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投资光伏产业 征地灌屎专打女人(转载)
一家成立仅仅3年多时间的民营企业,在2010年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投资1311亿给太阳能光伏产业,是冲动还是蓄谋已久?在光伏产业相对过剩的今天,这样巨额的投资意味着什么?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汉能”)给世人画出一个巨大惊叹号的同时也画出了一个巨大的问号。而汉能号称投资148亿项目的邳州分公司或许能给出一丝启示。pv001.net光伏网
2011年4月18日,春寒初去,万物萌动。就在这时,江苏邳州,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邳州的项目开始动工,当地老百姓称其为一场血战。
春寒料峭的骇突
4月18日上午,刚刚被划到邳州市经济开发区的李场村村民范海平,和众多村民一起来到位于250省道北侧的村里一块地边上。这块地现已成为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邳州的分公司工地,在这里将建成该公司的厂区和研发中心。
范海平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小麦还有一个多月就成熟了,看着长得密密匝匝茁壮的青苗要被施工方铲除,心里觉得很愤怒:为什么不能等一个月,非要毁了这些庄稼。
迎接他们的是数百名不明身份的人,接下来就是一场混战,导致多人受伤,20多人被抓,被抓的20多人都是女性,被政府押上汽车,带到当地各个村落和小区游街示众。而其中更有多名女性被政府工作人员抓走后强行往口中灌入猪屎、狗屎,进行人身侮辱。
在范海平的记忆里,她被关在开发区马场村的一个屋里不让出去,在里面挨打。
范海平向时代周报记者回忆:头一趟是把我追到车里,车里有4个劳力,又踹又扇我,告诉我,要是再去,还得再打,四五个人看住了不让出,女儿一报警放了出来,后来又去西湖(湖,苏北方言,指田地,西湖就是村里的田地),还没张嘴,就被七八人按倒,打耳光,被人押到车上游街示众。家里的合同是村里干部代签的。如果不让拆,他们就说你家里计划生育有问题,有违章建筑。
李场村村民在5月4日早晨给时代周报记者发来当日冲突的录像,这是仅存不多的录像备份之一,大部分当时的拍摄已经被政府强行从相机中删除。
画面一开始,一群人站在250省道边上,远处是很多人在走动,一个声音高叫着:你们几个人在这看什么!别在这照,快回去。
苏CT6700,一辆商务汽车出现在画面中,一群人围着几个女性撕扯,一个戴眼镜穿褐色竖暗纹西装的男子使劲扯一个穿红色衣服的妇女,妇女一个趔趄,视频中传来布料被撕裂的声音。在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哭喊声中,几位妇女躺在车门口,不愿意上车,一伙大汉则使劲扯拽,喊着“起来起来上车上车”。
一个妇女被四个人抬着手脚从田里抬了过来,往苏CT6700里塞,有人在喊着,送医院去。一个四处逃跑的着红色服装的女子被两个大汉拽得像一只小鸡一样转来转去,接着一个领导模样的男子一边指挥,一边使劲吼着:给我带走。四个彪形大汉一拥而上,将女子绑走。
一个戴着红帽子,围着蓝色围巾的白发苍苍的老人,被一个男子拽来拽去,好不容易才躲过他,钻到人群中,在一群老年女性中坐下,她们坐在马路的中间,试图挡住汽车。
一个穿白色服装的女子被四个人抬出人群,向一侧的马路中间一扔,那个女子在路中间滚了几圈,传来哭声。还有几个男人正把一个人往CT6393面包车中塞。
56岁的王传珍被打伤后一直在医院住院,她的丈夫向时代周报记者说,那么多天以来,大队和生产队就去了3次,医生说医药费不要他们负责,人现在还在吴闸医院住着。
王传珍的丈夫说,当时因为政府的人要去铲地,她去阻止,被几个人抬着往车里塞。那辆车是白色的,上面写着司法的警车。那些打人的人很狡猾,都是隔着厚东西打,根本没有外伤,王传珍现在主要是头部有毛病了,现在不能正常吃饭。
在李场村的公路边上,一群老百姓坐在路边闲聊。一位村民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里以前是万亩吨粮田示范方,是以前梁保华书记来视察过的,去年时牌子还竖在大路边上的。
