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讲话】台湾印象记

网编 682 0

十堰一中2018年12月24日升旗式

荣誉升旗手:2018级7班的丁秀民、曹家杰、谢欣悦。

2018年11月27日—12月6日,我作为湖北省教育厅教师师资交流研习团成员之一,赴宝岛台湾进行了为期10天的学习交流。研习期间,我们在台北教育大学听了6场关于台湾教育的专家报告,走访了三所中小学。也在不同场合与台湾普通民众有过接触和交谈,感觉不虚此行。下面我选取一些内容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

魏兵副校长

1、 似曾相识的台湾

从台北桃园机场走下飞机的那一刻起,除了新奇,都没有陌生的感觉。满眼看见的是汉字,尽管是繁体的;听到的是普通话,台湾人称国语,比我们一行中的荆州人、汉川人说话还好懂。与当地人交流非常顺畅。走在台北市的街头,没有北上广深那样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但街头巷尾都是具有中国风格的店铺、招牌,“大出血”“大甩卖”的标示随处可见,更像是来到了内地几百公里外的一个四线、五线的城市中旅游。在普通台湾民众中,祖籍意识还是比较浓厚的,服务生小郑经常跟我们聊起祖籍话题,他祖籍是江西的,他的岳父母是山东人,两个省他都去过。给我们上课的台湾大学教授往往也会自我介绍祖籍是大陆的哪个省。我们在台北至善国中参观时,一位正上攀岩课的初中小女孩问我,你们是哪里的?我说我们是大陆来的,她说猜就是的,她是福建人。而且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与台湾教育界人士交流,感觉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度很高,从教授们介绍台湾的中小学教育看,台湾历史教材中的中国古代史内容虽然在减少,但却无论如何也绕不开;台湾国文教材中的古诗文篇数甚至比大陆还多。我想,这应该就是传统文化血脉的缘故吧,地理上的隔离可以形成,但文化却是打断骨头还连着筋。我还想,我们共同拥有的中华传统文化也许就是“一个中国”最坚强的基础吧。

2、普通台湾人的生活

根据我们自己的观察和跟当地人的交流,感觉普通台湾人的生活水平跟内地区别不大。如台北地区的中小学教师,月收入也是随着入职年限的延长而逐渐增加,一名新入职的教师税前收入大约3万左右新台币,折合人民币6、7千元,年过50的教师收入可以达到6、7万新台币,但台湾的物价水平比大陆高,如我们所看见的所有商品的定价折合成人民币都感觉“好贵啊”,如一盒普通的饼干要好几十元,一个苹果10元,餐馆里随便一个菜都要100多元,到达台湾的那天晚上感觉要下雨,我花了将近90元买了一把很普通的雨伞,结果一次也没用上,更不用说台北的房价也是很高的。台湾人最不开心的事情是:20年都没涨过工资了。相比台湾,20年间,大陆的发展有多么快。所以台湾人目前普遍感觉生活压力大,养育子女难,从而出现了“少子化”现象,台湾人上班相对来说开汽车的少,骑摩托车的多,他们叫机车,而且车速非常快,经常达到80码以上,看得我们惊心动魄,当然这和台湾人普遍遵守交通规则、不担心有人横穿马路有关。

3、从台湾看大陆

在大陆,台湾元素随处可见,台湾的水果、台湾的休闲食品(如旺旺、旺仔)、台湾的富士康、台湾的纳智捷汽车、台湾曾经的HTC手机、宏碁电脑,更不用说台湾的歌星影星了。但相比大陆,台湾街头日本、韩国的元素随处可见,看到了台北街头的一个小米手机的小灯箱标牌。对了,台湾有的店铺可以使用支付宝。是台湾不需要任何来自大陆的商品吗?是大陆的商品的质量台湾人都不信任吗?我们一行人私下里议论这事,这其实是台湾当局面对大陆的发展自身严重不自信的表现。但很多台湾百姓对内地发展还是了解的。在高速公路服务区遇见一位老人,他主动问我们来自哪里,我们说来自大陆,他马上大声说:大陆现在很厉害啊,说有一个熟人在辽宁台湾人说话,他每次托熟人买东西,直接从微信把钱转去,好方便;买的东西4、5天就寄过来了,好快啊!很多台湾人对于大陆的经济发展是很认可很羡慕的。

