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新作《一斗阁笔记》故事内容介绍莫言简介生平经历介绍
一起来了解一下莫言以及莫言的最新作品《一斗阁笔记》吧!莫言新作《一斗阁笔记》最近发表于2019年第1期的《上海文学》上。《一斗阁笔记》写的是莫言家乡高密的故事“2011年莫言凭借作品《蛙》获得茅盾文学奖“莫言靠着《中国通史简编》这套书度过了文革岁月,莫言的小说《春夜雨霏霏》发表在河北保定的文学双月刊《莲池》上,成为莫言公开发表的第一篇小说,莫言在《中国作家》杂志发表《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
莫言最新作品《一斗阁笔记》的故事内容是什么?莫言的生平经历是怎样的?一起来了解一下莫言以及莫言的最新作品《一斗阁笔记》吧!
莫言新作《一斗阁笔记》故事内容介绍:
莫言新作《一斗阁笔记》最近发表于2019年第1期的《上海文学》上。《一斗阁笔记》由12篇长短不一的笔记组成,长则四百余字,短的只有二百多字——分别为《真牛》《诗家》《葱管》《锦衣》《仙桃》《茂腔》《褂子》《踩鱼》《虎疤》《槐米》《深巷》和《爱马》,其中如《锦衣》写民间传奇,《茂腔》讲述民间传说,《深巷》则写了莫言自己被代言的故事。
“《一斗阁笔记》写的是莫言家乡高密的故事,有古代传说,有童年记忆,也有形形色色的乡间人物故事。“这些小说,让人联想起《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
莫言简介:
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80年代中期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00年,莫言的《红高粱》入选《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2005年莫言的《檀香刑》全票入围茅盾文学奖初选。2011年莫言凭借作品《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莫言生平经历介绍:童年经历
1955年2月17日,莫言(管谟业)出生在山东省高密县大栏乡平安庄。莫言的童年正值中国近代史上的“三年困难时期”,当时全国饿殍遍野,莫言曾在香港公开大学演讲时回忆道:“我们村里一天之内饿死了18人。”莫言小学时便经常偷看“闲书”,包括《封神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青春之歌》《破晓记》《三家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
莫言在小学五年级时因“文化大革命”辍学,在农村劳动长达10年,主要从事农业,种高粱、种棉花、放牛、割草。在文革期间无书可看时,他甚至看《新华字典》,尤其喜欢字典里的生字。后来,莫言靠着《中国通史简编》这套书度过了文革岁月,接着又背着这套书走出家乡。
莫言生平经历介绍:军旅生涯
1976年,莫言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等职。在部队担任图书管理员的四年时间里,莫言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书籍,将图书馆里1000多册文学书籍全部看过。他也看过不少哲学和历史书籍,包括黑格尔的《逻辑学》、马克思的《资本论》等。
1981年5月,莫言的小说《春夜雨霏霏》发表在河北保定的文学双月刊《莲池》上,成为莫言公开发表的第一篇小说。1984年秋,著名作家徐怀中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创建文学系,他看到莫言的《民间音乐》后,十分欣赏,破格给了莫言参加考试的机会,莫言顺利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
莫言生平经历介绍:成名之路
1985年初,莫言在《中国作家》杂志发表《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同年,冯牧在北京华侨大厦主持莫言创作研讨会,汪曾祺、史铁生、李陀、雷达、曾镇南都高度评价了《透明的红萝卜》。1986年,莫言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毕业。同年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引起文坛极大轰动。
1988年2月,由《红高粱》改编的同名电影在柏林电影节获得金熊奖,成为首部获得国际A类电影节最高荣誉的中国电影。1988年4月,莫言发表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后来这部社会批判作品受到当时的政治风波影响,一度只能在港台出版。美国著名汉学家葛浩文在看到这部小说后,感到非常震撼,决定开始翻译莫言小说,葛浩文也成为了日后莫言作品走向世界的功臣。
莫言生平经历介绍:闻名世界
1992年,莫言作品的第一部英译本中短篇小说集《爆炸》( and other )在美国出版,由 和 翻译。美国重量级文学评论杂志《World Today》评价说:“有如福克纳,莫言带领读者进入一个想象力鲜活丰富、圆满自足的世界。”
1993年,由葛浩文翻译的《红高粱》英译本在欧美出版,引起热烈回响,被《World Today》评选为“1993年全球最佳小说”。《纽约时报》评论说:“通过《红高粱》这部小说,莫言把高密东北乡安放在世界文学的版图上。2001年,莫言的《红高粱》成为唯一入选《World Today》评选的75年(1927-2001)40部世界顶尖文学名著的中文小说。
2003年,莫言的短篇小说集《师傅越来越幽默》在美国出版,美国《时代周刊》评论说:“莫言是诺贝尔文学奖的遗珠。”2005年,《檀香刑》全票入围茅盾文学奖初选,当时获奖的呼声很高,最后以一票之差落选,无缘奖项。《檀香刑》的落选也再次引发了文学界关于茅盾文学奖的争议。同年,莫言获得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评委会赞扬他的作品“语言激情澎湃,具有无限丰富的想象空间”。
2006年,莫言获得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成为继巴金之后,第二个获得该奖的中国作家。2008年,莫言凭借《生死疲劳》获得红楼梦奖以及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2011年,莫言获得韩国万海文学奖,成为首个获得该奖的中国作家,并且凭借《蛙》获得茅盾文学奖。
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诺贝尔奖官网摘录了《天堂蒜薹之歌》一章节,作为对莫言作品的介绍。2016年12月,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2017年11月,莫言获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