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内圣外王思想之研究

文化网编2023-05-30 11:252840
儒家的政治是一种德化的政治,道德与政治结合为一,故儒家所言的政治即道德的延伸,并把个人的道德实践扩大到政治哲学的观念;孟子的内圣外王思想源自诗经书中的「德」思想。其以「性善说」为基础的政治思想,孟子内圣外王之道的基本性格就是正由那用以对治纷乱世局之性善的人文主义所刻画。孟子内圣外王思想的重心是王道与仁政,「仁政」是以人民为对象所施之维护人文人性之政。希望道德理想在现实政治中实践出来,

【摘要】:儒家的政治是一种德化的政治,其出发点是对人的尊重及对人性的信赖,以修己治人为基调的“内圣外王”,道德与政治结合为一,故儒家所言的政治即道德的延伸;并把个人的道德实践扩大到政治哲学的观念。孟子的内圣外王思想源自诗经书中的「德」思想,并继承孔子仁道精神而成,其以「性善说」为基础的政治思想,兼具现实性与超越性。孟子内圣外王之道的基本性格就是正由那用以对治纷乱世局之性善的人文主义所刻画。孟子内圣外王思想首须辨义利、辨王霸。然而,对应着时代的苦难,孟子内圣外王思想的重心是王道与仁政。「王道」是君王为主体所说的政道。「仁政」是以人民为对象所施之维护人文人性之政。孟子始终坚持王道仁政理想,对抗霸权,拥抱人民,面对忧患,希望道德理想在现实政治中实践出来。这种实践哲学之精神,表现以道德教化政治,化政治为道德,内圣与外王的统一,正是儒家政治与道德的内在关系。孟子的王道仁政,虽然有「民为贵」的基础,但仍走不出“君王为主体”之范畴,因为政治是现实的,政治与道德是分离的,而不是统一的,内圣道德无法开出外王的政治事功,是孟子政治理论中政治与道德无法区分及公领域(公德)和私领域(私德)界线不明所造成的。尤其国家主权在“君王”而非“人民”时,期待君王自行消减权力,以民为贵,更是难求。

因此,孟子的内圣外王之道在现实的政治环境中只是政治的理想。近代学者虽然在新儒学思潮及西方文明的冲击下,希望以代表儒家精神的“内圣外王”为主,试图用不同的思考模式及方法,意欲将儒家文化接引到现代化的路上。但皆因集中在“道德本体”来诠释转化而忽略现实“政治制度”上的实质研究,所以无法如愿。另有学者全盘否定传统直接引进“民主政治”解决中国“政道”之不足,方法固然可行,但也不能忽略人民对民主理论的认知、国家的环境及近代民主政治的腐败及社会风气败坏等缺失。因此,以政治的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来论,民主政体不能专从现实或专从理想来表示。民主政治整个的领域,既需事实亦需要理想,惟有如此,才能表明两者正当的相互影响。尤其在实然与应然间采取一个平衡的调和,来阐明事实与价值间的关系,我们才能了解政治理想的实践与伦理道德的实践既不是同一的,亦不是彼此相间隔的,而是若即若离,互鉴互赖的。所以也正如孟子离娄上所言“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主张的“善政”的德治观,对应近代民主政治的“法制”,应有互补的作用,亦即其道德的价值理性,应足以弥补近代民主政治工具理性所呈现的价值危机,相信以「内圣」道德和文化教养来提高「外王」民主政治的质素,才能维系民主政治于不坠。中国和西方的慧识在这种关系中亦可以得到一个有系统的结合,共同创造人类美好的未来。

孟子的思想_孟子思想主张_孔子和孟子的主要思想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