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

网编 740 0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图片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关于鲁迅论《史记》的一点思考李海涛历史文化学院天津天津师范大学摘要鲁迅评价《史记》的名言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前句后句之间是有联系的发愤著书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发于情肆于心是其核心所在《离骚》之情对《史记》成为史家之绝唱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情感本是历史真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司马迁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寓情于史将历史的真情历史的过程与自己的人生体验恰到好处地融汇为一部伟大的史著关键词《史记》《离骚》情与史中图分类号K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17--0048-05百代瞩目万人吟唱的中国古代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自从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之后便更加引起了人们对《史记》历史与文学价值的双重思考然而人们对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理解尤其是对后一句的理解却见仁见智深浅不一这实际涉及到文与史情与史的关系问题值得深入思考一今人述及鲁迅名言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多视前后句各为鲁迅对《史记》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高度肯定或视整句为对《史记》在历史与文学两个方面都取得了杰出成就的中肯评价体现了史学与文学的完美统一但很少有人涉及鲁迅此言前后句之间的联系问题而这一点又恰恰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我们有必要重温鲁迅的原文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第十篇司马相如与司马迁中写道天汉中李陵降匈奴~迁明陵无罪~遂下吏~指为诬上~家贫不能自赎~交游莫救~卒坐宫刑被刑后为中书令~因益发愤~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终成《史记》一百三十篇其友益州刺史任安~尝责以古贤臣之义~迁报书有云《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及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衰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适会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况发愤著书~意旨自激~其与任安书有云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闻~故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恨为弄臣~寄心楮墨~感身世之戮辱~传畸人于千秋~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为不拘于文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肄于心而为文„1‟P307-308综览鲁迅所语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前后文我们发现发愤著书发于情肄于心等正是此语核心所在鲁迅将司马迁这种发愤的心请与屈原的《离骚》之情联系起来时便发现这是一部虽没有《离骚》的韵文形式却具有《离骚》之情具有诗的感人力量的史学名著显而易见无韵之《离骚》对《史记》成为史家之绝唱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那么鲁迅又是如何论《离骚》的呢在《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屈原及宋玉中鲁迅写道在韵言则有屈原起于楚~被馋放逐~乃作《离骚》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后人惊其文采~相率仿效~以原楚产~故称《楚辞》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子兰为令尹~亦谗屈原~王怒而迁之原在湘沅之间九年~行吟泽畔~颜色憔悴~作《离骚》~终怀石自投汨罗以死其辞述己之始生~以至壮大~迄于将终~虽怀内美~重以修能~正道直行~而罹谗贼~于是方言遐想~称古帝~怀神山~呼龙虬~思佚女~申纾其心~自明无罪~因以讽谏稍后~楚又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虽学屈原之文辞~终莫敢直谏~盖掇其哀愁~猎其华艳~而九死未悔之概失矣„1‟P274~275~279鲁迅论《离骚》之文采可谓至切语其言思文旨皆有甚于《诗》其影响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1〕P274但这仅仅是《离骚》成为逸响伟辞的一个因素而另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离骚》之情之心屈原明于治乱忧国忧君却信而被谗忠而被谤正道直行而屡罹谗贼于是发抒心中愤懑而终不忘行讽谏之责这是产生《离骚》之作的缘由也是《离骚》九死未悔的灵魂宋玉唐勒景差等人的作品虽亦文辞华美但因莫敢直谏而终于失却了灵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刑后的司马迁深深体知屈原的心一个是哲12王又不寤一个是明主不深晓于是二人退而论著诗书已抒其愤但这种发愤著述决不是仅仅为发泄个人的愤懑诚如俞樟华先生在《史记艺术论》中所言所抒发的爱与恨既是个人的更是时代的社会的而且是和强烈的忧患意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2〕P2873黄新亚在《司马迁评传》中认为鲁迅对《史记》史家之绝唱的评价已