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器时代的海南岛(转载)

文化网编2023-03-06 17:531700

  石器时代的海南岛

  一座巨大的无字碑———史前文化

     史前文化是一部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它仿佛是一座巨大的无字碑,碑上虽然没有镌刻文字,但那点点斑痕,却依稀可见人类童年时代的足迹。

    石器制造是史前文化的主旋律。它依次分为旧石器与新石器两个前后连接的时代,每个时代又按文化发展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正是这些石器,使人从动物界中分化出来,成为“万物之灵”。

    从考古学角度考察,人类古代社会发展,可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几个时期。

    在长达几万年、几十万年乃至百万年的漫长岁月中,人类总是在迷茫中摸索前进,好不容易才迈出艰难的一步,终于迎来了人类文明的曙光。

    采写海南史前文化的感受,就像做了一场梦,梦醒时分,梦中的情节断断续续。也像那首歌中唱的“难再续”,“难再续”。

    寻访三亚落笔洞遗址、东方新街贝丘遗址、陵水石贡贝丘遗址等海南岛几个有代表性的史前遗址,因为时间过于久远,历史埋藏得太深,人类在漫长的岁月中留下的活动遗迹已被时间的风尘侵蚀,现场能看到的东西太少太少,只能站在那些遗址的洞穴里感受山谷来风;或是在海滨的沙丘上听涛声依旧;或是在河流的台地上看河水“逝者如斯夫”……

    据考古调查,海南岛目前已发现石器时代遗址和地点近300处,数量较多,分布较广,但因受海岛地理条件影响,史前文化发展较为缓慢,未形成一定规模的遗址群,有的地方连遗址都算不上,只能称遗物地点;再加上,海南岛的史前考古发掘工作有待深入,研究任务仍十分艰巨,因此,目前多处遗址和地点所记录的历史片段就像无码书页,难于装订成书。

    唯一能吸引现代人目光的是那些海南出土的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或精美或粗犷的石器和陶器碎片,以及同年代的其他文化堆积,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先人的智慧,重现他们的生存环境,了解海南岛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 (作者手记)

    海南岛上已发现的近300处石器时代遗址和地点,出土了一批石器、陶器等人类活动的遗物,它们像散落的粗犷而美丽的珍珠,如实记录了海南岛上人类活动的开篇史。

    海南岛自然条件得天独厚,长夏无冬,中部山高林密,南部山地里有许多小盆地,河流纵横,形成了许多低缓的台地和山岗。海岛四周环海,滨海平原分布许多大小沙丘。海南先民在特定的生产力的情况下,选择了在这些地方繁衍生息。

    海南岛上,已知年代最早的一处人类活动遗存是距今约一万年的三亚落笔洞遗址,该遗址的石制工具以单面打击砾石为主要特征,未见陶器,反映出它在年代发展的时序上处于旧石器时代末期向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过渡时期。新石器时代是史前人类文化演进的最后阶段,以磨制石器、制陶、耕作、纺织、家畜、定居的出现为特征。至今海南岛上未发现旧石器时代的遗址。

    虎啸猿啼岛之南

    时序: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时期

    代表遗址:落笔洞

    遗址特点:打制石器较多,只有骨、角器是磨制的

    海南岛的石器时代遗址和遗物地点,按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和遗址特征,可分为洞穴、台地(山坡)和沙丘(贝丘)三种类型。在年代上,洞穴遗址早些,但数量最少;台地(山坡)遗址较晚,数量最多。

    海南岛洞穴遗址多分布在海南岛中、南部一带。经发掘的洞穴遗址,以三亚落笔洞最具代表性。

    落笔洞位于三亚市东北约15公里处一座石灰岩孤峰的南坡。洞内堆积分为三层,其中第二层灰色砂质土为主要的文化层堆积,在这厚约1.5—2米的灰色胶结层中,除发现13枚人类牙齿化石、动物化石外,还出土了一批石、骨、角制品等文化遗物及用火遗迹。动物化石中有许多如华南虎和亚洲象等大型哺乳动物,其中包括已绝种的貘,是全岛发现哺乳动物化石种类最多的史前遗址。

    经C14年代测定,出土遗物和堆积物年代距今约1万年,在文化发展时序上处于旧石器时代末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过渡阶段。

    从堆积物中含大量螺、蛤、蚌壳,石器绝大多数为打制,骨、角器以磨制较多,未发现陶器,大型哺乳动物化石较多等特点,说明狩猎生产在落笔洞人经济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捕捞活动较兴旺发达。

    落笔洞遗址是目前已知的海南岛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存,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的发现把海南孤岛的人类活动历史从几千年以前推到上万年以前……

    老虎、巨鸟、大象、古人,同在海南岛?森林茂密,巨木擎天,虎啸猿啼,鹿鸣呦呦……男人外出狩猎时,洞穴里的妇女老人小孩守在灶边,用石头、骨锥敲开各种海贝蚌蛤,干枯的树枝在熊熊火焰中“噼、啪”作响……这有点像神话传说。然而,这幅远古洞穴生活图并非虚构,而是上世纪80、90年代的考古发现,为我们重现的一万年前落笔洞人的生活场景。

    落笔洞遗址与我国岭南相同时期的广西白莲洞、广东黄岩洞和独石仔洞等遗址对比,文化面貌较一致,它们同属于岭南地区全新世早期洞穴文化的范畴。这说明海南岛远古文化与大陆远古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同为洞穴,昌江南阳河畔的混雅岭信冲洞是一处新发现的洞穴化石地点,在此洞穴内次生的裂隙堆积中包含有爬行类和哺乳动物化石,主要有剑齿象、中国犀等种属,有的属于绝灭种动物,其石化程度明显要高于三亚落笔洞遗址出土的动物化石。根据C14年代测定,这里所出土化石的年代距今约为18000年,洞穴堆积的地质时代当在晚更新世。其中剑齿象的发现是目前为止海南岛的首次记录,对认识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生物区域分布及旧石器时代文化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然而,信冲洞化石地点因没有发现人类活动的遗迹,更没有发现人牙化石,否则海南岛的人类活动历史还将向前推到18000年前。

    新街贝丘初见陶

    时序:新石器时代早期

    代表遗址:东方新街贝丘

    遗址特点:石器以打制为主;发现陶器,为器类单一的夹砂粗陶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