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与马大脚
朱元璋与马大脚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齐吓煞。要与西风战一场,满身披上黄金甲。
这是朱元璋当年在郭子兴手下起义时写的一首题菊的诗,改编自唐末起义军大首领黄巢的《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一比较,就看出了,朱元璋这肚里的墨水,跟黄巢相比,那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不管怎么说人家黄巢也算是一个落榜的举子,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说也怪,目不识丁的朱元璋当了明朝开国皇帝,而满腹经纶的黄巢却落得命丧狼虎谷,盖人生在世皆逃不过“时运”二字。成功离不开“天,地,人”。
要说这个朱元璋,也是个苦命的孩子,打小家境贫寒,十七岁那年,家乡濠州大灾,家人死的死,走的走,实在没饭辙了,便到濠州皇觉寺当了和尚,可是有那么一句话,人要倒霉喝凉水都塞牙,屋漏偏逢连夜雨,当和尚也是不得粥喝,没办法,学唐僧,拿上他心爱的小僧钵,满世界去化缘,跨过千山万水,走到天涯海角,化到剩菜稀粥,累的五脊六兽,这才知道神话里都是骗人的,还是回到濠州吧,结果那里的和尚看他太可怜,发了恻隐,送他俩字:滚蛋。朱元璋这心里把老天爷的祖宗八代问候个遍,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于是佛前上香,卜了一挂,发现东南西北皆是凶挂,长叹一声:偌大的元朝竟无容我之地,连口饭都不给我,难道让我自己找饭吗?边说边抽了一签,竟是大吉,得嘞!找饭?造反,我反了啵!当时濠州被郭子兴的反元武装所占领,于是朱元璋离开了皇觉寺去投奔郭子兴。
嘿!天无绝人之路,这朱元璋在义军混的倒是风生水起,很快就被提拔为亲兵九夫长,也就相当于现在的警卫班长。后来,义军内讧,郭子兴遇难,朱元璋带兵救出郭子兴,列位,您记住了,这件事就是朱元璋一生的转折点,怎么呢,贵人马大脚出场。这也是物极必反,人倒霉到到头了就会转好运,相反一直风光,一直露脸,露脸露足了这人就要显眼了,看这朱元璋生前多么的不如意,到现在也要风光起来。所以说人呐总会倒霉,总会有不如意,一帆风顺的只有洗澡盆里的玩具船,大海里的船都是的有起有伏的,不要一遇到挫折一遇到难题就要寻死,就怪罪老天爷,它让你风光的时候怎么没听你说这老天不公呢,有难题就解开呗!说不定下面等的你的就是一个马秀英。
要说这马秀英身世也是不老顺利的,她的父亲叫马公,母亲叫郑媢,过去起名字也没什么讲究,就像茄子、冬瓜、大西瓜等,就是一个代号,哪像现在,好家伙都快把名字变成绕口令了,怎么怪异怎么来。“马公”光听这名字就不像个念过书的,但是,马家祖上可是个有名的富豪。到马公这辈呢,好布施,谁家里困难,就拿银子;哪地方有灾了,就拿银子;谁家求他办事,就拿银子;想吃糖葫芦,就拿银子;想吃全聚德,就拿银子,三两只烤鸭下肚,得,家财慢慢散尽了,我觉得吧,这马公就是个败家子,你好布施,能把自己布施光了,一看呀,也没什么工作,这叫吃老本。其实也不是没道理,这马公没儿子,财齐人不齐,万贯家财留有何用,散了吧!还留一好名声。没有儿子,就这么一位千金马秀英。哎呦,疼的跟什么似的,捧在手心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也不知道哪来的那么大嘴。举一个例子,都不让缠足,留一大脚,过去叫天足,不舍得缠,缠足呀,据专家说是开始于宋朝,兴盛于南宋,明清进入鼎盛时期,就是你不缠足,都会让别人笑话,都嫁不出去,你就知道,这马公夫妻俩有多疼马秀英了。马秀英,天生的聪慧,好读书,琴棋书画没有她不会的,经史子集没有她不看的,刺绣纺棉没有她不练的,可惜后来,马公因避祸客死他乡,将这唯一千金托付给自己的好友郭子兴,郭子兴视如己出,就当是自己的亲闺女一样,要说交朋友得交这样的,高兴时陪你一起高兴,困难了能尽力帮忙,有朋若此,夫复何求。