一位女性介绍,一个姓董的小媳妇娘家是王场的,拉到沙沟湖的养猪场,往嘴里喂猪屎。然后被游街示众,政府工作人员告诉大家,你们要是闹下场跟她是一样的。
村民黄枝芳(音)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她当时就是去问为什么钱没到位,就挖青苗,结果被五六个人架走了,也被带走游街。
据村民统计,共有20来人被拉去游街。
李德仁老人介绍,连自己的孙子、孙女连同儿媳妇一起都被带走了,小孩子才一两岁,儿媳妇被打了两巴掌。
一位妇女用“长城大决战”、“血战台儿庄”来形容这次冲突—血战李场。
时代周报记者询问她们有没有出去反映过情况,她们表示,被逮住的几个,动都不能动,有人专门盯着她们的行踪。而有后台的人,小麦还在施工区里面长着。
一位叫辛敬兰的女性村民说自己的裤子都被那些人扒掉了,还有一个人衣服被扒光只剩了一条小裤头,然后被四个男的抓住手脚往地上摔。
一些村民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那些打人者是有选择性的,专门打女人,而且手法下流,抓住女性就把上衣往上面一捋,把奶子露出来,裤子往下面一扒,只剩一条裤衩。
董美的丈夫说,妻子被逮到新沂一个养猪的地方,被三个人按着往嘴里喂猪屎,回家后难过得只想死。
他介绍说,那些人把猪屎灌在矿泉水瓶里,和开后硬往嘴里灌的。
很多村民都向时代周报记者反映,今年年初,开发区政府来谈征地的事,但是没有办任何手续,就将村里500多亩地占走了。有村民给记者拿来当时他们签的合同,里面没有说土地征用期限,只写了一个工业土地使用年限,只是说每亩地一年赔偿1300元,青苗费一次性赔偿600元。
很多村民指认,4月18日发生的事情是开发区二把手朱广礼现场指挥的,打人抓人也都是他让干的。
辛敬兰说:“我不信从南京到北京都黑天了。”
没有手续的征地
在2010 年9月30日出版的《新华日报》中有如下报道:
邳州市政府与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9月26日就总投资148亿元的汉能集团邳州光伏产业制造基地及光伏电站项目正式签约。汉能集团系国内规模最大的民营清洁能源发电企业,总部位于北京。按照协议,上述项目分别在邳州开发区建设年产能1000兆瓦非晶锗硅双结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基地,在燕子埠黑山建设140兆瓦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全面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达143.2亿元,实现税收13.3亿元,并可提供3700个就业岗位。
而在当地的《徐州日报》2010年9月28日的报道中还称:当天签约的汉能集团邳州光伏产业制造基地及光伏电站项目总投资约148亿元,占地12500亩,分别在邳州开发区建设年产能1000MW的非晶锗硅双结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基地,在燕子埠黑山建设140MW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建成后,年产值近143.2亿元,实现税收13.3亿元,直接增加就业岗位3700个。项目还将带动光伏玻璃、特种气体、电池封装材料等其他原材料生产项目落户。
据邳州市多名政府官员表示,该项目为徐州市市委书记曹新平牵头带进来的项目。
邳州市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吕岩、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柳如钰向时代周报记者澄清,4月18日并未发生如村民所言的暴力行为,当时的情况是,工地要开工,但是有个别村民阻拦施工,而且从村里用桶装了大粪过来,然后向干部身上泼洒。但是干部都很克制,没有殴打村民的行为,开发区有录像作证。
吕岩书记称,该片土地并非像村民所说的是良田,征用期限是按照工业土地使用期限50年来征地的,50年之后还要还给村民。
时代周报记者在250省道周围,发现有好几块土地里的小麦被推土机碾压铲除过。在汉能工地附近的沂州煤焦化厂的周围,贺庄的村民说,他们的土地都是在一周前被铲除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能收成的,铲除了又不建设,这是什么行为?
