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以藏族民间的祭祀文化为论述对象。民间祭祀文化积淀着藏族人民从古至今的文化信息,屋顶的经幡、白石等无不表现出祭祀在普通民众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试图全面系统的论述藏族民间祭祀文化。得出藏族民间祭祀文化的范畴及特点。论述在苯教文化背景下的藏族民间祭祀。不能笼统的认为它是原始宗教、苯教或佛教的祭祀仪式,第三、四章以民间祭祀的空间关系为依据论述藏族民间祭祀文化。
【摘要】:本文主要以藏族民间的祭祀文化为论述对象。民间祭祀文化积淀着藏族人民从古至今的文化信息,是藏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至今仍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藏区祭祀是非常盛行的,无论是高僧大德还是普通民众都深知祭祀的重要性。对于普通大众而言,祭祀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早晨屋顶冒出的桑烟,家中佛前的供品,屋顶的经幡、白石等无不表现出祭祀在普通民众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多种视角,试图全面系统的论述藏族民间祭祀文化。文章的格局大体如下,第一章导论部分主要界定了研究的对象,通过对比西方文化、汉文化、藏文化中祭祀的内涵,得出藏族民间祭祀文化的范畴及特点。藏文化中祭祀是藏族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宇宙观、价值观的体现;是在藏区民众中普遍盛行的,与神灵精怪打交道的一种宗教行为。不能笼统的将它归属于某种宗教或信仰,它是在藏族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在人民大众中形成的混合性、多元性的文化现象。其祭祀对象是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大大小小的神灵鬼怪,祭祀对象与祭祀者是同盟、伙伴的关系。人们通过祭祀这些随处存在的神灵精怪,消除这些精灵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或仰仗这些精灵来对付邪恶的势力,使生活平安幸福、兴旺发达、无病无灾。
而这种行为以祭献各种物品,取悦神灵为主。第二章,天神、赞、鲁祭祀,本章主要依据一些仪轨经文,论述在苯教文化背景下的藏族民间祭祀。其中在民间至今有着深刻影响的祭祀文化有“煨桑”、“血肉祭”、“鲁”神祭祀等。“煨桑”是藏族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祭祀方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由苯教或更早时期净化仪式演变而来。后来与佛教中的“火供”等相应的仪式相结合,融入了佛教供奉的思想。在佛教传入之前“桑”更多的是净化的含义,这从其名称中也略见一斑。佛教传入后“桑”这种祭祀更多的是以焚烧的供物供养祭祀诸神。所以现今在藏区盛行的“煨桑”这种祭祀仪式是一种混元的文化现象,不能笼统的认为它是原始宗教、苯教或佛教的祭祀仪式。第三、四章以民间祭祀的空间关系为依据论述藏族民间祭祀文化,第三章,论述以村落、部落等地域空间为依托的集体祭祀文化,主要有“希达”、“域拉”、“杰拉”、“萨达”祭祀。第四章,以家庭为单位的私人祭祀,主要有“塔拉”、“郭拉”、“托索”、“尚玛”等祭祀。第五章,神山圣湖祭祀,本章主要以全民性的转山、转湖朝圣中的祭祀文化为论述对象。祭祀的行为主要有:风马经幡祭、煨桑、宝袋祭等。第六章是对藏族民间祭祀品及藏族民间祭祀文化特征的分析论述。
第七章藏族民间祭祀文化的功能分析。主要论述了其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将政治功能、环保功能、文化功能等合在社会功能中进行了简要的论述。最后列出了四个个案,其中除了日喀则班觉伦布村的民间祭祀文化是以其他人的资料为依据所写外,其余三篇是本人以实地调查资料为依据写的。希望通过对本题的研究能够全面的理清藏族民间祭祀文化的发展脉络,祭祀类型,程序、模式,以及在民众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研究方法主要应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主要收集汉文资料、藏文资料及英文资料,重视藏文新资料的发掘利用。实地调查法,主要应用参与调查、深度访谈的方法获取第一手资料,作为论文的补充说明。在整体论的基础上,以人类学中“大传统”和“小传统”对比分析的思路,分析藏族民间祭祀文化的渊源及特征。把藏族民间祭祀文化置于“小传统”,试图从这个角度分析,藏族民间祭祀文化与原始信仰、苯教、藏传佛教的关系。藏族民间祭祀文化作为一个文化整体具有自己的特征。它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受到了这些大传统文化的影响,但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互动、互容和互补的。民间祭祀文化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被动的,但它又是一类相对稳定的的文化传统,它的传承也是一脉相承的。
这也是“小传统”文化的一个特征。因为文化的演变主要指大传统文化的蜕变和更替。而小传统文化以相对的隐形特征保留在民众中,成为文化传统的内在属性。就如藏族民间的祭祀文化(小传统),主要扎根在民间,是一种以自身带有的、没有太多反思,没有很强势,相对自由,与生产生活同节奏的文化。无论是苯教还是佛教都没有完全的排除或改变这种文化现象,因为这种文化现象没有直接的威胁到它们的地位和生存。只是从自身的宗教特征出发进行了一些改革,也是潜移默化的改变,不是强制性的。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