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懂事的一胎,入了二胎的“坑”?

母婴育儿网编2022-05-12 13:346050

(从心理学的视角,分享高质量的家庭教育科普内容)

东汉末年,有个小孩儿名叫孔融,他从小知书达理,聪明好学。他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有一天,父亲的朋友来家中玩耍,带了一盘梨。孔融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哥哥和弟弟。

父亲问孔融为什么给自己挑了一个最小的梨。孔融回答说:“我的年纪最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父亲接着又问孔融:“弟弟年龄比你更小,最小的梨应该给弟弟。”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让着他,所以大的应该留给弟弟吃。”父亲听后甚为欢喜。孔融虽然才四岁,却懂得将最好的东西留给别人。

因为懂事的一胎,入了二胎的“坑”?

长期以来,“孔融让梨”一直都被视作为“谦让”品质的典范,也常常被家长用来教育孩子,要礼让他人,懂得谦让。可是,我们仔细思考后就会发现,故事中选梨的选择权交给孔融,孔融不是家中最大的孩子也不是最小的孩子,为什么会有挑选梨的权利呢?难道不是因为父母对孔融的偏爱?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人类和社会发展学教授凯瑟琳·孔戈尔曾对384对兄弟姐妹及其父母进行了研究,发现65%的母亲和70%的父亲表示自己偏爱家中的某一个孩子。而研究人员认为父母偏心的实际比率应该更高,因为在研究过程中,父母们总是尽量掩饰自己的偏心。

明知道区别对待对孩子并不公平,甚至对每个孩子都存在负面影响,但父母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偏心,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1

根据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的研究,孩子的出生顺序会明显影响父母的态度。

第一个孩子一出生就会受到父母的过分关注孔融让梨恐怖真相,第二个孩子出生之后,父母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第二个孩子身上。研究者Jacobs和Moss通过对大量家庭观察发现,与第一个孩子相比,母亲在抚育第二个孩子时明显花费更少的社交、情感方面的互动。

对于中间的孩子,父母不会过分偏爱,总会感觉自己受到的关注不够多;对于最小的孩子来说,往往会受到更多家庭成员的偏爱。

因为懂事的一胎,入了二胎的“坑”?

偏爱携带优秀基因的孩子

优秀基因表现为健康、聪明或者美貌等。这种宠爱,可能是源自一种原始的动物本能。在凯瑟琳·孔戈尔那项调查研究中,他们同时发现,父母更加偏爱的那个孩子,往往是老大。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家弗兰克·苏洛威(Frank Sulloway)在《天生反叛》一书中,用达尔文主义来解释这一问题:父母偏爱那些最大最健康的后代,因为这些孩子有更多的机会生存下来,把家族的基因代代相传下去。

来自挪威的研究者进一步发现,老大也具有一种智商上的优势。Peter kristensen 和 Tor Bjerkedal 于2007年在《科学》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通过对挪威年龄介于18岁至19岁之间的人进行了研究,发现老大的智商平均比老二高出2.3个百分点。而且这种差异不仅出现于兄弟姐妹之间,在跨家庭的比较中同时可以观察出来。

偏爱弱势的孩子

在电影《妈妈的神奇小子》中,苏桦伟生来因黄疸病导致脑痉挛,无法正常站立行走。而苏妈非但没有放弃,不仅帮助儿子站起来,还发掘出他的跑步天赋,直到苏桦伟被残障田径队选中并夺得残奥会冠军。影片中除了描绘出苏桦伟的励志,还刻画了苏妈的偏心,从出生那天注定了“悲剧”的弟弟。

因为懂事的一胎,入了二胎的“坑”?

为了让苏桦伟将来有人照顾,苏妈选择生下弟弟,在对大儿子“无私”的同时,她对小儿子很“自私”。为了成就哥哥,他被母亲强压着度过了极不美满的童年。

她带兄弟俩去吃汉堡,牛肉分给需要长肌肉的苏桦伟,弟弟分到的永远是面包片。她不记得弟弟喜欢什么、爱吃什么,弟弟明明参加的是足球队,她却记成篮球队。

因为懂事的一胎,入了二胎的“坑”?

“永远无法畅快淋漓地踢场足球,永远吃不到带牛肉片的汉堡”已经成为弟弟挥之不去的童年记忆,并非母亲对他不疼爱,只是对于母亲而言,更需要照顾的那人只能是相对弱势的一方。当小儿子哭着吐槽时,何尝不是母亲对两个孩子的关心失衡,导致了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忽视和不公?

