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内高校首次试水“三学期制”老师学生怎么看?
王楷博同学的选修课《丝绸文化与东南亚发展》课堂。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广西新闻网记者 林双 实习生 黄梦云
“给你们冲了茶,明天上课记得带杯子来。”7月初,在选修课《丝绸文化与东南亚发展》的课堂上,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大二学生王楷博喝到了老师亲手泡的桑叶茶。这是他在夏季短学期里唯一一门校选课,除了选修这门通识课之外,他还利用充足的课余时间,着手准备春季学期必选课《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考核作业,他前往了广西革命纪念馆拍摄了英雄烈士事迹展、湘江战役实景雕像等视频素材,打算在小学期把素材准备齐全,暑假便集中精力剪辑视频。
今年暑假,广西大学迎来了首个三学期制中的夏季短学期,也称“小学期”。根据该校2020年7月2日发布的《广西大学“三学期制”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2020-2021学年开始试行“三学期制”,秋季学期自2020年9月7日起至2021年1月15日止,共19周;春季学期自2021年3月1日起至2021年7月2日止,共18周;夏季学期自2021年7月5日起至2021年7月30日止,共4周,考试安排在9月4日、5日。根据《方案》的要求,三学期制中的短学期单独管理,短学期主要开设重修课程、通识选修课、专业选修课、课程设计、实验实习、实践课程、本硕贯通课程等。
从7月开始,西大学生迎来了第一个小学期,他们是怎么看待这个“多”出来的4周学习时间?
小学期里食堂依旧热闹。实习生 黄梦云摄
学生:有人忙于重修补学分 有人悠闲发展个人爱好
对于王楷博这样课业不重的学生而言,小学期闲暇之余他会和朋友一起去探店,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各种美食图片。王楷博告诉记者,同样的小学期,有的同学会比较闲,有的同学会比较忙。像他自己只有一门校选课,有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而有的同学选了四五门选修课和一门重修课,课程安排得满满当当。跟王楷博一样,医学院大二的学生龚如心在小学期只选修了《海上传说》和《民俗资源与旅游》两门网课,均是通过网络学习,时间安排比较自由。在学习之余,她偶尔也会去打排球、游泳、和朋友逛街,丰富校园生活,并着手准备9月份的计算机二级考试。
与王楷博、龚如心的闲适不同,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大一学生李子瑜的小学期一共安排了6门课程:一门专业课《动物生态学》,三门校选课:《农村社会学》、《特殊需要儿童的早期教育》、《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训练》,一门定向运动体育课,还有一门实验课《动物解剖学实习》。除去周末,李子瑜可以自由安排的时间并不多。让她觉得棘手的是实验课,相关理论知识在本学年秋季学期学完了,当时课堂上只有图片、PPT作为参照,难以理解动物的生理结构。中间间隔了一个春季学期,如今再去动手解剖,感觉当初学习的理论知识有点生疏。
医学院大二的学生小覃小学期同样比较忙碌,因为大一下学期的《大学物理》挂科了,她选择在小学期重修。当时受疫情影响无法返校,这门课程是通过线上学习的。她并不适应网课的教学模式,线上的老师有些地方讲解得不够详细,有疑惑的地方又不能当场咨询,学习效果很一般。她在小学期重修这门课程,一周5节大课,每天上两小节课,学习连贯性比较强,线下课堂互动较多,学习起来更有趣味、更加专注,学习效率也更高,不懂的地方课后也能及时向老师询问。“老师上完一个单元会布置课后作业和小测试,能够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为了集中精力把重修课程学习好,小覃除了这一门重修课程外,只选修了一门网课《海上丝绸之路》。
莫哲是机械工程学院大三学生,虽然小学期他没有课,但他的学习生活颇为充实。在学院的安排下,他到柳州进行了为期两天半的参观学习,在参观了上汽通用五菱、康明斯动力、东风柳汽3家企业和柳州工业博物馆之后,他对当下的工业生产有了全新认识,“感觉重工业生产真的进步很大,人的作用就是对一些细节进行检查和处理,其他的都可以由机器助力完成,甚至工人在工位上需要干什么事,都能得到机器的提醒。”此外,导师还要求他们独立阅读30—50篇中英文文献,完成一篇文献综述,并根据自己写的文献综述,用工程软件建模和模拟。他坦言自己还没有熟练掌握软件操作,打算在小学期多练习,把软件摸熟。除了完成导师布置的任务,闲暇时刻还喜欢一个人跳跳舞,偶尔和朋友打打球。
对于这个“多”出来的小学期,同学们各自的体验和看法都不同。龚如心和莫哲都认为,小学期延长了在校学习的时间,对挂科的同学而言是福祉,重修的同学可以充分利用小学期进行缓冲,避免大学期一边学习新科目一边重修旧科目应接不暇。
王楷博认为学校课程安排得比较松散,做好小学期的规划应该优化课程设置;李子瑜认为尤其应当适配宽松的请假制度,让没有课的同学可以回家,没必要一直待在学校里。即将步入毕业班的莫哲则认为学校应该适当放松对大三大四学生的管理,避免出现因小学期打乱实习计划的情况。家在外省的李子瑜,操心起小学期结束后的回家成本。那时正逢暑期出行高峰,原本几百元一张的机票变成了一千多,回家成本变高了许多。
