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科普市场的20年变化和新发展面向
专业少儿社若要在少儿科普图书出版资源方面有所积累,见证了少儿图书各细分类市场的发展和变化,我简单谈一谈少儿科普图书出版的发展变化以及我的一点思考,而是当时整个少儿出版市场的大环境。一大批少儿文学作家的原创作品在市场上的人气越来越高,少儿科普图书市场上出现了大量低质的跟风、模仿之作“而把少儿科普图书的运营让位于民营公司,少儿科普图书显然又成了少儿图书市场的新宠。
■傅大伟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有两点体会:一个是,专业少儿社若要在少儿科普图书出版资源方面有所积累,也要像对待儿童文学作品一样,需要用标志鲜明的著作权保护罩把自己打造的作品保护起来,避免被大量的跟风模仿;另一个体会是,少儿科普读物一定要有趣味。
进入新世纪已经20年,在这20年里,明天出版社作为中国少儿出版繁荣发展的积极参与者,见证了少儿图书各细分类市场的发展和变化。作为一个见证20年童书出版变化的亲历者,我简单谈一谈少儿科普图书出版的发展变化以及我的一点思考。
少儿科普市场的20年变化
20年前,也就是本世纪初的时候,少儿科普读物是少儿图书出版和销售的主体。在当时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明天社的少儿图书出版也是以少儿科普为主,当然,当时的科普图书多为从国外引进的“硬科普”。当时少儿图书出版的“黄金十年”还没有到来,很多现在的畅销书在当时的销量都很惨淡,比如我们现在比较畅销的“罗尔德·达尔作品典藏”系列,第一版只印了几千套,却用了好几年才卖掉。这种情况不是个例,而是当时整个少儿出版市场的大环境。这种情况在2005年左右开始改变。一方面,一大批少儿文学作家的原创作品在市场上的人气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少儿科普图书市场上出现了大量低质的跟风、模仿之作,少儿科普图书出版中“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愈演愈烈,很多专业少儿出版社的主要出版品类开始转型,越来越多地聚焦于少儿文学图书市场,而把少儿科普图书的运营让位于民营公司。
在这之后的十几年里,少儿文学图书市场的码洋比重、动销品种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在我的记忆中,少儿文学细分类在整个少儿图书市场的码洋比重曾高达40%多。但从2017年开始,少儿文学图书市场的码洋比重连续5年下滑,到现在,少儿科普图书显然又成了少儿图书市场的新宠。
明天社的探索与思考
与多数专业少儿出版社一样,明天社这些年来,编辑力量在少儿文学和图画书出版等这些板块投放得比较多。这是我们适应少儿出版市场大环境的必然选择,也是因为我们主动把握市场,出版了比较多的原创儿童文学图书,同时也引进了一些优质儿童文学作品和图画书的结果。凯斯特纳、特拉芙斯、罗尔德·达尔等国际知名儿童文学作家的图书,《小老鼠无字书》《铁丝网上的小花》等国外经典图画书,以及“笑猫日记”“阳光姐姐小书房”等原创儿童文学,成为明天社的畅销图书。
但是在少儿科普图书出版及市场的探索方面,我们一直没有停止。特别是在2000~2005年期间,明天社出版了大量的科普读物,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其中当时出版的很多图书,比如《世界动物百科全书》《魔法夜光书》等,现在仍然是明天社的常销书。2005年后,因为市场的原因,我们对少儿科普图书出版的数量有所控制,但在引进少儿科普图书和打造原创科普图书方面一直在做着新的尝试,比如我们出版的原创科普图书《科学家大自然探险手记》等,也取得了较好的两个效益。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有两点体会:一个是,专业少儿社若要在少儿科普图书出版资源方面有所积累,也要像对待儿童文学作品一样,需要用标志鲜明的著作权保护罩把自己打造的作品保护起来,避免被大量的跟风模仿;另一个体会是,少儿科普读物一定要有趣味。知识罗列式的科普读物孩子是不爱看的。当年少儿科普图书销量下降,其中图书缺乏趣味性,少年儿童不愿意看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2015年后我们开始利用儿童文学IP打造科普图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比如我们出版的“马小跳发现之旅”系列已经销售了200多万册,“阳光姐姐科普小书房”系列不仅在版权输出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零售市场上的表现也不错。以沈石溪少儿文学IP打造的“沈石溪动物探索营”系列,也很受市场的欢迎。按照这个思路,今年我们即将推出以英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罗尔德·达尔的IP打造的“罗尔德·达尔故事世界的科学奥秘”系列少儿科普图书。
