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负数》说课稿2008-05-11 11:17:00, 2392,0/160, 收藏 负数的相关知识,是过去小学数学老教材里没有的内容。新教材增选负数的知识正是出于两点考虑:其一,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多的,学生有机会在生活中看到负数,甚 至在使用负数。其二,适量知道一些负数的知识,扩展对整数的认识范围,能更好地理解自 然数的意义,为进入初中的学习作个基本的铺垫。 从教学的角度看,这一内容属于“概念教学”的范围,又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 学时我将遵循感知概念-形成概念-应用概念-拓展概念的教学原则,特别注意两个方面的 问题:第一,利用活生生的生活情境,引入相关概念及其符号;第二,力求将新引入的概念 和相关知识与学生已掌握的概念和相关知识很好地联系起来,并实现必要的同化与顺应。这 与《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学负数提出的具体目标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 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是完全吻合的。另外,本着“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的理念,通过反复阅读教材,结合课堂可能出现的种种变数,自然生成的教学资源将十分丰 富,于是,我大胆地将两部分内容有机融合,对教材进行适当调整,让学生一开始就能与负 数来一次“亲密接触”,为学生营造出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
综上所述,我把教学 的主要目标定为三个: 1、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理解负数、正数、零的意义及三者间的大小关系,并会正确的认、 2、借助熟悉的现实情境,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学会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方向的量; 3、初步认识数轴,在数轴上感受数序,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为了能很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分别是:游戏——热身、信息— —感悟、情景——建构、应用——提升。 在课前我准备了一个小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 小游戏,作用未必小。他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 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信息感悟。我特别提供了一组数据,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把听到的数 据准确地填在表格中。让大家说说自己的看法后,我再做出适当的点评。这样的设计让两个 数量的相反意义始终凸显在学生面前,并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思考,直到产生 “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负数的概念呼之欲出。 根据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我预设部分学生会有这种记录方式 请一位用这种方法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及时表扬这位学生——“你用到的符号跟数学 家现在用的一摸一样。
” 学生感悟正、负数的意义时,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 化过程,认识也逐渐从模糊到清晰。这样的过程更让学生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 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 接下来就进入学习的第三个环节——情景建构。 我用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某日的天气预报录像,要求学生记录上述信息后,引导学生明白在 生活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初步明确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不同表示方法。在介绍完温度 计的基本知识后,让学生动手拨出5和-5。唤起了更深层面的思考:要在温度计上表示 温度,首先要确定0的位置。使学生明确感悟到:温度中,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 度的分界点,比0高的温度用正数表示,比0低则用负数表示。这个环节的设计既让学 生实现了对0 的再认识,又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难点。 同时生活中的负数,也将正数、负数、零有机地整合到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中。在学生理性认识了零上温 度和零下温度后我再让学生把手放在冰水里,亲身感受温度。结合学生实际感受,引导学生 思考: -5和-15相比,哪个更冷?并用自己的表情和动作表示出在-15下的感受。这 样就体现了生活中学数学的新理念。 本环节的设计在于,让学生体验在操作、观察中感悟到“正数比0 大,负数比0 小”。
直观、 具体的思考,把负数大小的比较、绝对值等后续知识很好地渗透进来,温度计教具突显出优 势。在上面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广泛举例,初步明确正、负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这时, 学生对正、负数集合的认识是浅显的、体验是感性的。再适时地引导学生讨论:用圆圈把所 有的负数或正数都圈起来,要不要把省略号也圈进去呢? 简单而又巧妙的设问给学生创造 了体验的机会。通过小小的省略号充分体现了无限的观念、集合的思想,提升了学生的数学 思维。 概念得以建构之后,及时地加以应用提升有助于概念的巩固和拓展,于是进入到学习的最后 环节—应用提升。练习的内容来自课本及学生的举例。这样的练习由课内到课外,能让学生 更好地理解生活中负数的意义。 在概念建构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借助气温初步理解负数的意义,并在练习中安排各种不同 的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而 且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负数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 系,更重要的是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 板书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高度浓缩,要方便学生理解。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这种 设计既简单明了又形象直观。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课后作业, 我准备让学生写一篇题为《生活中的负数》的数学作文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 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 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 方式。