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这句诗中写出了李广的无奈和卫青、霍去病的风光,无论李广父子还是卫霍,均是中国历史上的千古名将。李广父子都是抗击匈奴的将领,可谓是满门忠烈;卫青、霍去病这对舅甥更是汉朝抗击外敌的国之脊梁。他们都是汉朝的希望,本应是一群志同道合的英雄,可却因为命运的捉弄和性格的不合走到了对立面,因为血气方刚更是犯下了过错,这其中的是非曲直更是让人惋惜。卫青、霍去病与李广父子的恩怨很深,甚至于李广父子之死都与卫青和霍去病有直接关系。同朝为臣为何最后会走到这个地步,且听细细分解。
飞将军李广历经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朝,自从大汉抗击匈奴以来,他就是先锋大将,相对于出道于汉武帝时期的卫青和霍去病来说,李广无疑是长者前辈。但是,李广所取得成就远没有卫、霍两人高,卫青因功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霍去病更是在18岁获封冠军侯,而李广一生征战七十多场,却至死未能封侯,最后还不得善终,真可以说是命途多舛。
卫青和霍去病的身份非常特殊,他们俩不但是亲舅甥关系,而且还都是外戚——卫青是皇后卫子夫的亲弟弟,霍去病是皇后卫子夫的亲外甥。毫无疑问,卫青和霍去病一开始能够得到汉武帝器重,都是源于他们的外戚身份。但他们后来封侯却也都是因为战功卓越,乃是实至名归。但是,在当时有很多人都对卫青和霍去病的扶摇直上非常不服,李广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对于卫青和霍去病不服气也是人之常情,同时卫霍两人也不是好相与的人卫青霍去病,他们两虽然都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带兵奇才,但是少年得志,性格也都比较狂妄自大,对前辈李广也不十分尊重。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卫青、霍去病等北击匈奴,漠北之战打响。出征前,60多岁的李广主动请缨,汉武帝以年龄大为由回绝。李广又多次请求,汉武帝最终任命他为前将军,随军出征。李广已到垂暮之年,他心里很清楚这次出击匈奴是他封侯的最后机会,所以求战心极盛。出征后不久,卫青捉到一名俘虏,获悉了匈奴单于的位置。于是,卫青亲自率兵追击,并将前将军李广调到右军。右军需要绕远路,势必错过单于,李广当然不同意,并据理力争。
姐夫汉武帝曾于告诫过卫青:“李广年纪大,命运乖蹇,别让他对阵单于,他想捉拿单于的心愿可能不会实现了。”卫青将李广踢出先锋部队,不仅有汉武帝的暗中指示,还有一层私心。《资治通鉴》曾经记载:大将军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而公孙敖新失侯,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随军出征的公孙敖,曾于19年前,救过卫青一命。2年前的河西之战,公孙敖因罪被贬为平民。卫青踢走李广,自然是想让公孙敖“代理”其位,多立战功。
李广的右军从东路出击就意味着迂回绕远,根本无法与主力军一起抗击匈奴,更不可能因功封侯,所以李广对卫青的安排非常气愤,他甚至直接找到了卫青,请求作为前锋作战,但卫青却对此断然拒绝,坚持让李广从东路出击,不给他正面抗击匈奴单于的机会。李广也是个非常固执的人,他由于气愤难当所以未按规定向大将军卫青请示就仓促出兵,缺少向导,李广及其所部竟然迷路了,最终未能参战。此战结束后,李广的幼子李敢,跟随着霍去病部队,斩敌七万,直接封侯。
李广所在部队,因为迷失道路,贻误军情,被卫青追责。不想再被文官侮辱的李广,悲壮自刎,李敢目睹这一切,并牢记在心。一年后,李敢打伤了卫青。卫青并没有宣扬此事,但外甥霍去病却知晓了。同年,霍去病为给舅舅报仇,一箭射死了李敢。冠军侯射杀关内侯!这么大的事件,只因霍去病为汉武帝重用,因此此事汉武帝以“鹿触杀之”给一笔带过。李广父子二人也因卫青、霍去病而失去了生命,不由得让人扼腕叹息。
现在看来李广父子和卫青、霍去病之间的恩怨情仇卫青霍去病,两者都负有一定的责任,最后受损的却是国家利益。首先,李广父子有错在先的,两军交战李广不服主帅安排这是要按照军法处置的,而李敢为父打伤卫青也是冲动之举。李广父子未按照规矩办事,肯定是有一定责任的,同时,卫、霍二人对李广父子的死更是难辞其咎。卫青擅自调走李广乃是存有私心,为了好友公孙敖有公报私仇之嫌,如此安排实在是有失公允,也难怪李广会不服、会抗命。所以,李广虽然不是卫青亲手所杀,但是确实因其而死。而霍去病更是直接,无论李敢做了什么,他都没有资格私自将其射杀,霍去病如此狂妄,凭借的无非就是汉武帝的宠信,霍去病对于李敢之死负有全责。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