发现了杠杆原理和浮力定律,并著有《论球和圆柱》《抛物线求积》《论杠杆》《论重心》等著作。

关于阿基米德的故事流传甚多,其中最为神秘和不可思议的是关于阿基米德的“死光”传说,千百年来成为人们争论不休的公案。

慈禧的夜明珠现在在哪里_慈禧的夜明珠找到了么_慈禧夜明珠

公元前3世纪左右,意大利半岛上的罗马逐渐强大起来,开始对外发动一系列扩张战争。公元前213年,罗马军队在执政官马塞拉斯率领下进攻希腊西西里岛上的叙拉古城,罗马军队势力强大,叙拉古城处于不利的形势。由于阿基米德是叙拉古国王赫农王的亲戚,又具有博学的知识和丰富的智慧,因此被选为赫农王的顾问,帮助国王解决生产、战斗中的一些技术问题。面对罗马人的强大攻势,阿基米德充分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科学技术,他先是利用杠杆原理制造了一批投石器,安装在叙拉古城的城墙上,当罗马人入侵时,叙拉古士兵在城墙上开动投石器,将许多又大又重的石块以飞快的速度投向从陆地上入侵的敌人,罗马军队抵挡不住这些从天而降的巨大石块,被打得失魂落魄,落荒而逃。

第二年,罗马军队派出强大的舰队开进西西里岛岸边,准备一举歼灭叙拉古,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阿基米德指挥叙拉古士兵手持无数面镜子在岸边排成弧形,就在罗马人嘲笑他们愚昧懦弱的时候,忽然一道强光从天而降,罗马人的战船瞬间燃起熊熊大火,士兵被烧死,战船被烧毁。原来阿基米德利用了反光与聚焦原理,让成千上万的士兵手持磨光的镜子组成一面巨大的凹面镜,将太阳光聚焦到一点,从而汇集了大量的太阳热量,引起了罗马战船的火灾。罗马人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吓得惊惶失措,赶紧引兵撤退,后来心有余悸的罗马军队的统帅马塞拉斯称这场战争为罗马军队与阿基米德一个人的战斗,而把那道可怕的强光称为阿基米德的“死光”。

阿基米德的“死光”成为他博学智慧最生动的传说,没有人怀疑阿基米德的伟大和聪明才智,但利用反射的太阳光烧毁罗马战船这件事情却引起了历史学家的怀疑。历史学家和科学家们认为在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人们并不了解光学和镜子的知识,阿基米德也没有留下关于光学方面的研究理论和著作,而且当时的镜子主要由青铜磨成,反光效果较差,不太可能在瞬间聚焦产生几千度的高温,况且当时罗马人的船队是在海上航行之中,叙拉古士兵的镜子与战船隔着较远的距离,如何对移动的战船做出准确的聚焦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因此千百年年来人们一直对这个传说持怀疑态度。

然而许多学者试图提供“死光”真实的历史证据。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大学历史学教授罗伯特·泰普尔援引例证说,公元515年,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遭到敌人围攻,科学家普罗克鲁斯命士兵手举镜子组成“燃烧镜”,高度聚焦的太阳光烧毁了敌人的战船,击退了敌人的进攻,而这项“燃烧镜”的发明是他与他的学生安提米乌斯共同研究的成果,其直接来源就是阿基米德的“死光”原理,以及其后亚历山大学派关于光学和透镜的理论成果。这一历史成为支持阿基米德确实烧毁古罗马战船的证据。

进入现代,人们依然在寻找阿基米德“死光”的有力支持。1973年,希腊科学家伊奥安尼斯·萨卡斯决定通过试验来确定到底能否利用反射和聚焦的太阳光烧毁船只,他让60名水手排队站在码头上,每人拿着一面大镜子,组成一面巨大的凹镜形状,在太阳正盛的时候把光线反射到150英尺开外的一只小船上,结果不到3分钟,船只就着火了。

然而这些证据依然不能引起人们的信任。2005年10月,麻省理工学院和亚利桑那大学的研究人员亲自来到圣弗朗西斯科湾,也就是古叙拉古王国所在地进行实验。在实验中,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岸边拼起一个300平方英尺的铜镜和玻璃镜,用它们反射和聚焦后的阳光,径自射向45米外的渔船上,结果仅仅使渔船上的木头冒烟而没有生火,于是他们又把渔船停泊在离岸边约22。5米的地方,这一次聚焦的阳光点燃了船上的易燃品,冒出了小火苗,但火苗很快就熄灭了。与此同时,亚利桑那大学的研究人员用他们用的镜子组成一面大花瓣状凹镜来聚焦阳光,结果渔船上既没有冒烟也没有着火,试验以失败而告终。

