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中带水旁的字也非常多,水、川、冰、回、渊”中间那弯弯曲曲在流的是水“金文和小篆都是流水的形象,两个字的篆书写法也有点接近”中间是河里流的水”而河里没有水的时候。是河里流着的水“河里的水“这样再次验证了小篆在汉字中承前启后的枢纽作用,古人根据这个特性把流水回环的样子画下来”水要有了漩涡水流就会跟着走,从古文字来看就是画了一块地方,上头流着水“说这里水很深不怎么流动”今天楷体字的渊。
“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表面70%被水所覆盖,人体也有70%是水分。没有了水,生命将会枯竭。而水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地位,《老子》第八章的这句话把“水”的特性总结得最为经典:“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汉字中带水旁的字也非常多,其中有关“水”的象形字,就包括“水、川、冰、回、渊”这几个。
甲骨文的“水”字,中间那弯弯曲曲在流的是水,两边有断断续续的支流。金文和小篆都是流水的形象,从隶书开始线条化,简化后作为偏旁部首时,水写作“氵”。
和“水”对应的是“川”字。两个字的篆书写法也有点接近。从“川”的甲骨文中,你可以看到左边是个河岸,右边也是个河岸,中间是河里流的水,它画了一条河的形象。因此“川”就是大河,而河里没有水的时候,河床也非常平整宽广,可以用来种植庄稼,这样的地形也被称为“川”,成语“一马平川”形容的就是这样的地貌。
“水”和“川”的分别在于,“水”是河里流着的水,“川”是指的流水的河。
再来看“冰”整个字。作为部首,“冫”和“氵”只差了一点,但实际上“冰”的甲骨文、金文就是画了两层“仌”。河里的水,到了冬天遇冷了就要结冰,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喝水结冰是一层一层冻起来的,可不是如某些灾难片中演绎得那样,一下子全部冻住。
所以最初甲骨金文造字就是依据这个过程来的。到小篆后,为了把意思表达得更为准确清晰,就把“水”加上,这样再次验证了小篆在汉字中承前启后的枢纽作用。
春季,河水解冻,河里水势增大,流动加速。这时水里就会有漩涡。旋涡是水流过去又流回来,仿佛一直转圈。
古人根据这个特性把流水回环的样子画下来,表示来来回回,造了“回”字。水要有了漩涡水流就会跟着走,这水势就特别大,尤其是河流拐弯处。
旋涡很大很深,在底部就会形成深渊。“渊”从古文字来看就是画了一块地方,上头流着水,说这里水很深不怎么流动,这叫“渊”,即深渊。今天楷体字的渊,最初左边和右边就是“川”,左右两边就是指河流,中间像“米”字一样,实际不是米,是指河两岸中间的水来回回环,楷化的时候写成了“米”字。
渊字起初是象形字,并没有用水做偏旁,是在小篆归类时加上的。
我们看和水有关的这几个象形字,都是动感十足的,都是古人观察水的特性而造字的。文中的几个小篆的例字,选自邓石如小篆《千字文》,《千字文》里有关水的名句也不少,比如“金生丽水”,“川流不息渊澄取映”,也有带水旁的字组成的名句:“海咸河淡”。而对于这几个象形字的解读,则摘录自汉字科普丛书《双法字理》。
双法字理汉字科普丛书
《双法字理》从象形字开始讲起,并把汉字归纳总结为“天文、地理、植物、动物、人体、器物、符号”七大类,每一类以一个字根统领。是系统学习了解汉字知识的科普丛书。而识篆则是另一个途径,在邓石如小篆千字文中,既有独体的象形字,如“水”、“川”和前文分享过的“山”、“木”,也有这些象形字做偏旁以后组成的字,如“海”、“松”等等。
邓石如小篆千字文描红字帖
加之小篆是书法五体(篆隶草楷行)中最早成型的,把识篆和写篆结合在一起进行学习,也是非常有意思的,感兴趣的朋友,以用邓石如小篆千字文描红字帖进行临摹学习。
以上图示书籍字帖已在习之堂微店上架。
订购方式: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