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教案 2021--2022学年中职语文基础模板 上册
课题 致橡树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意象和相关词、句,增强对诗人爱情观的理解。加深对诗歌内容的把握。教学重点 1.诗人所憧憬、向往和追求的爱情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2.通过各种诵读、体味诗歌语言、理解各种意象的内涵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所以这一阶段的学生最喜欢读言情文学。学生对现代诗的接触除课堂教学之外及其有限,这就给学生对于诗歌的阅读带来一些困难。
课题 致橡树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意象和相关词、句,增强对诗人爱情观的理解。(传统、现代)2.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诗歌内容的把握。3.现代青年如何树立自己的爱情观——追求“高富帅”现象评析。 教学重点 1.诗人所憧憬、向往和追求的爱情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2.通过各种诵读、体味诗歌语言、理解各种意象的内涵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1.诗人对传统爱情观的态度。2.象征与比喻(博喻)辞格的运用。 主要设想 步入17、8岁的学生,对爱情和理想都充满着憧憬,但也充满了惶恐和不安,他们需要一种来自心灵的力量以安慰,所以这一阶段的学生最喜欢读言情文学。而舒婷的爱情诗《致橡树》正是这样的一首诗,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以判断社会所言追求“高富帅”现象的不合理性。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生对现代诗的接触除课堂教学之外及其有限,这就给学生对于诗歌的阅读带来一些困难,而《致橡树》又是他们进入高中阶段通过课本接触的第一首诗,且为一首现代朦胧诗,其含蓄的语言、各种辞格的综合运用、意象的多义性等,对学解读带来困难。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由难而易的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通过引导、诵读、表达和多媒体的辅助等手段措施,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蕴,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设计意图 一、导入设计:观看大屏幕上的图片,回答图片中女诗人的名字——舒婷,看课本注解内容,了解其简单生平——朦胧诗的代表人之一,其他如顾城、北岛,回顾初中课本中他的诗作——《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看朗诵视频),引入课题——《致橡树》。二、纠正标点,解读意象,思辨情感。1.标点解读,步入诗作。观看大屏幕,通过对“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还都不够”一句三种标点的标识,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并说明理由。2.意象解读,情感思辨。(看视频诵读,让学生进行模仿性地朗读)学生阅读第一部分,找出其他标点有待商榷的地方。诗句由长短,情感由娓娓而来式的舒缓到一泻而出式的急促。绝不学——攀援——凌霄花——炫耀爱 (极力攀附)绝不学——痴情——鸟儿——单调 (忘我的单方痴恋)【否定和摈弃的态度】也不止——泉源、险峰甚至——日光、春雨 (一味的甘愿奉献)【认可但不赞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