有时候一个家庭中必须要给某个孩子更多关爱,比如孤独症或者其他疾病的儿童,父母会给最弱小的孩子更多照顾。但是一定要照顾到另外孩子的情绪,给予孩子最需要的关注。

2

常见误区

错误观念

谦让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这并不代表“大的就应该让着小的”,特别是当两个孩子年龄相差较小时。有心理学专家研究表明:当父母不能平衡好子女的关系时,每个子女都会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包括促成反社会及暴力行为或影响认知功能。

一味忍让的孩子容易变得沮丧、自卑,失去自信;而一味得逞的孩子很容易形成自私强势,蛮不讲理的坏习惯。

父母应该倡导互相帮助而不是让能力高的那个孩子一味奉献。良好的道德行为,应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为了符合某种标准或者为了得到别人的赞许而产生。所以请家长丢掉 " 大的就该让着小的 "、" 男孩子就要让着女孩子 "、" 优秀的就该让着弱势的 " 等错误观念。

因为懂事的一胎,入了二胎的“坑”?

习惯性比较

心理学者Barbara Smaller 说:“比较影响情绪。”父母缺少理性,主观臆断地比较会让两个孩子都受到伤害。

长期在对比下生活的两个孩子,会在心中埋下委屈的种子,加重对另一方的敌视情绪;甚至引发孩子焦虑,让孩子自暴自弃。就算没有这么严重,总是对比,很容易造成的一个隐形影响:会让一个孩子不自觉地放弃另一个孩子的优势范围。

老大聪明学习特别好,老二就差点;

不过老二爱做家务特别勤快,这点上老大不行。

慢慢的,老二就有可能放弃学习领域,因为怎么做也比不过老大,转而主攻勤快,这样可以得到父母的认可。老大也是一样,很有可能变得完全不理家务,反正也没老二做得好,只要学习好就能被父母表扬。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多发现孩子各自的优点,而不是通过对比找优点。

追求公平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简·尼尔森说:“要同等对待两个孩子,这样才不会让一个孩子形成“受害者”心态,另一个也不会形成“欺压”心理。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你的姿态。”

因为懂事的一胎,入了二胎的“坑”?

其实,多子女家庭里,没有绝对的公平,端不平才是常态。越是刻意追求公平,两个孩子越会变得敏感、斤斤计较。物质上的平等,并不是真正的平等。只有当父母看见每个孩子行为背后真正需求,满足他们,然后教他们学会分享和等待,才能真正帮助让两个孩子间建立健康轻松的关系。

3

树立科学育儿理念

学会“因材施爱”

父母要能看见每个孩子的不同,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知道他们的喜好与需求。梁启超有九个孩子,虽出自不同行业,但各个“龙跃凤鸣”,“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堪称传奇。比如大建筑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诗词研究专家梁思顺,著名图书馆学家梁思庄、著名经济学家梁思达。

因为懂事的一胎,入了二胎的“坑”?

梁启超如何把子女培养成才的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每个孩子都能感觉到父亲浓浓的爱。他给大女儿取了个爱称叫 “大宝贝”,三女儿起外号“司马懿”,对小儿子则叫他“老白鼻”(老baby 的谐音)。

在没有打字机的年代,梁启超留下了1400万字,其中给孩子们的家信就写了近百万字。最可贵的是他从不把子女视作负担,不过分强调自己的付出,而处处表达出子女对于他的意义。或许爱的形式和内容不同,但对每一个孩子,他都全力给予帮助和支持。

不参与孩子间的斗争

孩子之间发生争吵,不要只责罚一个,也不要各打五十大板。可以先观察孩子们的反应,如果不严重,可以让孩子自己解决。如果孩子们找到你,需要你来评判是非,那么一定要慎重行使这个权利!不带情绪,就事论事,做好一个公正的裁判。

多子女家庭的父母也不必追求完美,不用害怕自己情绪失控。失控不可怕,抓住机会道歉,敞开心扉和孩子谈谈,反而能促进亲子关系的加深。

创造独处机会

海姆·G·吉诺特博士说:“当每个孩子被唯一的珍视时,孩子就会变得坚强。”父母可以创造时间和老大或者老二单独相处,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自己是被父母关注的。

同时,创造孩子独自相处的机会。孙俪曾在节目中说,自己经常让等等跟小花妹妹多沟通交流,让等等哥哥照顾妹妹的一切。相信孩子,多给孩子一些相处的机会,你会发现,孩子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儿童成长发展的过程对其一生都有很大影响孔融让梨恐怖真相,而需要同时养育两个孩子健康成长的二孩家庭,使父母们要承担起更大的责任。不偏爱,不是说将原来对一个孩子十分的爱平均地掰成两半,一个孩子给五分,而是要竭尽全力,对两个孩子都给予十分的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就像树叶,会自动分散排列,防止上面的叶子把阳光全部遮住。

— END —

孔融让梨恐怖真相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