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瑛碑教学指导

文化网编2022-05-15 10:446330

《乙瑛碑》教学指导《乙瑛碑》简介 《乙瑛碑》镌刻于东汉桓帝永兴元年(公元一五三年),全称《鲁相乙瑛奏置孔庙百石 卒史碑》。又名《孔庙置守百石孔和碑》和《庙置守百石卒史碑》。碑文记载东汉桓帝元嘉 时孔子十九世孙孔麟,请于孔子庙置百石卒史掌管孔庙礼器之事。此碑是久飞盛名的汉碑之 一,自宋代至今的文人、书法家及金石学家,都十分重视这块碑刻,并在著录中均有论述。 碑高约二六米,宽一二八米,厚零,二四米。碑文共十八行,每行四十字。该碑原在兖 州仙源县,今藏于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东庑碑林中。 《乙瑛碑》是汉隶最兴盛时期的典型作品,它既不同于古拙雄厚、以方笔见长的《张迁 碑》,也不同于秀丽丰润、以圆笔见长的《曹全碑》,它的艺术特点是用笔方圆相济、遒劲 凝炼,讲究笔画的曲直、平斜以及粗细、轻重、徐疾之变化,结体端庄沉稳、法度谨严,注 重各部分之间的穿插避让、高低疏密之关系,由此形成了骨气凝重、意态爽秀、高古超逸的 艺术风格,是我国古代久享盛名的汉隶精晶之一。被前人评说为、骨肉均适,情文流畅,汉 隶之最。 《乙瑛碑》的学习方法提示 《乙瑛碑》的临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首先应从字的笔画特征上进行分析和分类练习,通过同一类范字笔画若干种主要写 法的对照比较,逐步掌握其要领。

方笔要斩钉截铁、峻利凝重,圆笔应遵劲婉转,含蓄浑厚, 并注意方与圆、刚与柔、直与曲之间的有机结合,以及笔画的或收或展、 二、波捺是隶书的主要笔画,处理得好与坏对整个字有很大的影响。《乙瑛碑》中的波捺变化较多,有的肥大,有的瘦小,有的方劲,有的圆润,有的蚕头细面燕尾粗,有的蚕头 大而燕尾小,均视结体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不能干篇一律。因此在临习的过程中要深入理解、 灵活运用。 三、由于乙瑛碑的结体参差错落,在练习时,要仔细观察其变化,结合范字并掌握上下 结构、左右结构、斜正结构、反常结构的字形,总结摸索其中的基本规律,抓住它们的特点, 正确地表现它们。 基本点画的运笔 点、以及三点的呼应、四点的开合、多点的参差。要写得生动而富于变化,尤其要做到饱满厚重。 横画是隶书中最基本的笔画,是从篆书中继承而来,藏头裹尾、平中寓曲。要写得充实稳健、果断利落、粗细均匀。藏锋逆入,忌顿头;圆笔用转法调整笔锋,方笔以折法调整笔锋;中 竖画写法与横画大致相同,只不过由横写改成竖写。除了横写的要求外,要注意收笔时切忌写成楷书的垂露。要求自然收起,或略顿笔收锋。 状。做到藏锋逆入,中锋向左下略快行笔,收笔根据笔画末端要求,稍微停顿或向上出锋,或回锋收笔,或自然上提,视各字不同的结体和笔画而应用。

捺亦称(磔),或叫雁尾,是显示隶书特点主要的笔画。捺画分平捺和斜捺两种。落笔藏锋逆入,中锋向右斜下行,铺开笔毫向右缓提,出锋如何视结构如何而定。锋芒要求稳重 有力度,并逐步达到尾端。 钩画亦是显示隶书笔法特点的笔画之一。有左钩、右钩两大类。分斜钩、折钩、横钩、竖钩等,隶书的钩较特别,不象楷、行书的钩上挑和短小,而是写得较长平,转而无挑。右 钩则用捺代之。钩的变化较多,视各字的结构变化而应用。 波画是隶书中的主要特征,起笔较重,以达到出锋饱满有力的效果,收笔下按后向右提笔,形成重蚕头雁尾,一波三折,波画要写出抑扬俯仰之势,给人以特殊的美感。 停即向右转笔,(4)畜劲藏锋,(5) 中锋向右边行边提,(7)行至中间,(8) 笔画渐细,(9) 过中间时,(10) 边行边按,(11)使笔画渐粗; (12) 略停随即向下按笔,(13) 折画是横画和竖画的连结写法。折角处的写法,横画写到转折处提笔换锋往下行笔。折的写法有许多变化,根据各字结构造型的需要来灵活运用。 将笔轻提向上回锋。隶书点的变化十六种(一) 正点 逆锋起笔,稍顿既右下运笔,然后转势向左下方行笔,渐提,收笔出锋。 逆锋切入,转锋向右或向下运笔,由轻渐重,至捺脚处重按后即由重渐轻。

