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令铊中毒案:(终结篇)

社会网编2023-05-06 12:042960
孙维的同学中至少有两人提出了集体作案的假设:为什么大家没有想到过集体行动的可能呢”因而完全没必要让这世界上多两个人了解自己阴暗的内心”此类不存在巨大利益冲突的谋杀案极少是集体作案,这个凶手在四个月中换过投毒的地方。但我认为不太可能这三人的恨意同时达到想致人死地的程度,以及她独自忍受网友的攻击骚扰,在被黑客曝光邮件中就不会表现出这样温情融洽的氛围:不会对她们的帮助一再表达感激,

朱令铊中毒案:(终结篇)

规则哥

规则哥

2019-12-28 08:57

0

01

集体作案的可能性

孙维的同学中至少有两人提出了集体作案的假设:

“孙维同班同学”曾说:“支持孙维的几个人(不包括其中两人)都是和朱令关系极差,和孙维关系很好的……恕我大胆猜测:为什么大家没有想到过集体行动的可能呢?为什么有的人立场就那么坚定呢?为什么口气那么一致呢?大家不觉得奇怪吗?”

那么究竟是集体作案还是单独作案?

我认为一人所为的可能性更高。

首先,孙维靠自己就能取得铊,也完全可以独立完成投毒,根本无需借助他人帮助,因而完全没必要让这世界上多两个人了解自己阴暗的内心。她的自我定位可是“性格非常直爽,心直口快……从不小肚鸡肠”啊。

第一个提议的人是极为冒险的,因为她无法预测另两人对这个违法行为的反应。万一有一个人不愿意参与,那自己还要不要进行?这岂不是把自己一辈子的把柄交到其他人手上。

那会不会在某个朱令未归的夜晚,三人对朱令的声讨让愤怒达到高潮,你一言,我一言地无意中说出了提议?

但要把深夜的“过嘴瘾”在第二天醒来后落实行动,才是最难跨出的一步。特别当采用的是稍不慎就可致死的剧毒物质,而不是泻药之类。114的三人在1994年春的课上也都知道铊的致死性。她们除非真是被恨意冲昏了头脑,否则应该有起码的理智来掂量轻重。所以,此类不存在巨大利益冲突的谋杀案极少是集体作案,因为总有人是清醒、理智的。

其次,2018年论文告诉我们,这个凶手在四个月中换过投毒的地方,投的量一次比一次大,最后投大量在中药瓶中,已经超过了致死量。此刻,还会达成一致吗?通常,一个受影响最小的人,不会愿意承担同等的风险。或许这三个人都讨厌朱令,但我认为不太可能这三人的恨意同时达到想致人死地的程度。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如果朱令的中毒是三人合谋的,孙维不会甘心这么多年独自戴上“唯一嫌疑人”的头衔。她不会在2005年前忍受另两人顺利毕业,只有她的毕业证、学位证被扣;就她一人被困在国内;以及她独自忍受网友的攻击骚扰,甚至不得不搬家、更名躲避……

她如果替另两人承受了她们本该承受的2/3惩罚,在被黑客曝光邮件中就不会表现出这样温情融洽的氛围,不会对她们的帮助一再表达感激,对她们不能作证表示理解,对她们遭到网民攻击表达歉意。

譬如下面一封:I'm very sorry that all these have to be with your real name. And I do the ... --- if her is this mad, they may hate you all as well if you said sth for me and again them. So, fine if you have the . and if you can't do it :-)(孙维发于2006年1月12日 21:16:55)

也许会有人问:那会不会这三人最开始只是达成一致:投点毒让朱令得怪病休学?第二次中毒是孙维一人偷偷瞒着其他两人做的。由于另两人并不知道孙维第二次投毒,以为是一次投毒所致,只能和孙维抱团。

这种可能是有的,但我依然认为实际可能性很小。理由基本同上,请再读一遍。如果周欣、刘庆真的参与了,不管参与的是哪个阶段,她们帮助孙维是义务,而不是情面。孙维不会允许她们中途退缩。

