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友邀!尝试简答引玉。
原文演义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 (g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áo)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舜未发迹前,在历山耕田有道,当地人都愿意靠近他居住,不争田界,互相谦让,因此被四岳一致举荐给当时年事已高的部落联盟领袖尧做继承人。
傅说本为囚犯,在傅岩劳改筑城期间,因与商王武丁的“求贤梦”中的圣人形象相像而被举荐为相。
胶鬲是泰州祭祀“盐宗”的庙里供奉的三位盐宗之一,曾被周文王举荐给商纣王,同时深受文王、纣王(以至武王)的器重,最终协助周文王作内应完成伐纣大业。
管夷吾即管仲,曾亲率三十乘兵车到莒国通往齐国的路上去截击赶路继位的齐桓公,后被好友鲍叔牙成功举荐给贤达大度的齐桓公为相。
孙叔敖河南省淮滨人,曾倾尽家资,主持淮河治水,修筑了很多利民至今的水利工程,据说是从海滨隐居之地被举用进朝廷的。
百里奚曾被晋献公用做陪嫁的奴隶,一度逃离秦国,但最终还是被秦穆公用五张黑羊皮从市井之中换回,成为一代名相。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fú)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zēng)益其所不能。
所以,上天注定要安排重大的任务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让他的心峰纠结,筋骨疲乏,无心进食而消瘦,内困外寡,做事南辕北辙。只有如此,才能让他断魔归本,修心炼性,从而为其真正才能的日后施展打下打下坚实的阅历和品性基础,实现内圣外王。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知错就改是难能可贵的。费尽心力,经过艰难的权衡,才能果断取舍和继续作为;在之后长期实践的反馈和挫折中不断调整,拓展各种沟通协调的方式方法,求索前行,从而逐渐让自己和天下人都晓喻真理,同心合力共同发展。
例如,一个国家或单位也如是,如果内部不重视人才的发掘和合理的调整,外部又对其他国家或单位的关系处理不积极或不当,那么国家和单位就会衰亡。
然后,我们就会明白,内忧外患的状态和意识是要时刻保持的,这正是国家、单位或个人生存发展的正能量姿态;不愿去积极发现、面对、思考和处理各种内外新旧问题并及时对应性调整自己,是不可取的。知难而退或不思进取的怠惰确实可以换得一时安乐,但已如行尸走肉,家败业衰国亡只是迟早的事。
主旨浅探△文如其人。
文章的作者孟子,是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称为"亚圣",与孔子齐名,其思想和著作更是经典,传扬至今。从个人发展角度讲,孟子可谓是功成名就,堪称古代伟人。
但是,其一生也像此文所述一样,是历遍坎坷和纠结的,但从未怠惰,总能积极尝试实践,并在一生的挫折中不断微调和充实自己的认识和学说。他以一个书生的身份开始,用尽半生去游说齐宋、奔魏赴鲁,周游列国,尝试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虽受到高规格的礼遇,但却不被接受。晚年仍未放弃,夜以继日的整理和著书。最终,孟子和他的思想逐渐得到古近代社会各阶层的普遍认可、追崇或继承发扬。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三句是递进关系,而非并列关系。
△原文以举贤为首、以修心修身立业治国平天下为躯、以国家为例、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简明结论为尾,重心明显在尝试论证一个让人振奋的发展观,用以安慰和鼓舞饱受天时、地利与人和条件困扰的国家、单位或个体的那颗脆弱、怠惰和忧惧的心。即:内忧外患或各种挫折都是成功的催化剂!
小结综上所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英文表达应是:Adversity leads to prosperity.
逆境成就辉煌,或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