力到锋尖,笔画宜粗短。 左右两点的起笔应基本相对横折的写法,然后顺势向左右或左下右下出锋。上分点 虽然中间有笔画相隔,但左右仍需基本对平,形成遥相呼应、相互顾盼之势。 此二点为左撇点和右捺点的结合,书写时应注意错落有致,变化活泼。下分点 此二点在书写时起笔应大致相对,然后向左下和右下出锋,宜粗短些。 左二点 二点的起笔应有所不同,或方笔或圆笔,上下宜紧凑些,气势必须连贯。 下三点 在书写时应注意三点的笔画即要各不相同,又要相互顾盼呼应,生动活泼。 左三点 上下排列要参差变化,并注意气势的连贯,切记大小一样,有时为了书写的需要,上、 中、二点可用牵丝连带。 四平点 在书写时要写出各点之间的启程呼应,还要注意使它们的形态各有不同。 一个字中如出现许多的点,要使每个点的写法有所不同,并注意它们之间的气势连贯。隶书横,竖的变化(四种) 逆锋起笔,稍停转锋向右,中锋行笔,收笔时或笔锋转势向左回提,或略停即提笔空收。粗细横 此笔画在起笔后,往下运笔时应向左下方运行,切忌垂直。隶书撇的变化十二种 或露锋或藏锋起笔,向左下顿挫运行,回锋收笔,书写时要做到短促有力。尖头撇 出于结构变化的需要,该笔画起笔应露锋入笔,头呈尖状。

逆锋圆转起笔向右运行,至适当处即转锋(或圆转、或折转)向左下方行笔,转角要灵活自然。 隶书捺的八种变化 此笔画为整个字的主笔,书写时粗重点也无妨。起笔转锋后即向右下边行边按,中部要挺拔有力,尾部宜雄强自然 该笔画的起笔往往与前一笔或前几笔相联系,在书写时要在注意上下左右大小粗细关系。心底捺 在书写该笔画时要根据整个字中其他部分的大小多少来决定该笔画的斜直、大小、粗细,使 之整体协调和谐。 隶书钩的变化十二种 此笔画在(向右下或左下)运行时,要视整个字的结体来决定其斜度,保持重心平衡,钩不宜粗大。 向右或左运笔接近尾部,要求边行边提笔,由粗渐细,稍快出锋,切记浮滑。横折钩 该笔画实为折与钩的组合,在书写时把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笔,做到连贯自然。 藏锋或露锋起笔后向下行笔,至适当处转折调整笔锋向右运行,要求活泼渐粗,尾部微上翘。 该笔画在行至转弯处,要求圆转,其钩不宜粗大,微向上钩。隶书波的变化八种 逆锋向左下方顿挫,势饱劲足,形成蚕头,中部微细,至尾部稍停顿后向右偏上逐渐顺势提锋,形成一波三折之势 方头波 落笔取逆势,然后向下切入成方笔,似刀切状,转笔向右运行,中部很尾部的运笔和长波相 翘尾波行笔接近尾部,稍重按后向右上方逐渐提出比锋,尾部上翘。