这一试验否认了阿基米德“死光”的可能性,使人们认识到那不过是一个传说。但支持派依然认为历史上确有其事,并指出当时阿基米德并不是直接用“死光”烧毁了罗马的战船,而是先用投石器向敌人的船上投掷了许多易燃物品,然后才用“死光”照射,结果引起了熊熊大火烧死了罗马军队。事实到底如何,现在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仍然在考证和争论,但阿基米德在2000多年前利用他的科学智慧帮助叙拉古军队取得了不少战争优势则是毋庸置疑的。

分页:

慈禧太后洗澡和梳妆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慈禧太后洗澡和梳妆

慈禧太后,又称“西太后”、“那拉太后”,清末同治、光绪两朝的实际统治者。她是成丰皇帝的妃子。公元1862年(成丰十一年)成丰皇帝驾崩,6岁的太子载淳即位,叶赫那拉氏被尊为太后,与恭亲王奕忻定计杀死摄政大臣载垣、端华、肃顺,实行太后垂帘听政。

慈禧太后向来爱打扮,尤其对洗澡特别讲究,夏天是每天洗一次,冬天则是2——3天洗一次。慈禧每次洗澡的时间并不固定,但大都选在晚饭过后一个小时左右。

每当慈禧太后要洗澡时,先由太监把澡盆、水、毛巾、香皂、香水等物品准备好慈禧夜明珠,送到太后的寝宫门口,再由宫女把这些东西送进寝宫。倒好水后,才请太后宽衣入浴。侍候太后洗澡的是四个经过严格选拔和专门训练的宫女。

洗澡的时候,由这四名宫女分别站在太后的四周,然后由其中一名领头的宫女拿起一叠毛巾(共有25条)放入水中,浸透以后,先捞出四条,双手拧干同时分给其他三人,当即一齐打开,平铺在手掌上,然后轻轻地给太后擦拭着胸背、两腋及双臂。如此接连上六七次之后,再打上香皂,这种香皂是宫里自制的玫瑰皂。四名宫女必须一齐动手,把香皂涂在毛巾上面,帮太后擦身子(毛巾在一次擦完后随即扔掉)。然后,重新把一叠新毛巾浸泡在水里。毛巾浸透捞出后拧得不很干,用这种湿软的毛巾,轻轻替太后擦去身上的肥皂,必须一遍又一遍地。直到擦得干干净净、身上没有一点儿肥皂沫为止。最后就是给太后涂香水,夏天多用耐冬花露水,秋冬则用玫瑰花露水,用量很大,用法也特别,使用时是将洁白的纯丝棉做成约巴掌大的锦块慈禧夜明珠,洒上香水,轻轻用锦块拍打身上,把香水拍均匀。擦完香水后,四名宫女再用干毛巾把太后上身的各个部位轻拂一遍,然后给太后穿上偏衫和睡衣。上身洗好了再洗下身。太后认为上身是天,下身是地,地永远不能盖过天,所以洗下身时要重新换一套用具,洗法和洗上身差不多。

慈禧太后洗澡用的是两只木胎镶银的澡盆,直径不到三尺(斗形)。外表上看去像个大腰子,盆中间凹进去一块,为的是太后洗澡时能靠近澡盆。太后坐的是一把一尺多高的矮椅,后背可转动,也可卸下来。太后每洗一次澡要用去一百条毛巾,因为毛巾从水里捞出来后,她就不允许再放回到水里,故用一次就要扔掉,以致她每洗完一次澡后,澡盆里的水都干干净净的,看不见半点污垢。