与此相同的是,汉能公司正在建设中的工地也是如此。据邳州市数位官员表示,由于这个项目重大,属于省市“点供”土地项目,但是确实没有办下来手续。土地征用还在走程序,很快就能办好了。
在汉能集团工地中间,还有一些小麦仍未被铲除,长势茂盛。在工地周围的麦田里,小麦郁郁葱葱,暗绿色的色泽加上坚挺的麦秆,很难让人相信这是邳州市一些干部所言的荒地。
贺庄村的一些村民向时代周报记者道出了政府运作土地的窍门:他们先把土地占了,不给村民继续种地,然后抛荒一段时间,接着再在上面搞一些建筑,然后再拆除,接着就能向上级土地部门申请使用该土地了。报告中出示的土地情况就会让上级以为这是荒地。
并非所有村民都认为土地被占是坏事,李场村一个中年男子就认为这是发财的机会。在李场村,记者与一身灰的该男子聊起汉能的征地情况时,他告诉记者:根本没有几百亩地被占的事情,就是一百多亩地的事情,也没打人的事情,只有极个别妇女在那喊着,“我棺材都准备好了”。你这是什么意思,现在干部把钱都送你手里,你还想怎么着。话说回来,现在老百姓种地根本不管玩乎(当地方言,意思是指玩不起来,不顶用),你看看现在,只要你不懒,哪个不发财。时代周报记者询问他一年赚多少钱,他说家里人平均每年每人收入1万来块。该男子怕记者不信,还喊了附近一位白发老者来证实他说的话。
时代周报记者问他那块地是不是良田,他也承认,那块地一直都是种小麦水稻。不过他认为,政府实际上是做好事,这样的话,每年不用种地,一亩地收入1300元,还能出去打工,只要不懒,就都发财了。记者问他是不是党员干部,他说自己不是。
而相距不远的几位在马路边闲坐的老人却证实,虽然没有占他们的地,但是确实很多人被打伤了,还有好几个人在医院里住着。记者问他们是不是要发财了,一位老人大声回答:发财了,是发财了,极少数人发财了,一个队长钱都使不完了。
一位老人介绍,戴圩镇十个大队划到开发区了。一位老人说:据小道消息,开发商给小队长每签掉一个人,就给300元钱。
而就在时代周报记者离开邳州时,邳州市委宣传部官员来电话问,是否将该事件透露给别人了,因为邳州市委书记冯其谱的手机上收到了一个与时代周报记者发去询问的相同的短信息,该记者为《消费日报》驻江苏记者陈以泉,而且随着他短信之后,又有3家媒体前来询问相同问题,要求当地政府对此予以解释。时代周报记者随后联系到《消费日报》记者陈以泉,他否认曾向冯其谱发过该信息,之后去的记者也与他无关。
时代周报记者随即联系采访过的村民,村民告知,除时代周报记者以外,并未有任何记者前去询问该事件。倒是在很久前,有2名从南京前去的记者了解了好多事情后被政府接走,据说安排在一家宾馆里,拿了2万块钱后就走了。
时代周报记者在李场村采访时,村民们一再要求查看记者证,并将记者证拍照抄录。对于记者要求他们提供的现场录像证据,也是在中国记者网上对时代周报以及记者本人进行检索确认后才于5月4日早晨将关键的证据发来。
邳州市委书记冯其谱在得知时代周报记者的采访要求后,连夜从外地赶回,并于次日早晨召集开发区党工委和管委会一把手以及宣传部门负责人开会,要求调查清楚。随即安排开发区主要领导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情况。
不过截至发稿时,李场村被打村民并未接到任何上级政府前来询问相关情况的信息。
奇异的汉能集团
在汉能集团公司网站上,是这样介绍的:
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原华睿集团)成立于1994年。集团总部设于北京,在国内10多个省份以及美国、英国、荷兰、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设有子公司和分支机构。集团以水电等传统清洁能源为基础,已建、在建水电项目权益总装机容量约6000MW;以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主导,在广东、四川等地投资建设产能约3GW的太阳能光伏研发生产基地,是当今国内规模最大的民营清洁能源发电企业。
汉能官方简介称:集团拥有一大批水电、风电、太阳能、燃料电池等能源相关领域的专家,其中包括国际知名的科学家团队。2004年,集团即组建了新能源研究院,聘请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艾伦·G·马克迪尔米德(Alan G. MacDiarmid)先生为首席科学家(已故),同时聘请了大批归国中青年科学家,组建了逾百名博士、硕士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主体的汉能高科技能源研发中心。在新能源领域已申请专利近200项,其中发明专利占总数的60%。经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批准,在汉能控股集团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该工作站将为汉能及全行业培养更多更高端新能源研究人才。
