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D立德人物|千古一帝康熙,自信少年开创“康乾盛世”
最近热播的清宫剧《延禧攻略》,让不少观众重新燃起对清朝历史的兴趣。说到大清,就不得不提其中最著名的风云人物——康熙皇帝。观众爱看康熙的故事,是因为这位皇帝在史书上太过传奇:他的父亲顺治帝与董鄂妃爱得缠绵;他的祖母孝庄太后是清朝一代贤后;他的儿子们“夺嫡”的故事更是被后世反复戏说。
然而,历史上真实的康熙帝究竟是怎样的?史书记载,他8岁登基,14岁亲政,智除鳌拜,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亲征噶尔丹,开创康乾盛世。传奇的人生经历,又出生于帝王之家,一生功绩如此,想不留青史都很难。
少年天子智擒鳌拜
康熙皇帝,全名爱新觉罗·玄烨。他从五岁开始读书识字,勤奋好学的天分很快就显露出来。史载康熙相貌英俊,声音洪壮有力。在他六岁的时候,有一天和兄弟向父皇问安。福临挨个儿问皇子们最想做什么。其他皇子都说想做个贤王,唯有康熙说希望效法父皇,福临因此十分看重康熙。
天资聪颖的康熙,少年时一直喜爱读书,乐此不疲。“询之左右,求得大意而后愉快,读到深夜也不知疲倦。史书上记载:他五岁即知读书,八岁登基后学业大进,到十七八岁,更笃于学。他每天五更起床先读书,晚上处理完公务,再和大臣讲论研习,以至于一度积劳成疾,“痰中带血”,但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停顿学业,可见其用功之勤。当然,康熙的聪明不止在于爱读书上,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他智擒鳌拜。
康熙帝即位时,清朝入关不到18年,百废待兴,矛盾重重,摆在这位少年天子面前的,并不是一条康庄大道。
由于康熙年纪太小,他父亲临终前为他挑选了四个辅政大臣。四辅臣联合辅政的局面并没有维持很久,他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日益公开而且激烈起来,而鳌拜野心最大。没过几年,四辅臣死的死,退的退,只有鳌拜势力最大,威胁到了康熙的权威。于是,康熙悄无声息地召集了一群跟他年纪相仿的少年,在鳌拜放松警惕的时候,指挥少年们一拥而上,将鳌拜生擒。
擒住鳌拜后,康熙帝让大臣们议罪,大臣们议定鳌拜大罪30条,请求判处其死刑。但康熙念在他曾经的功劳上,将死刑改为拘禁,不久后鳌拜便病死。就这样,康熙顺利夺回了最高统治权。
从此,这个年仅十四岁的少年天子,开启了他宏大雄伟的一生。
一代帝王勤于政
很多时候,态度决定一切。而态度的第一表现就是勤奋,康熙就是这样一位勤奋的帝王。
康熙皇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时间61年,是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在位期间,每天坚持3点到5点之间起床,起床之后开始读书,早膳之后开始早朝,一天繁重的工作就此拉开序幕。除了个别日子,无论严寒酷暑,康熙一直都在坚持。他的勤于政,到晚年也是如此。
史料记载,康熙由于晚年中风康熙的爸爸,右手几乎不能写字。即便如此,康熙皇帝依然坚持用左手批阅奏折。想象一下,一位年近花甲、白发苍苍的老人,在昏暗的烛光下,单手批阅着奏折,怎能不让人为之感动?当然这些都只是他勤政的一个缩影。
他励精图治,平定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取得雅克萨之战的胜利,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击败盘踞在天山南北的噶尔丹国,这些可以被概况为“武功”。同时他整顿吏治,轻徭薄赋,大力发展经济康熙的爸爸,使人民生活得以安定,开创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这些可以被归纳为“文治”。正是由于康熙皇帝的“文武”结合,才解决了初期所面临的内忧外患。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康熙的勤政才迎来了康乾盛世。正所谓上行下效,有什么样的君就会有什么样的臣。君明臣贤,政治风气一派和谐,国家向前发展乃必然之势。
一朝明君爱慎独
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顺境中,大部分人都会不知不觉地忘记自省、忘记谨慎、忘记进取,在松懈和得意忘形中堕落、垮掉。
康熙也深知这个道理,所以他不断反省自己在为人处世、处理政务上的各种做法是否正确。除了对自己要求严格以外,他还非常重视家教,施行的方法也比较成功。康熙平时在宫中经常给皇子皇孙以教诲,雍正即位后对康熙的家训加以追述,并整理汇编成《庭训格言》,共246则。在他之后即位的雍正、乾隆等有所作为的皇帝身上,都可以看到其家教思想的影响。
晚年的康熙帝,每天把生平所写的文字,加以修改,用心极苦。当他的皇子叫他不要修改,问他何必折磨自己的时候,康熙摇头说“唯恐后人笑”。
康熙一生都尊崇儒家思想,他将儒学经典中君子的谨慎不苟作为训诫。常常反思自己,是否做到了真正的兢兢业业,不欺于世。康熙更是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视为目标,耗尽了一生的心血和精力。
康熙帝曾引用诸葛亮的话来对自己的一生作评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南宋陆九渊说:“慎独即不自欺。”立德LEAD人物君想说,发现错误并不难,难的是敢于,坦诚面对自己的错误。独处时,人主要面对的还是自己,与自己的内心坦诚相见。慎独是完善自我、自我管理,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能自省,才称得上伟大;内心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这是一种本领,也是一种人生境界。
版权声明:文章图片、以及部分文字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