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之人度百岁,动作不衰”揭秘——中医养生保健要点(下)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出了中医养生的最终目标——“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中医养生保健理论体系,本系列文章旨在将中医养生保健的理念和要点归纳总结后介绍给大家,帮助您看懂、学会并灵活应用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中医常用养生保健内容共可归纳出6个要点,达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的养生方法。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能治病强身。我们可以按照时令搓揉对应的养生保健之穴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春天以养肝护肝为主。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出了中医养生的最终目标——“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同时也明确了具体养生方法——“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内养精气,外避虚邪”,经过数千年的阐发和演绎,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中医养生保健理论体系。
本系列文章旨在将中医养生保健的理念和要点归纳总结后介绍给大家,帮助您看懂、学会并灵活应用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为保障您的健康作出绵薄之力。
中医常用养生保健内容共可归纳出6个要点,在 中已为大家介绍了其中3个要点,本篇文章为您介绍另外3个要点,具体如下:
四、时令养生
时令养生——按照春夏秋冬四时节令的变化,采用相应的养生方法。
总体原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养阳”,重点是要生、长,避免耗伤阳气;“秋冬养阴”,重点是要收、藏,避免耗伤阴津。
春季——当心百病易发。早睡早起,多吃蔬菜,重在养肝。
春生
夏季——谨防暑气伤身。适度运动,清淡饮食,重在清心。
夏长
秋季——小心旧病易发。调和阴阳,宜养津,重在润肺。
秋收
冬季——注意寒气袭人。敛阴护阳,活气血,重在补肾。
冬藏
五、经穴养生
经穴养生——根据中医经络理论,按照中医经络和穴位的功效主治,采取针、灸、推拿、按摩、运动等方式,达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的养生方法。
中医理论认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能治病强身。
日常保健时,我们可以按照时令搓揉对应的养生保健之穴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春天以养肝护肝为主,选择太冲穴、鱼际穴、太溪穴,每日各按揉3分钟。
养肝3穴
夏天暑湿较重,以养护心气为主,选择阴陵泉穴、百会穴、印堂穴,每日各按揉3分钟。
护心3穴
秋天以养肺为主,每日按揉鱼际穴、曲池穴、迎香穴、合谷穴,尤其适用于患有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的人群。
养肺4穴
冬天以固肾为主,按揉阴陵泉穴、关元穴、肾俞穴有益肾补虚的功效。
固肾3穴
六、体质养生
体质养生——根据不同体质的特征制定适合自己的日常养生方法。
常见的体质类型有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种。
九种体质
①平和质:健康体质,不需要特殊调理,保持适当饮食和锻炼即可。
平和质
②阳虚质:经常怕冷、乏力。
阳虚质
应注意防寒保暖,尽量多运动,中药调理方向为平和补阳;
可按揉足三里穴、神阙穴、气海穴以补充阳气。
③阴虚质:体型偏瘦,常出现急躁、咽干、口疮。
阴虚质
应避免高温运动,大量补充水分,饮食清淡;
肝藏血,肾藏精,中药调理方向为滋养肝肾。
④气虚质:经常出现气短、声低、乏力、自汗。
气虚质
注意不要过劳,过度劳累会加重气虚体质;
中药调理方向为补益气血。
⑤痰湿质:体型偏胖,伴有痰多、嗜睡,多有痔疮。
痰湿质
居住环境宜干燥,不宜潮湿;
应坚持长期运动锻炼,可选择快走、武术以及打羽毛球等运动;
中药调理方向为祛湿化痰,宣肺健脾。
⑥湿热质:经常目赤,心烦,油光满面。
湿热质
可练气功、瑜伽等持续性强的运动,有助于发散湿热;
中药调理方向为清热祛湿。
⑦血瘀质:肤色晦暗,舌质紫暗。
血瘀质
不要做剧烈运动,否则容易引发危险;
可练习太极拳等舒缓的运动;
中药调理方向为行气活血,祛瘀通络。
⑧气郁质:经常心情不畅,忧郁烦闷。
气郁质
多参加集体文娱活动,开阔胸襟,知足常乐;
中药调理方向为养血疏肝,行气解郁。
⑨特禀质:易过敏,环境适应能力差。
特禀质
保持室内清洁,被褥、床单要经常洗晒;
不宜养宠物;
春季减少室外活动时间,可防止对花粉过敏;
起居有规律,积极参加各种锻炼,避免情绪紧张。
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础,更是我们每个人的立身之本。中医养生理论和技术方法是我们中华民族独特的健康文化,几千年来在保障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笔者希望通过中医养生保健要点(上、下)和中医养生保健简易方法(上、下)共四篇文章,将中医养生保健的要点和方法介绍给大家,帮助大家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从而获得健康和长寿。
如有疑问,欢迎留言咨询!
持续关注,获取更多中医养生保健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