由于要上早朝,慈禧太后每天凌晨4——5时就要起床,起床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泡手。这时,宫女用银盆盛满热水,先把毛巾用热水浸透,捞出后由宫女将太后的双手包起来,再将太后披包的双手放到热水里浸泡,水冷了再换热的,大约要换两三盆水方可。接着是洗脸,或者说是热敷,用热毛巾长时间地在两颊和额头上热敷。据说这样可以把抬头皱熨开来,并能减少两颊的皱纹。此后她便坐到梳妆台前,由侍寝的宫女帮她在两鬓之间敷上点粉,在两颊、手心抹胭脂,接着便传专人给太后梳头。早就等候在外面的梳头太监听到里面传唤后,立即头顶着用黄云龙套包裹着的梳头工具进入。向太后叩头请安之后,便细心打开黄云龙包袱,拿出梳头用的簪子、梳子、篦子等一应齐全的工具,开始给太后梳头。这位专门给太后梳头的人,人们只知他姓刘,是个老太监,一直都是他伺候太后梳头,宫里的人都称他为“梳头刘”。后来梳头刘人老了,于是便由李莲英接替给太后梳头。李莲英第一次给太后梳头是在太后庚子出逃的那天早上。看起来很笨的李莲英,给太后梳起头来却异常灵活,而且手法也很熟练,这大概是因为他和梳头刘是好朋友,从梳头刘那里学会了给太后梳头方法的缘故。给太后梳头的方法是:先把太后的头发散开,用热毛巾在头发上熨一熨之后,拢在一起向后梳。用左手把头发握住,用牙齿把头发绳咬紧,再用右手缠在发根扎紧辫绳。黑色的辫绳缠到约一寸长,以辫根为中心,把头发分两股拧成麻花形,长辫子由左向右转,盘在辫根上。让辫根的黑绳露在外面,然后用一根横簪子顺着辫根从底下插过,压住盘好的发辫,让辫根绳起到粱柱的作用。最后在辫根黑头绳上插上“老瓜瓢”,让所有盘在辫根上的头发不致松散下来,再用网子兜住即可。经过这样精心梳理的头发,既庄重大方,又牢固可靠,最让太后称心如意。

不过,据清末太监信修明的回忆,慈禧太后40岁之后,头发就已脱落很多,仅存鬓边和后脑的短发,俨然一位秃老太太。修饰时全靠用技巧去遮掩,即头顶心用一束假青发,以红胶粘住,两边再贴上发片,大两板头,这是一种满式的宫妆。因为头上粘了假发,所以太后平时行动都小心翼翼,生怕假发会突然脱落下来。太后平时最忌讳掉头发,大有视头发如命的程度,所以李莲英每次给她梳头时,显得格外小心,生怕梳掉一根头发。万一真有头发掉了下来,也得悄悄把掉下来的头发用手拈住,迅速收起来,绝对不能让太后本人知道,否则就会惹来麻烦,甚至会被赶出宫去。梳完了头之后,太后重新开始描眉画鬓,敷粉搽红。她坐在镜子面前对着自己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地反复照着,横挑鼻子竖挑眼,仔仔细细地挑毛病,直到完全满意为止。最后还要看看脚下穿的鞋袜正不正,两只脚站平来左比右比。因为她的袜子是绫儆的,中间有一条线,穿上后线缝要正对着鞋口才行。所有这一切,都要让她认为满意了,才可以由李莲英搀扶着走出寝宫,准备上早朝。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慈禧太后满手均留有约二寸长的指甲,每天晚上必须进行泡洗修剪。修剪之前要用圆圆的比茶盏大一点的玉碗盛上热水,挨次把指甲泡软,把弯指甲校正理直,对不端正的地方除了要用小锉锉平整,用小刷子把指甲里里外外刷一遍外,还要用翎子管吸上指甲油,对其均匀地涂抹,最后再给指甲戴上用黄绫子做的指甲套。对此,太后备有一个专门放置修指甲工具的盒子,而所有修指甲工具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太后对每次修指甲时剪下来的指甲,都很细心地保存在一个专门的盒子里,心情特别好的时候,会端出来打开欣赏,显得分外珍惜。可是好景不长,在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出逃西安的前夕,将满手的指甲全部剪掉了。

这只是当年这位中国最高统治者日常生活的一个片断,在她统治下的中国能够怎么样,那是可想而知的。可悲的是,在当时的制度下,偌大的中国对这个心理有些变态狡黠阴险的女人竟毫无办法,绝大多数中国人面对着日益衰败的国家只有唉声叹气的份,而中国追赶世界前进步伐的宝贵时机,也在那缓缓擦澡、梳妆和泡指甲中给贻误了。

分页:

标签: #夜明珠 #慈禧 #清朝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