再回到上文书,讲到义军内讧,朱元璋解救郭子兴。郭子兴高兴,对朱元璋重视有加,在加上朱元璋天生的机智聪慧,办事爽利,就一句话:会来事。您看,到哪会说话,会来事的人都是吃香的,想要发展就得不要脸,现今社会跪着才能挣大钱,到有一种人,站着也能把钱挣了,手艺人,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中写道: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荒年饿不死手艺人。我之谓手艺者,单单捏泥人、刷大白、打把式之类,则不尽也,教师、文化渊博者皆可入手艺人之列。所以你若即想站着挣钱,又没有啥艺术天赋,那就趁早去好好学习,钻研文化。闲言少叙,书归正传,郭子兴爱这个朱元璋,也不知道赏赐什么好,人家救了你的命呀,你不能说就赏一块两块的,买根冰棍嗦嘚着,怎么呢,多了郭子兴也没有呀,你想,要有钱谁没事起义呀,那是实在没饭辙了呀。一看朱元璋小伙子不错,就是长糟践了,一句文言:七孔朝天。嘴巴往前突突着,鼻子向上翻翻着,眼睛朝天弯弯着,下巴子向前努努着,脑补一下,您就知道他有多吓人了。但是人好呀!二十五六岁,正值大好年华,又机灵,又能打,假以时日,必成大器。这郭子兴的妻子张氏就提议将养女马秀英许配给朱元璋。马秀英这时候也是二十啷当岁,嚯!那是生得落落大方,婀娜微步脚踩莲,一颦一笑百花惭。琴棋书画嘴上谈,出口文章不同凡。就这么一位女中豪杰嫁给朱元璋了,这位大脚贵人一到,朱元璋如肋生双翅一般,无风而上,朱元璋善武,马秀英能文,俩人双剑合璧文武双全,有此良妻,天下易得乎。
有了马秀英的帮助,朱元璋在郭子兴的队伍里日渐壮大,老话说:树大了招风,人有一通病,都瞧不得比自己强的,有的人看见比自己厉害的,发愤图强,争取与他并齐,但也有些人心生妒心,总憋着弄死比自己强的,这个郭子兴就是这种人,看人功夫比自己好,就恨的慌,看人钱比自己多,就恨得慌,看人士兵比自己强,就恨得慌,看人体毛比自己多,就恨得慌,天天的指着猴子就骂,怪不得他起义呢,好吗,看皇帝比自己强,他恨得慌!看朱元璋比他强,几次三番想弄死他,幸亏马秀英上下打点,与郭子兴的夫人和小妾,把话儿谈,还把朱元璋每次出征挣来的钱,都分给郭子兴夫妇,这才救元璋于水火之中,但也是治标不治本,一天郭子兴的儿子小郭子兴,挑唆其父将朱元璋关入空室,一日日滴水不送,粒米不给,饿的朱元璋都脱了相了,马秀英听闻,借与郭子兴说情的功夫,偷着怀揣两个热腾腾的大饼送与朱元璋,由于这大饼太烫,致使马秀英的皮肤烫伤糜烂,在《明史·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中有记载:窃炊饼,怀以进,肉为焦。感人至深,涕泗横流,感动之余,三分惊诧。在朱元璋南下时,马氏负责来往的文书工作,就是相当于秘书呀,那做的是井井有条,还像唐僧一样苦口婆心地的劝说朱元璋莫要滥杀无辜,不要扰乱民众,朱元璋对这位美娇妻暗挑大指:罢了!有贤妻若此,当争得天下以奉之。
