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 讲的历史是真的吗|慕容复要恢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极简中国游牧民族史|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国外历史书吹水的现象很严重|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永生。我现在濠州郭子兴大帅帐下当千户,但朱元璋有些犹豫——虽然当和尚也不是每顿都吃得饱。正打算告发他私通反贼,从此朱元璋成长为郭子兴的亲信。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和妻弟张天祐可就不高兴了——这个半路杀出来的赘婿保不齐瞄上了老爷子的家业。
⬆️点我⬆️
你准备先看哪篇热文:明朝那些事儿 讲的历史是真的吗|慕容复要恢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极简中国游牧民族史|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国外历史书吹水的现象很严重|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永生
朱元璋
01
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皇觉寺。
朱元璋收到一封信,汤和写给他的,就一句话:我现在濠州郭子兴大帅帐下当千户,我们是光屁股的朋友,有好事大家一起干。
彼时天下大乱,不造反的老百姓已经活不下去了,所以造反成了一种混饱肚子的职业。
但朱元璋有些犹豫——虽然当和尚也不是每顿都吃得饱,但暂时起码没有性命之忧;投靠起义军就不一样了,虽然可能吃得好些,但那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刀头舔血的营生。
他就找个算命先生,算了一卦。
算命先生告诉他:你再想像鸵鸟一样避乱,不吉;想继续当和尚,也不吉。
那怎么办呢?
朱元璋:“那我就投军算了?”
《明史纪事本末》载:“太祖诣伽蓝卜,问避乱,不吉;即守故,又不吉。因祝曰:“岂欲予倡义耶?”果大吉,帝意遂决。”
正好这时,跟他要好的师兄跑过来告诉他,有人已经知道他收到一封劝反信,正打算告发他私通反贼。
再没什么好犹豫的了,呆在寺里就是个死。
朱元璋来到濠州红巾军,在汤和引荐下,当上了“九夫长”,相当于一名小班长。
不仅如此,好兄弟汤和多方照顾,还不惜自降身份,每天跟在朱元璋身后当小跟班。
而朱元璋在造反拉人头方面也确实有一套,回乡一趟就给郭子兴带来了700多生力军,被郭子兴任命为镇抚。
再过几个月,郭子兴又把养女马氏许配给了朱元璋,从此朱元璋成长为郭子兴的亲信。
但对于朱元璋的到来,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和妻弟张天祐可就不高兴了——这个半路杀出来的赘婿保不齐瞄上了老爷子的家业。
他们俩准备找个机会,先下手为强。
02
此时的濠州城也不太平。
濠州并不是郭子兴一个人的,而是由五支红巾军共管,互相之间谁都不服谁。
其中以彭大和赵均用的实力最强,郭子兴被他们俩压制。
朱元璋觉得彭、赵等人根本没有长远目标,而跟着郭子兴又会被郭天叙算计,所以决定独自发展。
但又怕连累了刚招募过来的七百多人,就舍弃了这一小支部队,只带了24个人南下定远。
《明太祖实录》载:“上乃归乡里,募兵得七百余人以还,子兴喜,以上为镇抚。是时彭、赵二人驭下无道,所部多暴横。上观其所为,恐祸及己,乃以七百人属他将,而独与徐达等二十四人南去略定远。”
就是这24个人,成了日后大明朝廷立国的最重要班底。
史称“淮西二十四将”。
徐达位列第一,汤和第二。
(淮西二十四将:徐达、汤和、吴良、吴祯、花云、陈德、顾时、费聚、耿再成、耿炳文、唐胜宗、陆仲亨、华云龙、常遇春、郭兴、郭英、胡大海、张龙、陈桓、谢成、李新、张赫、张铨、周德兴。)
汤和能成为朱元璋手下的第二号人物,并不完全是他和朱元璋的关系有多铁。
至正十五年(1355年)正月,郭子兴缺粮,正准备打下和阳补充军需扩大队伍,就叫来众将一起想办法。
朱元璋虽然离开了濠州城,但对外仍然使用红巾军的名义招兵买马,也还听从郭子兴的调遣。
他给老丈人献上一计:我们先把大军开拔至和阳城外十里,然后派人假扮元朝使者,说是前往劳军的。城内守军必定开门迎接,我们趁机控制城门,举火为号,大军迅速压上,和阳一鼓可下。
郭子兴表示同意,指派赵继祖为使节,张天祐率人假扮元兵,耿再成带着主力接应。
不过,这个世界上做什么事,最怕的就是遇到猪队友。
耿再成左等右等等不到张天祐举火发暗号,就直接跑到和阳城下,一看傻了,张天祐根本不在。
后来才知道,张天祐竟然带着他的突击小分队到别的地方吃饭去了。
不出意外,耿再成大败,大腿上中了一箭,起义军四散奔逃。
元军追出了三十里......
