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虽为三国有名的猛将,但是却活得很挺憋屈。
△太史慈
单骑突围请援兵时,他错过了能重用他的刘备;
北海之围解除后,上杆子地投奔了不重用他的刘繇,只能做个“侦查骑兵”;
与孙策惺惺相惜,终遇明主,但孙策短命;
孙权把他放在南疆镇守,看似委以重任,其实这就好比把矛当盾用,相当于找个角落雪藏起来。
△孙策
孙权在人事方面很敏感,尤其是孙策旧人,大家懂的。不然太史慈四十一岁死时,为何会发出“大丈夫当提三尺剑,以升天子之阶”这样的喟叹?
憋屈!失望!
其实就是临终发出了终极牢骚:在开疆进取这一块,你孙权比你哥孙策差远了!害得我太史慈只能做一个守城之将。
回到正题,今天咱们主要说说刘繇为何不重用太史慈?当时孙策的进攻很犀利,刘繇手头只有张英、樊能这样的将领,没有像样的猛将。
有人进言拜太史慈为大将,刘繇却说:“若用子义,许子将不当笑我邪?”
△刘繇
许子将就是许劭,三国著名评论家,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营销标签”就是他给贴上的。
许劭当时为了躲避战乱,离家投奔了扬州刺史刘繇,成为了刘繇的重要谋士。
那么,刘繇的话就不难理解了,意思就是我若拜太史慈为大将,许劭会笑话我的。言外之意就是用太史慈是个昏招。
△许劭
关于原因,目前主流观点是太史慈年轻、没名气、出身寒门,刘繇看不上,委以重任没有说服力,所以只让太史慈负责侦查任务。
这个解释说得通,我部分认同。但我觉得还是没有说到点子上,或者说是太小看刘繇和太史慈了。东汉社会,讲究世家门第,寒门难入仕途,入了也难有发展。
刘繇自身有名望,又是宗亲世家,他的伯父刘宠是著名的“取一钱太守”,在江东颇得人心,刘繇也能因此沾光。
所以,刘繇在江东声望很高,很得群众拥护,是理所当然的。
刘繇和刘表很像,都是单身赴任,手里没兵、没资源,只能靠与当地世家豪强合作。单枪匹马成不了事——犀利如孙策也是在要回父亲旧部,有了程普、黄盖等人的辅佐,才逐步走上巅峰的。
如果刘繇贸然提拔太史慈,这明显是破坏规矩、破坏平衡的举动,因为世家豪强对兵权很敏感,对破格提拔寒门也会心有不满。
不信你看看曹操提拔寒门的措施,到了曹丕时期就坚持不下去了,后来曹魏也算是被世家反噬了,所以其中的阻力是非常大的。
结语所以,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刘繇不完全是看不上太史慈,他也知道太史慈是猛将。可问题在于,刘繇急需的是整个江东豪强的支持,比起这一点,一个太史慈并不是关键。
我推测,有人进言重用太史慈时,刘繇说怕许劭笑话的言语,应该是变相地向江东豪强表明态度,安抚他们自己会守规矩而已,并非就是单纯轻视太史慈。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