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打虎所得的1000贯钱,为啥不留给自己娶亲用,或者留给哥哥用
武松是《水浒传》中一个非常讨人喜欢的形象,在他身上有很多的偶像气质,高大英俊、武艺非凡、快意恩仇、洒脱不羁,这些都是读者所喜爱的点。
在书中,武松处于社会底层,但是较为难得的是他是一个豁达的人,他从来不在乎金钱,对待金钱他真的是挥金如土。
景阳冈打虎后,知县对武松这种为民除害的行为深表认同,为了嘉奖武松,他将县里上户凑的一千两赏银赏赐给武松。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武松并没有接受这些钱。
“小人托赖相公的福荫,偶然侥幸,打死了这个大虫。非小人之能,如何敢受赏赐。小人闻知这众猎户因这个大虫受了相公责罚,何不就把这一千贯给散与众人去用?”
知县同意了武松的话,武松当堂就把钱分与了众猎户。
很多人都感觉奇怪,武松可不是什么有钱人。已经到了婚配年纪的他并没有成婚,从小与他相依为命的嫡亲哥哥武大郎,还在街头贩卖炊饼,每天挣着辛苦钱。
武松为什么不留着这笔钱自己娶妻生子,或者接济一下自己的哥哥呢?
一、在水浒中一千贯价值几何?
对于有钱人来说,一千贯可能不是什么大数目。
当年林冲还是教头的时候,曾经用了一千贯钱买了一把宝刀,而且是现金交易,从家里就拿得出来,完全没有压力。
在书中,很多被通缉的好汉的赏金都是一千贯。
鲁达杀死镇关西,渭州知府就悬赏一千贯捉拿鲁达。宋江杀死阎婆惜逃亡江湖,官府的赏金也是一千贯。
宝刀可不是一般人买得起的,而抓捕通缉犯也不是普通人能干的活。
那么,在普通人那里,这一千贯的购买力如何呢?
这里还有声明一个问题,好汉们行走江湖很少带铜钱,那玩意不但沉,不方便携带,而且花起来看着也不够大气。
好汉们出门都是携带银子,随手从兜里掏出一锭银子,往桌上一扔,然后喊一句“小二,结账”,你看这多帅。
一两银子相当于多少铜钱呢?一般而言,一两银子相当于一贯钱,也有说一两银子相当于七百七十钱的。
我们暂且把一两银子当成一贯,那么一千贯就是一千两。
在偏僻的石碣村酒店,吴用用一两银子就吃了一顿饭,然后又就问主人家沽了一瓮酒,借个大瓮盛了,买了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对大鸡。顺带还把阮小二之前的欠账给结了。
这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实在是惊人,算下来,即便是放到现代社会也得折合一千多元。
宋江平时一出手就是五两、十两的,有时候用十两银子就可以收买一个忠心耿耿的小弟。
这一千贯的赏钱,若是武松留下了,那就是富家翁的日子。娶妻、置地、买房,那根本不在话下。没准武松再次出现就是武二官人了。即使再给哥哥武大安家,那也是绰绰有余的。
那么武松为什么把这笔到手的富贵送出去了呢?
二、武松也会“仗义疏财”!
武松是一个仗义的人,他没喝酒的时候,头脑思维还是很正常的。
武松有句话说得很实在,“我从来只要打天下这等不明道德的人!我若路见不平,真乃拔刀相助”。
武松很少欺负弱者,对于弱者他更多的是同情。
景阳冈附近的猎户,因为这只老虎基本上没怎么安生。
如今景阳冈上有一只极大的大虫,夜夜出来伤人。只我们猎户,也折了七八个;过往客人,不计其数,都被这畜生吃了。本县知县着落当乡里正和我们猎户人等捕捉。那业畜势大,难近得他,谁敢向前!我们为他正不知吃了多少限棒,只捉他不得。
为了对付老虎,猎户们不但付出了伤亡,还被官府责令限期捉捕老虎,吃了不少苦。他们是苦命人,是受害者。
武松自认为不过是无意中杀死了老虎,若是把这笔赏钱拿了,那这些苦命的猎户就白忙活了。
所以,他干脆就把钱都分给了猎户们。
另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回老家前,武松在柴进的庄园上遇到了一个影响他一生的人,这个人就是及时雨宋江。
在遇到宋江前,武松在柴进那里并不受待见。他喝酒之后经常与别人发生冲突,庄客们都不喜欢他,经常在柴进那里说他的坏话。柴进慢慢地也不喜欢武松了。
但是,武松结识宋江后,宋江开始带着他出席柴进的宴会,与他同吃同住,在宋江的感染下,武松仿佛变了一个人,以前的毛病都不再发作了。
武松可是宋江的粉丝,在偶像身边相处的日子,他得到了不少的实惠好处,也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回到阳谷县的武松,说话方式都不再是那种直来直去,而是喜欢捧着人说话了。就拿他拒绝知县的赏赐这段话来说:
“小人托赖相公的福荫,偶然侥幸,打死了这个大虫。非小人之能,如何敢受赏赐。小人闻知这众猎户因这个大虫受了相公责罚,何不就把这一千贯给散与众人去用?”
知县听了武松这话内心肯定是相当舒服的。有了功劳,还不居功自傲,知道把功劳推给领导。即便是要把这钱赏给猎户们,也不私自做主,而是请示知县,卖给知县人情。
武松的这种处事方式可比以前高明多了,若是以前武松就这样,柴进怎么会不喜欢他呢?
还有一点,武松这个人本就是一个性格豪爽的人。虽然都出身贫苦,但是他与“吝啬”的李忠绝对是两种人。豪爽的性格决定着他的金钱观。
对于这种身外之物,武松并不是很在意。
后来在蜈蚣岭的时候,面对妇人先给她的一包金银,他并没有动心,而是对她说“我不要你的,你自将去养身。快走,快走!”
所以,即便是一千贯在武松面前,武松也不过是微微一笑。
对于武松拒绝这一千贯钱,有的读者说,他不过是为了得到知县的赏识,讨了都头的差事,而故意为之。
这么说的人,其实根本不了解武松的为人,武松为人光明磊落,是不会用这种伎俩的。
作者安排这种情节,不外乎是在突出武松那种视金钱如粪土,仗义疏财的英雄气概而已。所以,什么娶妻生子,什么留给哥哥使用,武松是绝对不会加以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