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这本书的内容与名字相符吗?是古代宫廷管理制度还是一般礼仪要求?

文化网编2023-03-12 10:331640

前面八砖学士的回答已经非常详细了,这里只是稍微补充一下几个没讲清楚以及不准确的地方。

首先,《周礼》中并不是没有记载礼仪内容,而是以官制为主体框架,在具体职司中间提到了会有哪些礼,所以不能说内容与名字不符。但是,《周礼》与《仪礼》不同,只是提到了礼的名称和简要的内容,并不像《仪礼》那样包含具体的仪节。也就是说,我们看了以后只知道有这个礼,并不能知道这个礼举行的详情。

《周礼》这本书的内容与名字相符吗?是古代宫廷管理制度还是一般礼仪要求?

其次,今文学者对于《周礼》的怀疑,并不能简单用一句“今古文之争”带过。因为《周礼》所记载的内容,与《尚书》、《仪礼》等其他经书本身就存在比较大的矛盾。《尚书》、《仪礼》也都有今古文之别,所以即使是古文学派内部研究古文《尚书》、《仪礼》的学者,也要面对如何处理与《周礼》之间的矛盾冲突问题,信不信《周礼》仍然是一个问题焦点。只是史籍中没有留下这部分内容的记载,郑玄又是一个调和派的学者,好像古文学派就必然能够接纳《周礼》一样,其实则未必。例如《周礼》所说国都建制,明显与《尚书》中《召诰》、《洛诰》有别,《夏官·射人》的内容与《仪礼·大射礼》的内容存在一些矛盾。

《周礼》这本书的内容与名字相符吗?是古代宫廷管理制度还是一般礼仪要求?

在这一问题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理解,何休为什么要说《周礼》是“六国阴谋之书”。如果《周礼》不是周公所作,而且内容与周代礼仪有冲突的话,那么这部书就只能是晚周礼崩乐坏之后的作品。因为它的内容显然是一部建国方略,什么人有可能想要做这样的一部建国方略呢?当然就是对于天下有野心的人,那么自然就是战国时代僭立称王的这些君主们了。所以这个话并不是没有什么根据,平白无故地泼脏水,也不能只用今古文之争的单线思路来看待。

最后,贾公彦为《周礼》、《仪礼》二书作疏,唐代目录中记载均为五十卷,到南宋越州八行本合刻经注疏的《周礼疏》,也仍然是五十卷。《周礼疏》后来合并为四十二卷,是南宋末年建阳书坊的书商重新调整了分卷方式以后的产物,唐与两宋时代大部分时间内,贾公彦《周礼疏》并不存在四十二卷的文本。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