记者通过查询得知,华睿是于2008年1月改成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这个公司的投资能力惊人,投资集中于电力能源领域,仅仅在2010 年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汉能就投资8个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投资总额高达1311亿元。
汉能投资的金安桥水电站项目工程和云南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和云南省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建设,静态总投资125.01亿元,动态投资146.79亿元。2003年12月,中国农业银行[2.86 -2.05% 股吧]批准100亿元授信额度支持集团投资金安桥水电站项目建设,这是国有银行对民营企业最大的单个项目授信额度。
《第一财经日报》曾发文质疑,由于汉能公司并非上市公司,财务不够透明,究竟有无能力完成上述投资,仍是疑问,不排除虚张声势的可能。
有官员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了邳州汉能项目落地的一些内幕,这也许是解开汉能巨额投资关键的钥匙。
原来,汉能集团这个项目本来是准备在某省落地的,但是邳州市官员听闻后,前去邀请汉能方面的人来邳州考察,在地方政府努力工作下,汉能最终将项目落在了邳州。但是汉能提出了一个要求,地方政府必须提供16亿元的启动资金,这个资金由汉能投产后一年还清。由于邳州市政府没有能力贷到如此巨资,就向徐州市政府求助,在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亲自过问下,由徐州市政府出面,以徐州市政府部分资产作抵押,贷款给汉能公司启动该项目。
邳州市政府某官员向时代周报记者说,目前贷款还没有启动。
截至记者发稿时,汉能方面始终没有回应记者的采访要求,但其工地上早已热火朝天了。 谁是最可怜的人
宋阳标
继时代周报2009年对邳州进行相关报道后,本报记者经常接到邳州的相关信息。还是在去年下半年,记者偶然听说当地要建一个大项目,由于该地经常性的浮夸,当时不以为然。只是在与当地官员一次交谈中,听到了一个信息,原来,这个投资额达到148亿的大项目居然要地方政府提供16亿的启动资金。
如此巨额资金从哪里来,县级市的邳州财政拿不出,地市级的徐州市也拿不出,最后定下来是由徐州市政府以政府资产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来支持。
我突然想到,万一这个工程做半截做不下去了怎么办?这16亿的漏洞谁来补?在采访中接触到很多官员,他们都很客气,向记者诉说自己的苦衷,谈自己的不得已,谈自己的辛苦,说自己其实很可怜,很多都为做好工作累病累倒了,为了谈到项目,为了陪好领导,有人都在酒桌上“光荣”了。
我一下想起了李场村的村民,他们那被风吹日晒打黑的脸上,已经看不到多少光彩。想起我在农村老家的父母,脸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辛苦就是为了守住那几亩土地。
可是,那些土地被征用了的农民呢?那些被征用土地建成化工厂日日遭受污染的农民呢?想到他们见到官员后惊恐的眼神,想到他们被一些记者欺骗后的愤怒与无奈,想到失地以后他们的命运,我在想:究竟谁是最可怜的人?
我想,也许没有最可怜,只有更可怜。 专访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光伏产业有风险
本报记者 宋阳标 实习生 朱洁
时代周报:汉能一年签下8个项目,投资总额达1300亿,总产能5GW。
韩晓平:1300亿?这么多?(总产能有5GW)这么多啊。1300亿是不是说投资的企业产值啊?
时代周报:是否觉得这样的投资有风险?
韩晓平:看怎么说吧。
时代周报:光伏企业的盈利怎样?
韩晓平:光伏现在还是赚钱啊。因为国内电价低啊,国内廉价的电(生产)以后拿到国外去出口。国外有补贴。当然他们也有风险。
时代周报:风险很大是吗?
韩晓平:对。
时代周报:国内对光伏产业有补贴吗?
韩晓平:对企业没有直接补贴,就是这些项目本身在国外能拿到一些补贴。
时代周报:现在光伏产业有过剩的现象或者趋势吗?
韩晓平:这个很难说,过剩不过剩关键看能不能卖出去。现在卖得还挺好的,所以很难说有没有过剩。
时代周报:现在国内大多数光伏电池生产都是为了出口,因为国内生产成本还是相对比较低的?
韩晓平:这个是众人皆知的嘛。价格低有利润就行了,有钱赚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