为世所公认然而无韵之离骚却是一个至今为学界忽视的方面„„我们不能因为司马迁是史学家需要客观的真实从而忽略了他的主观认识特别是忽视了在这客观叙述背后的炽热情感只有这样看我们才能发现司马迁在《史记》中曾如何与封建专制强权英勇抗争才能看到《史记》所表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现出的他的爱憎他的理想追求〔3〕黄新亚将鲁迅名言的后一句无韵之1屈原《离骚》闺中既已邃远系哲王又不寤《楚辞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25页2司马迁《报任安书》明主不深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汉书司马迁传》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370页3据我所知这是较早将无韵之离骚单独提出来讨论的论著尔后有晏昌贵所著《史圣司马迁》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中独立一节叙无韵之离骚离骚单独提出来进行探讨以引起人们的重视是特别强调了一个情字但常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饱含历史激情的司马迁以《离骚》之笔写就的《史记》生动形象感人至深但都是信史吗倘非信史又怎么说是史家之绝唱这便引发了我们的下一个思考《离骚》之情有没有游离于历史的真实之外二我们知道一起历史著述都是主体化的历史它与原本客体的历史是不会完全相同的因此由历史家写成的即便是被多数人肯定的信史也只是在较大程度上与客观历史相接近相吻合而已那么这种接近度吻合度会不会因历史家的情感浓烈而减弱了呢真实的历史人们也常称之为实录信史《春秋公羊传昭公十二年》说《春秋》之信史也班固对实录的定义则是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汉书司马迁传》但这里所说的信史实录主要是指据实记述历史进程的主要环节和归宿刘知几所称道的书法不隐其叙述当时亦务在审实《史通直书》也仍然是这种层次上的信史实录他们缺了点什么呢我们来看一看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类历史本来面目的表述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4〕P118-119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这种观察方法并不是没有前提的它从现实的前提出发而且一刻也不离开这种前提它的前提是人但不是处在某种幻想与世隔绝离群索居状态的人而是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人〔5〕P2531历史是现实的人的活动而现实的人是有着丰富的情感的真正的信史实录不但要记录现实的人的具体活动过程而且也要记述在这个能动过程中的人的思想情感情感本是历史真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情感与历史的真实是可以统一的割裂它们则割裂了历史的完美在我国的古代史著中恰恰有两部记述同一时期历史进程的名著《春秋》和《左传》对它们作一番比较分析有益于我们对情史关系的体认我们就以大家所熟知的春秋初期郑伯克段的历史为例作一下分析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郑国发生了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最终以郑庄公将其胞弟共叔段在鄢地今河南鄢陵县击败而告结束对这段历史的记述《春秋》仅用了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九字而《左传》则以541字记述了这一过程的来龙去脉其中就涵括了这一过程中主题人物的种种复杂的情感世界郑庄公对其弟共叔段不满足于封地京邑而收边鄙为己邑的不义举措以及大臣们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的建议采取了姑息养奸的阴险对策在获知共叔段即将袭郑的确切日期后一举动用二百乘兵力击败了共叔段我们从《左传》里也看到了郑庄公因其母偏袒共叔段而把其母幽禁于城颍并发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又听从大臣建议掘地及泉在隧道中与母相会复归于好《左传》把郑庄公的这一复杂的心理行为过程描写得栩栩如生《春秋》书郑伯克段于鄢也是含有作者明显的贬责之情的贬郑伯失教责共叔段不弟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图片1

但《春秋》所缺乏的正是《左传》中所记述的主体人物的情感与行为紧紧相随的具体过程失去这个过程就不是完备的史书了完备意义的史书是可以做到既情且史的司马迁的《史记》正是这种史书的杰出代表许多学者都认为史书重在以理性警人文学重在以情感感人这是有道理的但也须看到好的史书应该也能够做到既警人又感人因为情感本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人类历史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是情感的客观性作为著述者说来他的情感又具主观性司马迁的情感除了表现在他欲一吐为快直抒胸臆的君子曰太史公曰赞曰类论赞方面以外还表现在他对史料的选择取舍和文字表述中当这种情感上升到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理性高度上升到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的理性高度时作者情感的主观性与历史进程中人的情感便实现了基本的统一情感与行为也达到了基本的统一情与史融为一体这样的史书中所体现的种种情感不会游离于真实的历史之外《史记》做到了这种趋于完美的结合最能体现这种情史结合的便是遍于《史记》之中的垂涕涕泣之情的记述常读《史记》便能感受到这种垂涕之情的震撼人心的力量这垂涕情有作者的亦有所记历史人物的而最为动人的便是二者相通时试举几例太史公曰余读《离骚》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这是作者与所记的那位常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爱国诗人屈原心灵相通的垂涕之情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史记〃李将军列传》这是作者与军士百姓一样对李广之死同怀悲愤之情悲李广战功卓著却一生坎坷至死未得封侯愤朝廷不公贵戚无理而终致一代名将含愤自杀这种跨越时空的垂涕之情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