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集团:2018年全年亏损超10亿元,为什么日薄西山?
所有的课本上,都赫然支持这么一种观点:股价上升对于企业发展有推动作用。有人叫这种思想为反身性,有人叫势能,有人叫趋势强化,有人叫财富效应。而且,似乎大多数人也默认了这个世界无非是理性人假设和行为人假设。而最近几年行为人假设里面的趋势理论越来越受到欢迎。
然而,暴风集团再一次证明,股价是会谋杀一个公司,不管这个公司看上去多牛逼。在暴风集团上市的那一段时间,出现了这种奇迹:
谁都知道是击鼓传花,但是谁也没有办法阻止他发生,在这种奇迹面前,公司的关键人物开始纷纷辞职,道理很简单,只有离开工作岗位,未来才可以减持股票,而早一日减持的意义远远大于开拓市场,远远大于去建设一个企业。
一下一些辞职内容,都是来自于那段时间暴风集团的公告:
2015年4月21日,董事张震辞职。
2015年4月24日,董秘王刚辞职。
2015年5月5日,董事、副总曲静渊辞职。
2015年8月17日,监事会主席丁俊云辞职。
2015年8月17日,副总李永强辞职。
2015年10月16日,董事,副总韦婵媛辞职。
即使在2017年,随便找一找,你还发现了如下的人员变动:7月2日,董事赵军辞职;7月27日,副总经理吕宁辞职;11月5日,董事、首席财务官姜浩辞职。
我们并不知晓,对于一家高泡沫的科技公司,2015年的那些变动的人员是否为这家公司的关键先生。也许这些人并不是很重要。但是自股价泡沫之后,暴风集团的管理人员稳定性变的很差。“人心散队伍不好带”。而暴风的问题也不停的冒出来。
很多人还以为暴风是一家软件公司,实际上,他早已变为了一家硬件公司,卖着一些没什么没看的消费电子产品。
如今的暴风集团,做着和已经快要消失乐视类似的事情,卖着标准化的产品。早已忘记,其本来可以成为爱奇艺,或者优酷这样类型的企业。又或者,他更应该是一家软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