莫哲参观的东风柳汽总装线厂房。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老师:有人愿意支持 有人强烈反对
刘方是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小学期没有教学安排的他,着手开始一项有关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传播环境的国家级课题研究,为此,他带着研究生到相关研究机构和企业进行调研。小学期他不仅有充裕的调研时间,还能从容地带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从前他要带学生出去,光是调课就要跟很多老师、部门进行协调,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有时候还不一定协调得过来,小学期学生课普遍较少,就可以去做实践。”刘方同时是18级新闻班的班主任,他给班上学生的小学期布置了准备毕业论文选题的任务,让学生列提纲、查文献,提前为毕业论文做储备大学学制,避免后面写论文和毕业实习、找工作撞期,顾此失彼。他还经常在班级群里转发各类比赛、学术讲座信息,鼓励学生多参与,增长见识。
对于学校试行三学期制,刘方持支持态度。他认为三学期制在国内外多所著名高校均有实行,并且取得了良好效果。有了小学期,教师可以集中完成一些实践、科研、调研工作以及一些选修课程,不需要占用大学期的时间,解决了个人安排与全校性统一课程的时间冲突问题。
某学院教师付立的看法就跟刘方截然不同,他表示西大试行三学期制忽略了学校的宏观背景,并不符合本校的现实情况。他认为实行三学期制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将两个月的暑假分割,并不利于教师开展科研活动。并且,南方暑期过于炎热,推行小学期,并不能确定学生是否能专心学习。“一个制度的变革要尊重传统,需要考虑到目标群体的需求,也就是政策要服务师生,必须通过调研,将情况摸清楚才能实行。”
有关三学期制的规划,是师生们意见最多的话题。刘方的态度比较宽容,“因为是第一年,很多东西其实并没有规划好,各个学院都想把一些课程、实践、调研放到第三学期,但是到底怎么放还需要大家去协调、磨合。”他认为各学院、学院和学校之间应商量出一个目标,确定在小学期要做成哪些事情,彼此之间互相协调,合理安排好课程,避免浪费时间或者时间上发生冲突。再者,可以适当缩短大学期,将小学期开始时间提前一些大学学制,不过分占用暑假时间开展小学期教学活动。
记者发放调查问卷,超四成反对小学期制 ,表示支持的有10.78%。
态度:调查问卷超四成反对小学期 表示支持占一成
记者从自治区教育厅获悉,目前除了广西大学之外,桂林理工大学也在试行三学期制。对于广西高校而言,“三学期制”还是个新生事物,大多数师生还是持观望态度。
记者发放了针对广西大学学生的线上调查问卷,根据回收的102份有效问卷统计,反对三学期制的有48.04%,持中立态度的有41.18%的,支持三学期制的有10.78%。在“保持中立原因”的选项中,有71.43%选择了“三学期有好有坏”,有19.05%选择了“无所谓,听学校安排”。
在“为什么支持”的选项中,“方便重修”和“利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主要原因。
在“为什么支持”的选项中,有63.64%选择了“利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45.45%选择了“课余时间充足”,36.36%选择了“方便重修”;占比18.18%的“其他选项”中,参与调查者填写了诸如“小学期提供了充裕的学习时间”“提前将一些选修课上完,能有效减轻大学期间的学习压力”“在学校学习的自制力更强”“为考研留出更多复习时间”“学校良好的环境氛围为学习、锻炼创造了条件”等的理由。在“为什么不支持”的选项中(多选题),有87.76%选择了“分割暑假,打乱假期计划”,有67.35%选择了“过多占用了暑假时间”,有46.94%选择了“小学期课少,过于清闲”,有34.69%选择了“理论课与实验课分离,加大学习难度”。
有关小学期课程安排的调查选项中,有31.37%填选了“没课”选项,在有课人群中,有3-5门课是比较普遍的,占比68.5%;其次是有1-2门课,占比25.71%;6-8门课占比5.71%。在“你觉得课多还是课少”的选项中,有30%觉得课程过多,15.71%觉得太少,有54.29%觉得一般。
在“不上课小学期一般做什么”选项中,有54.90%选择了闲着,有46.08%选择实习,有21.57%选择社会实践,有8.82%选择调研,也有部分学生选择考研、学习、实验、兼职等。
在“为什么不支持”的选项中(多选题),有87.76%选择了“分割暑假,打乱假期计划”,有67.35%选择了“过多占用了暑假时间”。
在“对学校三学期制的建议”一项中,有超过三成的人建议取消小学期;有部分人认为学校应灵活变通,听取师生意见进行相应的改进;有人建议将课程安排更紧凑些,缩短小学期时长;有人希望学校在小学期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人认为学校不应该强制没课的同学留校,有个别外省的学生表示小学期太热了,不适应。(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刘方、付立、莫哲、李子瑜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