当孙维在2006年1月12日,再次请求大家实名帮她向媒体证明时,除了周欣婉拒外,其他人没再回应;当网络暴力越演越烈后,她们也没再继续发帖支持。

况且,邮件里另两人高小红和李思思也在为孙维辩护。特别是李思思,是亚于周欣的第二积极者。难道她们也参与投毒了?我不这么认为。

这几个大学同学在2005年底2006年初愿意替孙维辩护,其实并不难理解。

一、出于友谊。“支持孙维的几个人(不包括其中两人)都是和朱令关系极差,和孙维关系很好的……”(“孙维同班同学”说的“不包括的两人”应当是指邱志江和寇鹏。)

当朱令因为忙于乐队,在宿舍时间越来越少后,也让孙维有了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拉拢两个外地室友,以及隔壁宿舍的李思思、高小红等,形成以她为中心的小集体。她平时对这几个女生肯定热情洋溢,提供诸多帮助;在寒暑假或平时的周末,也邀请她们去她家做客。这几人的关系越来越亲密,由于孙维、刘庆、周欣以及李思思都较矮,较胖,经常互称“小猪”。

朱令是那种全身心追求艺术和自己的人生目标的人,没有任何城府,对拉帮结派不感兴趣。同时,她对外界的情绪不够敏感,说话“情商不高”(朱令母亲语)。她晚归的习惯和平日里的言语可能也得罪了周欣、刘庆、李思思而不自知,才会导致她们和她“关系极差”。(《致清华和朱令案有关的铊们》)

一边是自己讨厌的人,一边是姐妹,在这种时候别指望所有人都会把“良心”放在“关系”前面。

2、出于利益:孙维家有权势,可能平时也给予一些好处拉拢;网上有人称孙维哥哥经常会去学校请孙维的同学去餐厅吃饭,并许诺事业帮助等(爆料者自称被拉去参加过一次,真实性不知)。哪怕他们以前没得到实际好处,她们可能也觉得留这个关系,让孙维欠自己一个大人情,将来总归是有好处的。

3、未预料到网络暴力:她们在第一次为孙维辩护前,认为站出来辩护既可以给孙维一个人情,又对自己没任何坏处,反正都穿了马甲,不是实名(除了薛刚)。但她们没有料想到,她们的真实身份会被网友发掘出来,网络暴力会转向她们,邮件会泄露。

综上,我认为她们愿意替孙维辩护并不难理解,不能直接从这一点推导出全是同伙。

那么,有人或许会问,如果李思思和高小红不知情,那么周欣和刘庆知情吗?

如果不知情,她们之间肯定会互相猜忌谁是凶手,担心自己的安全,为何她们可以这么自信替孙维的人品担保?

如果知情,她们为何要替一个凶手辩护?她们既然自己没把柄在孙维手上,为何要淌这个浑水,和凶手捆绑?

我认为她们在孙维作案前不知情。她们两人很可能是直到朱令父母报警、失窃案发生、警方立案后才猜到发生了什么。但即便各自猜到了,也只是心知肚明,从未对另一个说破过。

从另两个室友的性格看,她们帮助孙维可能也是出于不同的心理。

刘庆性格

从物化2同学的留言可知,刘庆是个傻乎乎、不起眼的角色,这样的人从不想出风头,适合当跟班。匿名同学刻薄地称刘庆“装纯真”,“庸人”,“朱令笑你蠢,一点儿不冤枉你”。

“跟时髦的孙维截然不同,陕西女孩刘庆穿得十分朴素,甚至有点寒酸。她个子不高,圆脸,鼻梁上架一副眼镜,看起来很‘憨厚’。”

她有门重要的课没及格,在做实验室时也留下了很多笑柄。(《朱令和她的三个室友》、匿名同学)朱令1994年底因中毒而缺席期末考试,1995年参加补考时,刘庆因为不及格也一同参加补考,而朱令哪怕被病痛折磨,依然考进全班前十。