4、对台湾教育的观感

在研习中我们了解到,台湾从1968年开始实行9年义务教育台湾人说话,2019年还将推进12年国民基本教育改革,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比例还是比较高的。以我们参访的台北至善国民中学为例,由于少子化趋势,至善中学目前在校学生只有158人,42名教职员工,包括6个普通班、3个体育班,班平人数不到18人。同行的团员问校长,这么少的学生为什么不跟其他学校合并呢?校长说,如果合并,就会有学生上下学走太远路,所以不可能合并。由此事可知,台湾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是比较高的。台湾从明年开始的国民基本教育改革和大陆一样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可见,死读书、读死书已经被我们这个时代抛弃,如何使学生或自己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我们每一名老师和同学应该思考的问题。但是台湾的中小学的软硬件水平感觉有落后的趋势,至少我们去过的三所学校在教学设施方面肯定是不如大陆同等学校的。当然对教育来说更重要的不是外在而是内涵。台湾的学生初中毕业开始分流,大概一半读高中,一半读职业学校。读高中的学生任务是考大学,台湾上大学容易,上好大学很难,所以竞争从小学就开始了。台湾的中小学生下午放学后主要的去处是社会上开设的补习班,这样的补习班街头到处都是,我就看到很多类似“王老师数学”、“李老师物理”的招牌,收费比我们的晚自习要高得多,严重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这也是台湾少子化的原因之一。台湾在职的中小学教师严禁在补习班上课,一经发现,后果很严重。台湾补习班教师都是职业的补习教师。

5、台湾人的基本素养比较高

台湾教育人对待工作敬业有加。研习的前三天,一共有六名大学教授或中学校长为我们讲课,大家共同的体会就是,他们对待工作很认真。每次提前到达教室做好讲课前的准备工作,课前已经精心准备好了授课课件,课中讲授交流认真细致,三个小时授课中间休息10分钟严格遵行,既不偷工减料也不随意延长时间,态度令人敬佩。普通台湾人对规则很敬畏,在路口我从没有见过闯红灯的,即使很窄的、一辆车也没有的路口,所以汽车和机车才能跑到80码,所以才很少看见十堰街头每天都发生无数次的塞车。在台湾,排队是最常见的景象。公交站不管有没有车来,等车的人一定是排成一路纵队;台湾连坐电梯都排队,那天我从台北教育大学坐电梯下楼,从一楼电梯出来,外面排队上电梯的学生排了十几米长的一路纵队,这是大陆要学习的,也是我们一中学生要学习的。台湾人的安全素养特别高,可能是地处地震高发区的缘故吧。如在台湾,坐车必须系安全带,不管前排后排,不管小车大车。我们第一次坐车时,小郑就特别强调一定要系上安全带,并半开玩笑说,你们如果不系安全带,万一被警察发现了要扣司机师傅的钱,自此我们每天上车第一件事就是系安全带。

短短10天宝岛之行,只能算是走马观花,简单的描述使大家对台湾有一个粗浅的认识。我相信一道海峡很难隔断两岸血肉相连的亲情,随着大陆的发展,两岸一家亲的日子终归会到来。

【主持人点评】

谢谢魏校长。

帮我们知晓台湾的真实情况,更加增强我们改革开放的信心。

宝岛台湾,是中华民族的心结。历史造成的裂痕,正在弥补。随着政治形势的好转,两岸同文同种,台海一家亲的民间共识逐渐增多,中华民族统一大业和真正的复兴必将实现。

台湾人说话

标签: #台海时事 #台湾 #少子化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