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发现世界级天坑群
11月15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公布,在广西那坡县发现了一个世界级的天坑群。这处天坑群由19个天坑组成,主要分布于广西那坡县城厢镇和龙合乡危地马拉天坑,这是我国境内继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陕西汉中天坑群后危地马拉天坑,发现的又一世界级天坑群。这些天坑容积均在百万立方米以上,保存完好。那坡天坑群的发现对完善天坑演化理论具有重要科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天坑是什么地貌?它是怎样形成的?天坑具有什么科学价值和旅游价值?
天坑是什么地貌?
天坑是指发育在碳酸盐岩喀斯特地区的一种周壁峻峭、深度与口径可达数百米的喀斯特负地形,具有巨大的容积,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或者有证据证明地下河道已迁移)。2001年之前一直将其作为喀斯特漏斗的特例,2001年我国学者正式提议将这种喀斯特地貌命名为“天坑”。
天坑形成于碳酸盐岩层中的天坑共有两种成因类型,即塌陷型和冲蚀型。
天坑科学价值
天坑是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规模最大的个体形态,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经过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在喀斯特及其相关科学研究中具有巨大的科学价值。
天坑的形成与喀斯特水文地质过程及含水层的演化有着特别密切的相互联系,天坑形成机制及其分布与演化规律的研究,可能会导致人们对含水层性质及演化过程认识的巨大飞跃。
天坑的研究将有助于对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机制,特别是溶蚀、侵蚀和崩塌作用的机制及其相互关系认识的深化及发展。
天坑旅游价值
天坑是一种自然奇观,并为喀斯特所特有,具有稀少、险峻、奇特、恢弘、壮丽、生态环境独特等一系列特殊的旅游观赏价值及感官属性。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