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曹公为什么要写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太虚联语?

文化网编2023-03-07 11:162850

谢谢你的邀请: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就有这么个场景,特别提醒读者。

请问曹公为什么要写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太虚联语?

在当时姑苏城门外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旁住一户乡宦叫甄士隐的,过着悠哉悠哉的小康生活。

一天午睡,梦见一僧一道(即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不知不觉随他们到“太虚幻境”见到石牌坊上这副对联。

请问曹公为什么要写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太虚联语?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又见到这二位出家人手中那块顽石既通灵宝玉。

就这副对联来说,个人认为它隐含的是把假的误认为是真的,把真的反当成假的。

把虚无误认为实有把实有反而当成虚无。曹雪芹是有意让和尚与道士同行。

请问曹公为什么要写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太虚联语?

用“太虚”“渺渺”,“茫茫”,字眼告诉读者这是凭空虚拟的“假语村言”。

同时这副对联又反映了一种祟尚虚无的理论。但是这种虚拟似乎有它的根据。

佛道两教都对社会人生抱有虚无否定态度,认为世人对物质精神生活的追求。

请问曹公为什么要写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太虚联语?

以及由此导致的纷纷争争,全是虚幻无意义的,只有清静无为,靠精神力量去寻求精神的解脱。

成仙成佛,才是有意义的,这副对联就是反映了这种崇尚虚无的理论。

佛家的观点认为,世上万事万物,就其现象说似乎是真,是有。就其本质说是假,是无。

请问曹公为什么要写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太虚联语?

前者是世俗人的看法,所以称为“俗谛”,后者才是真理,所从称为“真谛”。

这副对联就是本着这种唯心的理理论来嘲笑世俗人的。它隐含的意思是:社会上的人们慕富厌贫。

为名为利,劳力劳心,强争苦夺,就是把假的误认为是真的,把真的反而当成假的。

把虚无误认为是实有,把实有反而当成虚无。

但是我们要特别指出一点,作者曹雪芹并不是要通过小说《红楼梦》来宣扬宗教教义。

请问曹公为什么要写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太虚联语?

而是根据他的需要把某些宗教观念拿来为我所用。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批艺术形象。

作者耗费心血,增删十载,写出了一部旷世恢宏的巨著,红楼梦传世于后人。

我是芬芳,随笔生香,请关注,点赞,评论,分享。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