等到天快黑了,元军准备收兵回城的时候,张天祐才带着人赶到战场,与元兵发生激战。
元兵且战且退,就在即将进城的时刻,汤和如神兵天降,砍掉了收吊桥的绳索,顷刻间决定了和阳城的归属。
濠州红巾军一举攻克和阳。
《明太祖实录》载:和阳人闻庐州义兵至,父老以牛酒出迎。会日午,天祐兵从他道就食,遂误前约。再成候之过期,不见举火,意天祐必已进。遽率众直抵城下,城中人始觉有兵......再成战不利,中矢走,众皆溃。元兵追三十余里.....会日暮收兵还,天祐等始至,适与元兵遇,急击之。追至和州小西门,城上抽桥急,我军夺其桥而登,彼军争桥,总管汤和遽以刀断其索。
汤和画像
03
打下和阳后,张天祐却偷偷跑路了。
因为和阳城离郭子兴的大本营滁阳距离有点远,同时也不知道元军什么时候会反扑,张天祐对能否守住和阳心里没底。
这一跑,朱元璋的机会就来了,就此成为和阳城内红巾军的最高统帅。
但他这个最高统帅却做得很虚——张天祐走了,但他手下的将领却没怎么走,那些和郭子兴一起打天下的老人不把朱元璋放在眼里。
此时和阳城中有军队一万余人,朱元璋自己有三千军队,汤和至少有一两千人左右,其余的零星分散在其它濠州红军将领手中(也可能一部分被朱元璋收编了)。
所以,此时朱元璋的话语权并不强。
《明太祖实录》载:初,天祐等虽据城,惧不能守,欲收子女财物归滁州。及上至,人心始安,乃与诸将为城守计。......子兴遂命上总守和阳。上虽承子兴命,而与诸将未同公署,因思受命总兵,当位诸将上,然诸将子兴旧部曲,皆比肩之人,而年又长,一旦居其上,众心不悦。
更糟心的是,至正十五年(1355)春天,十万元军回来了,把和阳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经过三个月的艰难坚守,元军大部退兵了。
但朱元璋高兴不起来,因为还大量元军,扎在城外,随时可以反扑。
反观此时的和阳城内,粮草早就吃光了,情形万分危急。
如果元军再来攻城,就算朱元璋有三头六臂,也一定会城破。
所以只有集中全部力量,去和元军拼一场,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当朱元璋下达这个意见时,却遭到了大多数将领的非暴力不合作。
在他们看来,守卫和阳是逼不得已,他们早就想和张天祐一样跑回滁州花天酒地了,去找元军血拼?朱元璋,你吃多了?
就在大家盯着地上的虫子一言不发时,汤和站了出来,他目光坚毅的望向朱元璋,表示愿意听从调遣,主动出击。
“甲午,上攻和州。时同列犹顾望异同,独和毅然以所领兵从上击陈野先。败之,追至赤帝坝,中伤而还。”
此刻,在朱元璋的眼里,汤和成为了一个身后有光的男人。
单凭这份功劳,只要汤和不作死,就能吃一辈子。
在所有开国功臣中,除了李文忠这种亲外甥以外,朱元璋对汤和是最真爱的一个。
老朱对汤和偏爱到什么程度?