此笔画在运行时,宜瘦劲些,至尾部处微按(有的甚至不按)后,即向右出锋,雁尾不太明显。 此笔画是竖画和波画的组合,在书写时要注意衔接自然。藏锋波 书写该该笔画的尾部时,稍重按后向右提笔运行些许即将笔锋回转裹藏收势。 隶书折的变化八种 该笔画为横画和竖画的组合,转折处稍提起,调整笔锋后于远处入纸向下徐行。上角折 此种类型的折法,在书写时笔锋至转弯处微提,向右上方换向转笔向左下运行。 右折角 将笔行至转角处,即向左下方换锋运笔,右角明显外突。 逆入向左下运笔,至适当处即转锋向右,使折角以上的画成斜势,转折处宜大些。绞丝折 由于该笔画的折角较多,在书写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参差错落,力求生动多变,形 容各异。 隶书部首、偏旁练习六十种 结构 《乙瑛碑》的结构端庄而生动,善于利用部分之间的曲直平斜、长短大小、正侧抱背、 左右高低等微妙变化进行灵活处理。本章从《乙瑛碑》的结构特点出发,按部首偏旁(六十 种)、结构变化(四十种)二个方面加以归纳,供初学者进行练习,特别是在结体的对比表 现上务必抓住其规律,有些巧妙之处,更要用心体会。 隶书结构的变化四十种 一、横平竖直 横画平稳,竖画正直,整个字既要平直,又不失生动,笔画力求平而不僵,直而不硬。

写出和谐匀称、端庄整齐、生动活泼的优美之感。 隶书中的波捺之笔处于主笔地位,然而使用较严格,一个字中不允许出现二个以上的蚕头,在书写时必须避免重复出现。 三、雁不双飞 与蚕头一样,在一个字中不的有二个以上的雁尾出现。如多横的字应选取最关键的一横 作为雁尾,使结构主次分明活泼生动。 四、左右舒展 隶书字形一般为扁方,上下紧缩,而左右的撇捺之笔尽量伸展,形成横势。 五、上下精密 一般情况下,字的结体避免写的过高过长,横画较多、字形高大的字,要尽量写的细点、 紧凑点,笔画宜清秀遒劲。切记过分压缩,须加强左右伸展。 六、重心平稳 每个字都有他的重心,掌握的好字就平稳端庄,掌握不好,字就倾斜跌倒。字的重心笔 画,须落在字的份量较重、位置较关键的中心点上,以保持平衡。 七、相互呼应 一人字出现上下或左右相对称的部分时要注意他们之间的呼应、顾盼、配合关系,要贯 气生动。 字的左部或上部,笔画较多较密的要清,右部或下部笔画较少较稀的要浊。清就是轻或瘦些,浊就是重或粗些,但不要使笔画粗细相差较大,力求整体匀称。 九、比例相等 字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上下、左右搭配要适当,分布均匀,各占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力 求上下、左右平稳横折的写法,比例均等。

避免相互疏密不匀、大小不等。 十、参差错综 形态相似的笔画在一个字中出现二笔以上,要避免雷同和呆板,力求生动多变,参差不 乱,跌宕生姿。笔画排列疏密适度,稳中寓险,气韵统一。 十一、捺画宜上 为字的结构美观起见,有两画以上的横画出现时,某些字型的波画应选取上部的横画, 使整体更协调和生动。 十二、捺画宜中 有的字型如出现若干横画时,力求其字势活泼,应选取中间的横画做波画,以突出关键的主 十三、捺画宜下有的字形为求字坚实稳重,应选取下横画作为波画,以托起上部字架,求得字形稳健有 力,不失重心。波画的长短可视上部情况而定。 十四、捺画宜小 一个字中如波画下面有两肩相垫时,其蚕头雁尾不宜过大,应略瘦薄。否则会使整个字 不协调和不美观。 十五、左旁宜平 字的左边部首小,应把左部与右边大的主体平头,以让右边主体部分充分展示其笔画, 使整体既和谐又有主次。 十六、右旁宜中 字的右边部分小,应把右部分与左边大的部分相靠近,并居与中间,切记偏上或偏下, 以使整体有平衡协调之感。 十八、宜瘦勿肥 笔画繁多、结构宽大的字,应以瘦衬密,要求清瘦但不细弱,宜把笔画的略细和紧密些。 运笔时注意间架结构匀称,不使字有局促或松散之感。