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生活中的负数》,也许你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课题, 也许你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负数原先都是在初中才出现的,难道,现在的小学生 就要学习负数了吗?的确,新课程第一次将“负数”引入了小学数学的课堂。下 面,我将从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新的课程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安排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 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 活中的问题。根据这一目标,北师大版新课标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出现了这崭新 的一课《生活中的负数》。 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感受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 系,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
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 的魅力,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能仅仅是“教教材”。通过对课本的反复阅读, 我萌发了一个大胆地设想,那就是:改变原有编排,整合学习内容。教材的第一 课时仅仅是利用“温度”这一个情境来初步地认识负数,第二课时才进一步揭示 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扩充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而我的设想是将这两部分有机融 合,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让学生在第一节课就与负数来一次“亲密接触”, 为学生营造出生活活泼、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 二、说教学目标 通过认真的推敲与把握,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正确读写温度,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熟悉的生活情境,在亲历与合作中,体会负数 的意义。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的认识的兴趣,感受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 通过对三维目标的制定,我力求抓住本课教学的核心,让学生学有所成;力求关 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学有所悟。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学情”的调查与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导向,我确定了本课的教 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的相反的量。 教学难点: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四、说教学策略和方法 本课的设计与实施,是一段艰难的过程,同时,更是一段充满着创造与激情 的过程。我把本课的教学大致分成了四个部分。 一、亲历生活,交流发现 学习本课的时候是11 月份,正是祖国南北温差变化明显的时节,如此难得 的学习资源怎能不好好地利用呢?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请你对全国 各地的气温进行一次调查。 上课开始的5 分钟生活中的负数,是学生对他们的调查进行交流的时间。在这个开放与灵 分钟里,既有“小小天气播报员”精彩地播报,更有孩子们围绕着调查数据展开的精彩对答,请看录像(录像)。 正是基于这种对生活的亲身感受,学生自然地走进了负数。在对直观数据进 行观察与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建立起对“负数”的感性认识。实践表明,教师为 学生搭建一个交流的“舞台”,学生就能为教师呈现出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 课堂。 二、悉心观察,自主求知 认读温度计和比较零下温度的高低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为此,我有针对性地 选择了教材中的两道题进行教学。 1、读一读,写一写。 首先,借助多媒体课件“化静为动”的优势,学生清楚地看到了温度计上酒 精柱的变化过程,也很自然地说出了看的方法。
再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酒精柱所处 的高低位置,引发了学生对温度进行比较的思考,也为接下来的两个零下温度的 比较奠定了必要的知识基础。 2、说一说:-5和-20哪个温度低。 学生对这道题的解题视角真可谓丰富多彩,他们不仅能从酒精柱的高低位置 上进行阐述,也细心地发现因为温度的高低所带来的小女孩在衣着与所处环境上 的明显变化。 这道题的解决过程,既沟通了新旧知识经验的联系,也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 联系,最后学生能够比较准确地概括出:两个零下温度的比较,负号后面的数越 大,温度反而越低。 三、阅读理解,明晰概念。 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同样需要扎实的学习,基本概念的准确理解是课程开展 的“根基”。这是我设计这一部分的初衷。 “0是零上温度还是零下温度?”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学生明白了“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再通过自读课本,学生明晰了正数和负数的意义、读 法、写法等概念。有了对这些基础知识的扎实理解,我终于可以带着孩子们回归 生活,用更加理性的思考去感受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了。 四、回归生活,拓展应用。 “生活中除了气温,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正数和负数呢?”一石激起千层 浪,孩子们似乎打开了“话匣子”,热烈地交流起来,他们的视角扩展到了生活 的方方面面。
有的说:“家庭的收入可以用正数表示,支出用负数表示”;还有 的说“比赛时得分可以用正数、失分用负数”。„„ 接下来,我出示了4 组反映生活中不同侧面的图片。每组图片的下面都藏着 一道题,这与课本92 页的“试一试”是相对应的。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后,可 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题进行交流。 反馈第一题时,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形象演示,学生准确地理解了题意。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