刘庆为什么不喜欢朱令?如果她住在朱令的下铺,被影响睡眠自然不用说。朱令或许也真的如匿名同学所言,无心地笑话过她,伤到了她的自尊。

孙维和刘庆平时相处关系应当并不平等,刘庆心底也清楚。所以,虽然她注册了天涯的大号小号,但总共只发了三个帖,且一直未在孙维的群发邮件中回复,反而不止一次主动地背地里写信给童宇峰澄清一些事。

她替孙维发的辩护词中除了咒诅“凶手一定会有报应”外,其他句子也有些模棱两可:

这件事我后来想了很多次,觉得这个推理(二次投毒)是有问题的……从朱令的表现上来看,是二次中毒,这个与二次投毒是有重要区别的。二次中毒直接推断出毒源被使用了两次,但是不是投了两次就很难讲。如果第一次的毒源不小心又被被害者用了一次,表现出来就是二次中毒,而实际上只投了一次毒。当然这些都是我的猜测,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个毒源一直没有被找到,也是不能破案的最大障碍。我想如果是二次投毒,那目的就一定是要置之于死地,没有一点心理疾病或者大仇恨的人都是做不出来的。所以,我无法想象是我所了解的身边的人做的,无法理解。孙维的人品和性格我都了解,这样的事不可能是她做的。

大家都知道句子的起承转合都顺应含义,比如“但是”后面通常才是重点,比如“所以”前后成因果关系。如果不是清华博士刘庆的思维太过混乱,那么,她想表达的意思是:如果有人对朱令二次投毒,那简直太坏了,我想不出身边的人会这么干。我了解孙维,她不会投二次毒。但如果是一次投毒,而朱令自己不小心又用了一次,那这凶手其实也没那么大仇恨,我是可以想象我身边的人做的,我是可以理解的。

可是细想想不对啊,她把“孙维的清白”建筑在了“二次投毒的大仇恨”上。只有承认这是二次投毒,才不可能是孙维。这和孙维要求她们论证的相反。孙维希望她们帮忙论证这是一次投毒,因为想进一步证明朱令是在宿舍外被投毒的。

我认为刘庆在写这个帖子时所表现出的“思维混乱”,是因为她在发现失窃案现场后,自以为琢磨出了真相:孙维不喜欢朱令,想让她生病退学,所以在那些丢失的洗漱用品中一次投毒。朱令寒假回来又用了一两次,身体就崩溃了。

(不知道她若看到2018年的论文后会怎么想。见第五篇。)

刘庆猜到是孙维干的,但是她不知道“孙维知不知道她猜到”,也不知道周欣猜到没有。她可能觉得周欣和孙维的关系更铁。在这种情况下,她选择了对自己最有利的:装作没猜到。

她把那条对自己有利的防线,设在第一次投毒和第二次投毒之间。这样,若哪天孙维出事了,她也可以说自己没说谎,因为她只是从人品上排除孙维二次投毒。

到了2013年,当本案重回热点后,刘庆和张涛是受网络暴力影响最大的,因为只有他俩人在国内。

网民针对他们所在基金公司发起了“随手拨”行动——即不断打电话给他们的基金公司,让其电话销售彻底瘫痪,一些网民甚至呼吁做空这对夫妇所在的基金公司。他们两人被迫休假。

而后刘庆对记者说,她正在向警方提出信息公开申请。张涛也说,“这件事最缺的是透明,透明的最好办法也是警方对当年办案的信息公开。”(《朱令和她的三个室友》)可见他们态度已和2006年不同。

周欣性格

周欣给人的感觉是个有主见、干脆果断、爱憎分明、很刚的人。

她有时会跟同班男生一起踢足球,留着短发、穿休闲装,“踢球脚法不错,踢前锋,甚至可以当半个男生使”。(《朱令和她的三个室友》)