朱元璋和汤和
04
汤和为人谨慎,却有个毛病——喜欢喝酒,酒后就大舌头。
在汤和镇守常州对付张士诚期间,他曾经有一次对左右人说:“我守常州啊,就是坐在屋脊梁上,往左一偏,左边赢,往右一偏,右边就赢。”
《明史·汤和传》载:“吾镇此城,如坐屋脊,左顾则左,右顾则右。”
这话传到了朱元璋耳朵里,自然对汤和起了几分疑心。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汤和都是作为徐达等人的副手,收拾一些边角料的人物。
明朝立国之后,朱元璋决议北伐,派出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大将率军北征,以期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
除了北伐,南边还有几个小角色需要收拾,所以派汤和去讨伐福建的陈友定。
汤和也尽职,很快就把陈友定打趴下了。
可能仗打的太顺,汤和一时得意,就又搞出了骚操作——放了陈友定的余党,使闽中八郡的人民再度受到骚扰。
忙活了半天,这仗等于没打。
随后,朱元璋又让汤和率军北上,配合徐达部围剿在山西的元将王保保。
徐达部率军北上之后,元军遭到了重大打击,可以说,这次出征是朱元璋特意安排汤和去刷军功的。
但汤和还是没把握住这次机会。
他的大军接连打了几场胜仗,就又有点飘了,脱离大部队,孤军深入,最终让王保保打了一场漂亮的防守反击。
汤和军损失一半。
本来是躺着混经验的,又让别人当经验宝宝刷了。
05
到洪武三年(1370年)时,朱元璋大封功臣。
汤和资历很深,但个人功劳不够,封爵仅止步中山侯。
洪武四年,朱元璋又安排汤和去伐蜀,解决明玉珍的明夏政权。
朱元璋还给汤和上了一道双保险,先让大将颍川侯傅友德在北边牵制住夏军主力,又派朝中第一水军大统领德庆侯廖永忠做汤和的副手。
明眼人都知道,这是给汤和抬轿子。
为了让汤和混个国公,朱元璋真的是心都操碎了。
可汤和的表现再次拉胯。
手握精兵强将,却整整三个月都攻不下明夏重镇瞿塘关。
朱元璋只能又从广东抽调永嘉候朱亮祖赶去助拳。
偏偏又赶上江水暴涨,汤和只好原地待命,等江水退了再出兵。
朱元璋在南京急得跳脚:
“平蜀之机,正在今日,若俟水退然后进师,岂不失机误事?”
接到朱元璋的诏令后,廖永忠立即领兵出发,汤和却仍在犹豫,于是机会就又飞走了。
等到平定四川,回到南京,得到赏赐最多的并不是主帅汤和,而是傅友德和廖永忠两人。
不仅如此,朱元璋还在众人面前数落汤和:
“朕前者命尔统师伐蜀,尔乃驻兵归州,逗留不进,非颍川侯越关度险,直入剑阁,致戴寿撤瞿塘之兵,还援汉州,德庆侯因得乘虚攻破瞿塘,则西蜀何由可下?”
汤和画像 明开国十二功臣册 苏宁艺术馆藏
06
因为战绩一直拉胯,直到洪武十一年(1378年),老资格的汤和才被封为信国公。
在给汤和的世袭铁券上,朱元璋还是记着当年汤和的酒后失言,写道:
“当定功行赏之时,尔和虽居旧将之行,惟守毗陵,于忠有慊,虽未彰显,其情在心。朕念相从之久,泯前过而封见功,爵以中山侯。今者,朕服念尔勤劳,特释尔过,授以信国公之爵。”
所谓“于忠有慊,虽未彰显,其情在心”,就是在敲打汤和,虽然你没有行动,但你的思想出轨了,我念在你在我身边时间很长,就原谅你了。
对于朱元璋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做法,汤和欣然接受,从此日趋小心谨慎。
不久之后,胡惟庸案发,功臣宿将倒下了一大批。
朱元璋也不想让众将长期掌管兵权,但苦于没有表达出来的机会。
刚好这个时候汤和递过来一个台阶:“皇帝你看我年龄也大了,我想退休回家养老了。”
朱元璋高兴极了,恩准。
之后,除了短暂复出修建浙东和福建沿海卫所之外,剩下的时间汤和都在凤阳养老,日常装束和老百姓没什么区别。
洪武二十八年(1395)汤和去世,谥号襄武,追封东瓯王。
是为数不多的从朱元璋的屠刀下逃出来的功臣之一。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