十九、宜穿勿粘 笔画交叉多的字,应注意上下或左右间隔布白及交叉笔画的疏密、长短、宽窄,穿插交 叉处切不要粘连拥挤,笔画要清晰,穿插要得体。 二十、偏旁揖让 左右偏旁的大小要根据主体部分的大小而定,如主体较大,则偏旁略小,要做到相互照 应、迎让得体、密切配合,以窄让宽、以小让大,和谐协调。 二十一、避同求异 有两个以上相同部分组成的并列或重叠,其相同部分的写法应各有区别,以各部分微小 的变化来丰富和活跃整体的和谐与生动。忌形态相似状如算子。 二十二、画距均等 字形端正、横竖笔画教多的字,笔画之间的距离要匀称,笔画要整齐,切勿过空或过密、 过偏或过连。为避免呆板,展现活泼动态,须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变化。 二十三、斜中求正 字形、笔画偏斜的字,要在点画偏斜的字,要在点画形态、中心线、支撑点上下工夫, 掌握好重心,偏中求正,使字的形体产生玲动态势,给人以活泼之感。 二十四、内外适中 包围结构的字,内部要均匀、充实,内部不宜过大或过小、过高或过低,位置要居中, 不可与外围相逼,注意内外相称,配合得当,不得有空旷或臃肿之感。 二十五、向背分明 字的左右部分相向或相背,相互间要穿插避让、各得其所,在向背之中成一整体,做到[向 不犯碍],[背不脱离]。

二十六、因字生形 每个字的笔画有多少、长短、大小之分,书写时必须根据其特点和自然形态,来决定字 的高低、宽窄、大小的形状。 二十七、上覆宜宽 宝盖头一类的上宽下窄的字形,要求上面宽的部分覆盖下面窄的部分,呈倒三角形状, 但重心不倒。上实下虚,相映之中见神采。 二十八、横长竖短 凡中间或底部穿插一横的字,要突出横画,横宜长竖宜短,长横要丰满状实,但不要臃 肿,使静态边动态。 二十九、横短竖长 中间贯穿竖画的字,要使竖画正而直,稍微写的长点,突出竖画在字中的主要地位,忌 短而斜。要写的安稳壮实,如同坚挺的柱子。 有的字形处于结构变化的原因,往往把左部分写的小点,而把右部分写的大点,伸展稍长,粗略看去是有倾斜,其实不失重心,平衡统一。 三十一、左大右小 有的字左边写的较大,右边部分则写的较小,放左敛右,右边拘紧,左边舒展,两部分 之间一大一小,一高一低,遥相互应,别有情趣。 三十二、左右避让 有的字由于结构或笔画繁简等问题,上下、左右的排列,容易出现松散、不和谐,应此 要把有的笔画左伸或右展,使之即不拥挤又不分离,保持整体的稳定。 三十三、上大下小 有的字,上部要宽大舒展,下部不宜大。具体笔画根据各自结构处理,要做到上宽下窄、 三十四、上小下大有的字,下部要宽大舒展,而上部宜紧小短促,似三角形。

具体笔画根据各自结构进行 处理,要做到下宽上窄、下实下虚、稳实端庄。 三十五、横宜扁方 形状扁阔的字,要顺其自然,取横势,结体稍扁,生动丰满。要防止把笔画象左右拉的 过长,上下把形体拉的过扁。 三十六、纵宜长展 形状狭长的字,取纵势,清秀雅致,上下舒展。要注意上下笔画勿压的过紧,也不要把 笔画拉的过长。做到横敛纵放,上部较密和下部较疏成对比。 三十七、 隶书的特点之一,是字型扁方、取横势,形成长撇长捺向左右伸展,而中宫紧密,中间部分收拢,具有内手外展的特征。 三十八、 当多笔横画与斜画同时出现时,横画应服从斜画。一般情况下,横画不能用雁尾做捺脚,应选用斜画做捺脚,使整体更为美观。 三十九、左高右低 为字的美观活泼起见,有的字左右两部分可写成左高右低状,形成错落参差、顾盼生动 之感,在协调中求变化,使整个字和谐和灵动。 四十、同字异形 在一个内容中,出现两个以上相同字时,应避免写的雷同,要从结构、笔画上给于变化, 使通篇文字丰富多采。 十七、宜丰勿瘦 笔画少、结构疏的字,要以丰衬疏,宜把笔画写的粗壮丰满开张些,字形有饱健飞动宽 宏之感,间架端正,遒劲自然。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