统一时便产生了一种催人泪下的感人力量促使读者更深刻地思考那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的启示《史记》也还客观地记述了许多历史人物的垂涕情作者或赞佩同情或慨叹讥责但不表显于文辞之上而只是寓隐于叙事之中虽有好恶但据实直书从而保证了历史人物的情感与行为的一致读之可信发人深思试举二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歌数阙~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史记〃项羽本纪》斯出狱~与其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史记〃李斯列传》上述二例历史人物的悲情都与他们的身份地位经历作为及所处的环境相吻合读来可信若舍情而只记史只记过程归宿的史那么我们就仅能看到项羽乌江自刎李斯腰斩于市的冷冰冰的史实而无法看到这些历史人物的种种复杂情感历史的全部事实就打了折扣司马迁著史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用种种方法获取丰富的史料时没有让那些历史的真情从身边悄然滑过而是将它们恰到好处地与历史过程相融汇从而比较完整地再现了历史上的那些活生生的现实的人的活动这不仅表现在垂涕之情的记述中且看下例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史记〃淮阴侯列传》王温舒者~阳陵人也其好杀伐行威不爱人如此天子闻之~以为能~迁为中尉《史记〃酷吏列传》上述二例或记刘邦且喜且怜的复杂心态或记汉武帝以好杀伐不爱人为能的赞赏标准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历史人物的种种情貌跃然纸上使我们看到了历史上更加真实的人同时我们从字里行间也看到了作者司马迁或爱或憎的不同情感和生活体验于是我们看到历史过程历史人物情感作者本人的情感的三而合一大量引述了《史记》所记历史人物的种种情感就是想说明历史上的现实于一切时代的现实的人一样有着他们自己的七情六欲此情实实在的人在正是历史真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三司马迁的《离骚》之情是怎样产生的呢这首先源于司马迁不同凡响的社会实践家学使司马迁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入仕先为郎中后为太史令使司马迁得以接近统治集团上层但这些仅是外在的条件重要的是司马迁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条件珍惜每一次实践这些实践中最重要的就是他20岁时的壮游天下与35岁时的奉使西征巴蜀以南诚如季镇淮所言司马迁20岁时走出书斋去访问名山大川接触伟大祖国的土地和人民实地考察古代和近代的历史表现了实践主义精神这在我国历史上是找不到先例的〔6〕P22而后的奉使西征以及为郎中后几十年扈从汉武帝巡游中司马迁也时时不忘向社会调查了解民情考察历史遗迹收集逸闻轶事这些实践不仅使司马迁获得了许多书本上得不到的天下放失旧闻为他后来著述《史记》准备了极为生动丰富的史料而且使他的思想情感与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思想情感与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逐渐地融为一体特别是了解了汉初曾经有过的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又看到了武帝时代外攘夷狄内兴工业海内之士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史记平准书》由此而生忧患之情观司马迁《史记》几乎每一篇我们都能看到由于他的社会实践而给与他的种种情感的印记司马迁《离骚》之情的生成还源于他那一段冤痛奇辱的坎坷经历遭遇李陵之祸从此以后他的写作得到了更大的力量而在若干作品里也就自然地流露了自己的不幸遭遇的隐痛了〔6〕P68读书学史著史这是又一种实践历史的真实曾深深地教育了太史公使他拥有了一个丰富的感情世界也拥有了一种深邃的历史思考这种思考的核心便是人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及人才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诚然司马迁还无法将史笔主要投向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人还无法揭示现实的人和他们的实践活动怎样推动他们本身和他们的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科学论断甚至在天人关系上还存有不少疑惑但重要的是他毕竟摸到了人的门坎他努力探索历史上人的活动情感试图总结引起古今之变的人的活动的种种经验与教训司马迁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不但创立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五种体例本纪世家列传书表有机统一的纪传体通史体裁而且将自己的《离骚》之情对轻民力虐百姓辱贤才的统治者的批评对重民让贤尊才的为政者的欣赏对人民的同情和对抗争强暴精神的颂扬对许多优秀人才悲剧结局的愤悯巧妙地与历史过程的记述融为一体这样的历史著述前无古人后乏来者于是史家之绝唱成矣有一点也还需要说及即著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还必须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司马迁高超的富有创造性的语言文字艺术能力他称之为文采帮助他成就了千古绝唱的《史记》这是一个今天人们人需要不断深入研究学习的大课题限于文章的角度和篇幅有限这里不再细论参考文献〕鲁迅鲁迅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年〔1〔2〕俞樟华史记艺术论[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年〔3〕黄新亚司马迁评传[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年〔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6〕季镇淮司马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年-tory

标签: #史记 #司马迁 #离骚 #鲁迅 #屈原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