利用儿童文学IP打造的科普图书,受相应的儿童文学作品在市场上的表现影响比较大,两者难免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在打造这类科普读物的过程中,在锻炼了编辑队伍的同时,我们也积累了很多的资源和经验,同时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一个信念,少儿科普的选题策划和图书制作,也必须坚守独具特色和高质量出版的理念。
少儿科普市场回升分析
前段时间,看到开卷的一个分析报告。报告提到了童书市场呈现从少儿文学占据主导地位向“少儿绘本+少儿科普”占重要地位快速发展的趋势。我认为,主导这一发展趋势的原因大概有三个。
其一,读者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从供求关系上来说,也就是消费者偏好发生了变化。现在少年儿童的家长以80后和90后为主,这一主体受教育程度偏高,他们对孩子的阅读有着更高的要求,即少年儿童的课外阅读不仅要有利于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还要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与此同时,原来以儿童为主体的自我阅读模式也逐渐多元化,尤其是亲子阅读,更是成为儿童阅读的主要方式之一。
其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这一点在图书销售渠道的演变上表现得更明显,原来读者的购书渠道就是实体书店,学校教师推荐、作家签售,童书的购买主体都是小读者本人。但是随着互联网书店销售占比越来越大,特别是疫情发生后,网店销售占比大幅度提升,而在网上购买童书的绝大多数是家长,因此购书主体由孩子悄然变成了家长。家长给孩子购书的主要类别更倾向于知识类、功能类的图书。在家长眼里,知识容量更大、品相更漂亮的科普图书注定比他们不太了解的儿童文学图书更受青睐。
其三,少儿科普图书质量比以前有所提升。过去20多年国内出版界引进了大量少儿科普图书,与之相伴的,是国内出版界对引进版科普图书的学习。显然,以“引进”促“原创”是可行的,国内少儿科普图书的制作质量确实大幅度提高。另外,近年来在科普读物中“中国风”流行,传统文化主题备受关注,具有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元素的科普类作品市场也反响良好。
少儿科普出版热的“冷”思考
近年来,一些行业媒体和出版业界人士一直疾呼“科普图书热”,但也有理性的出版从业者指出,科普图书热到底是热了谁?一个比较残酷的现实是,除了少数专业少儿出版社外,多数少儿出版社并没有分享到太多科普图书热带来的红利。我们看一下开卷公司今年发布的2020年图书数据就会发现,在少儿科普百科册数排行榜上的图书,多数都是民营公司做的图书。
对于这些畅销的图书,大家也并不陌生。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书不管是引进的,还是原创的,其质量水平都相对较高。高质量的图书,一定是畅销的前提。
梳理一下畅销的少儿科普图书,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IP类的图书,像“马小跳学数学”“打开故宫”等;一类是低成本原创图书,像“和爸妈游中国”“藏起来的小秘密”等;还有一类是引进版图书,像“DK博物大百科”“小狗钱钱”等。这些图书都体现了图书呈现形式发生的变化,单纯的图片和文字已经不能再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而各式各样的漫画类、绘本类图书已经悄然成为科普图书的主流。
对于少儿科普图书市场的这些变化,明天出版社一直在研究和探索。近两年来,我们在少儿科普图书的出版方面,主要聚焦于两个方面:一个是IP类科普图书,除了以儿童文学IP开发科普图书,我们也着手从“传统文化”等角度入手,比如针对“国宝热”和“中国史热”,我们打造了“神龙寻宝队——藏在国宝里的中国史”,以讲故事的形式来普及相关知识;另一个是,提升制作高质量、低成本科普图书的能力,我们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了《和爸妈游中国》“幼儿趣味中国历史绘本”“幼儿大科学”等系列科普图书。
高质量科普图书的打造需要不断探索,还需要长时间的资源积累。我相信,在少儿科普图书市场能够始终占据有利地位的出版社,要么有自己打造高质量低成本科普图书的能力,要么有民营公司无法跟风模仿的IP类畅销科普书在手。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营销渠道和营销模式也将不断地发展变化。这些变化必将使我们科普图书产品的内容和呈现形式不断变化。变化无疑将会给我们带来诸多的挑战和机遇,但有一点是永远不变的,那就是我们专业少儿社对图书质量的追求。向少年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少儿科普读物,确保少儿科普图书出版的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少儿出版人永远不变的追求,相信这一点也是我们专业少儿社的共识。
(本文作者为明天出版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