匿名同学说她“闷骚”,外表像一个“朴实的假小子”,实则是“狭隘的心胸和睚眦必报的本性”。朱令变“猪头”,“她终于解恨了”。

“周欣应该属于=坦荡之人,她与朱令关系不好。可能知情不报吧。”(匿名作者:198.174.3.* 2006-2-23 01:39)

周欣是力挺派中回帖最积极、最支持孙维的。她的大号“太阳正暖”在孙维声明后回帖20篇,小号“飞越远山”回帖215篇,远多过其他人。

她在邮件中,也表达了对孙维的支持,读上去很真挚。她自己在跟帖中提到,她去过孙维家好几次,“觉得是很有教养的家庭,很热情真诚……”其他同学也提到过,孙维会把一些同学请到位于部长楼的家中做客。在那个挂着她爷爷和江主席握手照片的客厅中,学生们受到她家人的热情招待,自然是十分感动的。而周欣应当也是真的被孙维的情谊打动了。

由于周欣对朱令作息的讨厌,加上对孙维对她的“种种好”,她发自内心视孙维为好姐妹,自认为维护姐妹是在做“正义”的事。至于孙维到底有没有下毒,我认为她不愿意去猜、也不在乎。哪怕孙维做了,她也要挺她,以回馈孙维的友谊。

从人物性格看,我认为接受《女友》采访的句号女像周欣。因为孙维显然更圆滑,刘庆比较唯唯诺诺,只有周欣才会这么刚。

2013年,有个盗孙维声明ID的人冒充孙维在天涯发帖,周欣的ID太阳正暖回帖说,她和孙维确认过,这不是孙维本人发的。可见两人关系在当时依然不错,联系密切。

2007年,周欣曾对帮助朱令基金会的人说,这个案子非常复杂,“那是你只看到一个分支,但这件事情有很多条分支。她用手指在桌上画了棵树的形状。”暗示朱令社交范围广,凶手可能是她在其他地方结交的朋友。

朱令案孙维_朱令案孙维老公照片_朱令中毒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来看,朱令在四个月间中毒几十次。不知道周欣觉得,这棵树上的其他分支还可以留着吗?

02

动机讨论

动机讨论其实难有结论,因为每个人相信什么,和自己的经历、接收过的信息、对世界的理解等有关。有的人觉得怎么可能只因为这件事就杀人,另一些人可能觉得这动机完全成立。如果凶手是孙维,她的动机是什么呢?

一、民乐团争演出机会

贝志诚最早指出孙维是嫌疑人时说:“我听说的一个情况很有意思,据说朱令和孙某因为都是北京考来的,关系不错,朱令介绍孙某也参加了民乐团,而且练习的也是古筝,由于朱令的水平高,孙某几乎不可能有演出的机会。考虑到朱令第一次中毒是在一二·九清华民乐队在北京音乐厅演出前夕这样一个日子里,这个情况就很有意思了。”

这一点后来贝志诚也承认不可能是作案动机。

孙维的回应如下:“事实上,朱令弹的是古琴独奏(而不是古筝),同时也参加中阮伴奏。古琴我根本没学,进民乐队后才开始学习中阮.更重要的是中阮只是伴奏乐器,民乐合奏的时候几个中阮是一起上台的,不分主次,更谈不上争上台机会。”

多人证明,孙维和朱令在民乐团的地位相距太大,不存在竞争。

朱令除了古琴,还学小镲和中阮,是乐队骨干。而孙维在朱令的引荐下才勉强被接收进民乐队。她只学了门槛低的中阮。在民乐队,演奏中阮的人多到可以坐三排,朱令和孙维不时同台演出,不存在有你没我。(《朱令和她的三个室友》2013《博客天下》)

再者,一二·九演出在1994年12月已经结束,如果是为争演出机会,凶手又为何在1995年2、3月间对朱令更凶狠地投毒呢?