等到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郭子兴去世,朱元璋听从谋士朱升的策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养精蓄锐,休养生息,迅速扩张自己的实力,在和州驻守几个月后,完了,粮食吃没了,而与和州相对,紧靠长江南岸的太平、芜湖是盛产稻米,要去采粮,必先渡河,于是朱元璋带领手下精锐渡江夺粮,将马氏和将士的家眷仍留在和州(今安徽和县),当时长江交通线被元军切断,和州孤立,马氏在合州鼓励将士,抚慰眷属,稳定后方,为朱元璋减轻负担。到了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同为农民起义军的陈友谅率兵东下,攻打朱元璋,朱元璋亲自领兵抵御。兵临城下,城中的百姓、官员人心惶惶逃难的逃难,藏银的藏银,囤积粮食。马氏却镇静自若,把自己的金帛全都拿出来犒赏士兵,稳定了军心,为朱元璋获得胜利起了重要作用。不仅如此,马秀英还带领人为众将士编草鞋,做冬衣,还不断的劝说朱元璋虚心纳谏,广招天下贤才,朱元璋在她的帮助下大破陈汉、一统江南、建立大明,直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平定天下。想那元璋乃一介草民,竟能在马氏的帮助下当了大明朝开国皇帝,可见这马秀英了得。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建立大明,册封马秀英马氏为皇后,朱元璋高兴,对马皇后赞赏有加,说:俺的爱妻可美咧,办事那叫一个爽利,对俺可好可好咧,我非常地爱她。我是胡编哈,这朱元璋没啥文化,让他说“之乎者也”跟要命一样,我觉得他就这么说,群臣山呼千岁,马皇后老脸一红,心儿鹿撞,朱口一开,言道:“妾闻夫妇相保易,君臣相保难,陛下不忘妾,妾愿陛下尤不忘群臣百姓。”(《胜朝彤史拾遗记》有载)可见马皇后的贤明亲民。对待宫中大事小情,好家伙,马皇后那叫一个严明,芝麻粒大小的错误她都能放到眼里,动不动就去厨房数芝麻,看看谁偷吃了,有一天宫内聚餐,她就命令一大臣将其饭菜呈上来品鉴,咂摸咂摸味,感觉淡了些,当时有点小生气,当即跟朱元璋说道:“人主自俸欲薄,养贤宜厚。”元璋听觉有理,为此将光禄寺的官员整顿了一遭,光禄寺,是秦代的一种制度,掌管祭祀、朝会、宴乡酒澧膳馐的大小事情。当大明军队攻克了元朝的首都时,抢夺了好些金银珠宝,马皇后就说:“元朝有这么多宝物却被大明灭夺走,我想陛下也有宝物吧。”元璋说道:“爱妻的意思本王明白,你是说人才就是宝贝。”马皇后说:“诚如陛下言。妾与陛下起贫贱,至今日,恒恐骄纵生于奢侈,危亡起于细微,故愿得贤人共理天下。”说的太好了,能够任用贤才,实为明后也,马皇后讲求古训,爱瞧书,看见书上说宋代的后宫最为清明,于是叫女史官录其家法,朝夕省览,跟着学习,据《明史》记载:有一天马皇后问女史:黄老何教也,而窦太后好之。说黄老之学讲的是什么呀,让窦太后那么喜欢,窦太后,大家都知道,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刘邦与朱元璋有一个同点就是都是通过农民起义当了皇帝。女史答道:“黄老之学以清静无为为根本,抛弃所谓的仁义誉名,人民就将恢复孝慈的本性。”皇后嗤之以鼻:“孝慈即仁义也,讵有绝仁义而为孝慈者哉。”孝慈就是仁义,难道说有断绝仁义而去追求孝慈的道理吗?列位这是真看书,看完后能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够学以致用,并有所悟,乃读书之最高境界也,我最后悔的就是我浪费了一十三年的上学时光,在上学时光顾着背诵课文,而忽略了我们学习课文的初衷,看课文是为了有所深省,有所感悟,有所改变,我们却为了那些区区一百多分而做了电子存储器,悲兮!只可惜我没有早些悟道这些东西,当然现在改也不晚。
马皇后对待子女也是一位标准的虎妈形象,这位马皇后有五个儿子,那时候也不讲究个计划生育,其中朱橚最为年幼,性格放荡不羁爱自由,长大后被封到开封做周定王。马皇后对他极不放心,周定王临行时,便派江贵妃(或是孙贵妃)随往监督,还把自己身上的旧布衣脱下来交给江贵妃,并赐木杖一根嘱咐:“周定王如果犯错,你就披着衣服拿棍子楔他,他要是敢还手,你就告诉我,我给你撑腰。”这是太后说话吗,这是容嬷嬷说话,《胜朝彤史拾遗记》原文上说:王有过,则披衣杖之,即违驰以闻。她还是位慈母,对待各皇子都一视同仁,悉心照顾,就连朱元璋所收的二十多个义子,她都视为己出。教子有方,不枉贤名。