其他还有一些猜测,譬如凶手和朱令竞争奖学金、保研、出国机会等等。首先这些竞争内容都未必真的有,其次,我认为这些原因不足以成为作案动机。

学校这种集体生活环境,处处离不开竞争。我相信每个进清华的学生,都早已对竞争及其规则习以为常。如果只是为了一次竞争就要靠犯刑事重罪去赢的话,那这些尖子生一路上要干多少坏事?

事实上,看校园中那么多同学、室友杀人,极少是为了争夺某个具体的利益,绝大部分是出于心理上的恨意。

竞争确实可能会导致仇恨,从而引发不理性的犯罪,这不同于凶手理性地用犯罪手段去竞争。

二、影响睡眠论

最早是在2006年泄露的信件中以及孙维自辩背后的跟帖中,孙维同盟几人提到朱令在宿舍时间少,经常要在12点熄灯后才回来。尽管她们没表露出自己被这种作息困扰,但网上很快有一些匿名网友开始把动机转向:影响睡眠论。

孙维的匿名同学认为,起因是:“你们都很烦朱令,她每天晚归,很少做值日,给同宿舍的每个人都带来很多不便。”(《致清华和朱令案有关的铊们》)

也有一些情绪激动的ID(譬如,冬冬草)认定了朱令就是因为干扰别人睡眠才被宿舍其他三人集体残害,并因此责怪朱令“自私”和她父母“教导无方”。(见朱令铊中毒案(人物关系篇))

我已经说过这些ID不可能是凶手本人(因为她(们)绝不可能只为了逞一时口舌之快把罪认了)。很可能是自己有过此类遭遇的网友,入戏太深,发泄到网上。

有北大毕业的读者C在读到冬冬草的信后,通过朋友找到我,说她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觉得这一定是凶手的动机!因为她曾经恨之入骨的人就是她的上铺,那个每天早起晚归影响她睡眠的人(后因协商无效,她不得不搬出宿舍)。

朱令中毒案_朱令案孙维_朱令案孙维老公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令在12点回来,还要洗脸、洗脚、刷牙,上床,自然会影响到其他人。而最受干扰的应当是住在朱令下铺的人。(维基百科说周欣睡朱令下铺,《博客天下》说是刘庆。)其次是另一个下铺的人,睡上铺的孙维受到的影响最小。

事实上,我也问过读者C,当她和打搅她睡眠的上铺女生发生矛盾时,另两个女生什么反应。她说,另一张上铺的女生基本不受影响,所以做和事佬,两边都帮;而另一个下铺女生因为和她关系比较好,是站在她的一边。

如果孙维是主谋的话,她自己受到影响相对最小,不太可能因为这个动机,替另两个受影响更大的室友出头,甚至想置朱令于死地。

结合第一部分集体作案还是个人作案看,最后一部分也有补充说明。

三、吃醋论()

在朱令铊中毒案(人物关系篇)中,我曾引用朱令案律师张捷的一篇博文,提到朱令的男友“有些奇怪”。由于关于黄先生在本案中的信息太少,那一篇我全部只是引用。

那篇博文提到:黄先生和孙维“眉来眼去”,并暗示黄先生或许在一定程度上知道孙维的作案动机和自己有关,故保持沉默。

从其他地方看到,黄先生是民乐队骨干,乐团不少女生钦慕他;他在1997年12月底成婚,妻子也是民乐团的。

在1995年底《美国医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提到,Zhu Ling, it seems, was the of a , at this point to a .

“看来,朱令是一次谋杀企图的受害者,目前(谋杀企图)指向一个被抛弃的追求者。”

我读到时觉得怪怪的,(追求者)这词一般是指:a man who a with a woman, with a view to . A追求B,并冲着和B正式交往、结婚去的,那A就是个。如果A被拒绝,一般说追求失败,而不说“被抛弃的”,除非暗示朱令对那个追求者有过什么承诺。配合“被抛弃的”的名词一般是前男友/前女友/爱人。

目前没有任何证据显示这样的追求者存在。这类人不可能一上来就想毁灭自己喜欢的人,而是先经历了追求,被拒绝,纠缠不清的几个阶段。特别是后期,TA应当对朱令有过升级的骚扰,被一再拒绝,甚至有过争执和决裂后,才会想到残害对方。但无论朱令父母还是她男友、闺蜜都未听说这样的人存在。而且这样的人多半是男性(虽然可能是女同),而照第五篇的分析,男性独自作案的可能性几乎为0。

上篇留言中有人提出,会不会这个“被抛弃的追求者”其实不是对应朱令而言,而是指“被朱令的男友抛弃的追求者”呢?

会不会像一些网友猜测的那样,孙维对闺蜜的男友有好感,甚至抛出信号,而黄先生曾与之有一段暧昧后最终拒绝了她呢?而孙维因为最终没能得到黄先生,出于吃醋(),对朱令生恨、报复呢?

我觉得这个对 的解读有点意思。但从英语表达来说,一般用于男性;而如果是上文假设的情况,常规表述应该是:“目前(谋杀企图)指向一个嫉妒的情敌”,而不是造成歧义的“被抛弃的追求者”。

四、嫉妒论(Envy)

这里说的嫉妒(Envy)不包括吃醋()。关于两者区别,我在这篇文章里有过深度阐释。

如果你从这世上消失就好了——13岁女孩因嫉妒美貌而肢解闺蜜

某人如果自己丑,嫉妒闺蜜漂亮,那是Envy。这种愤怒和难受只针对闺蜜一人,没有其他的情感纠葛、利益搅和在里面。

某人如果喜欢上了自己闺蜜的男友,希望自己能取而代之,这是/吃醋。

我这里说的ENVY是指:A和B并没有直接的情感、利益争夺,本可以共生共荣。但A仅仅因为B的某些方面比较优秀,就颇受煎熬。

A为了缓解自己的难受,心中会浮现一个念头:“如果B从这世上消失就好了……”

B不会凭空消失,这样的念头只能加重A的自虐罢了。

但有极小比例的A,却真正落实行动了,想去从肉体上毁灭自己嫉妒的对象,以缓解自己的嫉妒之痛。

如果孙维是凶手,嫉妒很可能是她主要的作案冲动来源。

先看看孙维是什么样的人。周欣曾依照回帖纲要,做出以下陈述:“孙维这个人性格开朗,活泼乐观,很幽默,可以说个很好玩儿的人。有时候可能让人觉得她嘴“损”(爱开玩笑),但基本上是因为该人神经比较粗大,嗬嗬,并非故意让人难堪,相处时间稍长就知道了。而且她也经常开自己的玩笑。孙维很善良,对人也很体贴……我妈好几次说过,谁娶了孙维以后可是挺有福气的。

孙维这个人,可以说不是那种非常要求“上进”的人,她心态很平和,比较大气,并不很看重象名次、奖学金啦这些可能大学生都比较在乎(过)的东西。我不相信她有任何理由,尤其是由于所谓的“嫉妒”,而作出下毒害人这样的事情。”

我相信孙维在自己心中和在周欣心中可能确实是这样的。

每个人都是多面的,在自己心底是这样,在别人眼中是那样;在朋友面前是这样,在恋人面前又是那样。

毫无疑问,孙维的人缘和异性缘都是不错的。这也是为什么物化2班会有五个男生不在回帖纲要里,却主动站出来替她辩护。

譬如寇鹏说过:“孙维虽然平时牙尖嘴利,但在班级有需求在其它同学有困难的时候却是个真正的热心人。”

但也有同学看到不一样的孙维。

譬如,2013年匿名同学:“从那些年来看,你是个机灵人,会讨人喜欢,不召人讨厌。然而你小聪明太多,小动作也太多,实在无法让人完全信任你。”(《致清华和朱令案有关的铊们》)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