马皇后对国家政事也是操劳有加,朱元璋有判读失误之时,马皇后总是从中调解,以防伤害无辜,参军郭景祥守卫和州,有人告密说他的儿子想杀他的父亲,朱元璋听后:“杀”马皇后飘飘万福:“哟!又杀人呐,这郭景祥只有这一个儿子,别人告密的也许是恨他,万一是假的呢,爷俩在一块练功呢,杀了他不就绝了郭景祥的后了吗,不能让那么大一功臣当一绝户呀,绝了老郭家的户,那相声谁来传承呀······。”好家伙,马皇后是碎嘴子,朱元璋说:“不杀,不杀,不杀,都听您的,您别说了。”后来一查,发现果然是诬告。朱元璋义子李文忠守卫严州,杨宪诬告他做事不守法,朱元璋想把他招回来,马皇后道:“严州,是与敌人相隔的地方,轻易地更换将领不合适把!原文上说:轻易将不宜。况且李文忠一向贤明,我自己养的儿子我还不知道吗?他杨宪的话难道可信吗?难道你不信我的话吗?难道你以为我在说谎不成?”朱元璋,撤旨了,后来果然这位李文忠立了大功。还有一次学士宋濂,太子的老师,因为孙慎的事而受连坐,朱元璋:“杀”马皇后听闻,跟元璋说:“元璋呀,在想当初,穷苦的人家招老师,那都是好吃好喝好待遇,从一而终,何况咱们皇室家族呢,而且这个宋濂一直在家呆着来着,不知道情况呀,这可真叫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呀!”也不知道从哪学来的一嘴片汤话,朱元璋不听:“我今天就杀了他不可,我不听你说话。”好吗,两口子吵起来了,这就到饭点了,马皇后让厨子做了一桌素菜,元璋一看,不爱吃,就问;“想我泱泱大明国,连给我口肉吃都不舍得吗。”马皇后答道:“非也,臣妾这是在为宋先生做福事呢。”皇上一听,无名业火心头起,知道这是还是在为他求情,把筷子一扔,端起碗来吃,这也没办法不听了呀,老不吃肉这谁受得了呀,明日便免除宋濂死罪,发送茂州。在吴兴有一位大财主,叫沈万三,曾帮助修筑都城,又拿出银子来犒劳众将士,朱元璋一听:“杀”想那沈万三一介小小的庶民,竟敢犒劳将士,助力都城,这是在笑我大明国力弱吗?他要造反不成,想当年我就是这样争取的民心,才当的皇帝,不行,谁说也得杀,马皇后过来,飘飘下拜:“陛下,臣妾以为杀沈万三之事有欠思索。”元璋转过脸去,装听不见,马皇后朱口一开:“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说了这么几句话,意思是个人的权势、财富超过国家,从来就不是什么好事,为什么呢,人钱一多就会有统治阶级中的贪婪者红眼,贪婪者眼一红,就会杀民取财、中饱私囊,所以咱们就别杀他了,朱元璋一听:“不赖呆,不赖呆。”这是北京昌平的人,就把沈万三发放云南,不弄死他了。像这种事情不计其数,要说这个朱元璋也忒没六了,跟纣王一样,妲己说什么,就听,没事就杀,要没有这个马皇后,满朝文武还不得都让他杀关了,就这样还弄出个火烧庆功楼,唉!可怜各位大明英烈,一身豪胆,满腹诗书,却落得命丧火口,想古代开国皇帝,到后期肯定是要把随其征战的将士全都杀个干干净净,怕夺权,可见这权钱二字迷住多少人的心窍,乱过多少人的眼睛,杀人不过头点地,但为那俩字杀人,不值呀!
马皇后对待国家黎民百姓也是关爱有加,就跟亲儿子是一样的,有一年元宵佳节,朱元璋微服出巡,在外面观花灯,美,好看,一看,那人怎么那么多,分开人群,“让开,让开,让开,别挤我,我是皇帝。”“你是皇帝我还是玉帝呢”“嘿!信不信我诛你九族,我真是皇帝”“拉倒吧你,我现在就携你。”长话短说,这位朱元璋总算挤了进去,一看原来是一花灯,见灯上写道:“女子肩并肩,乘风荡舟去,忽然少一人,却向岸边往。”谜底是“好双大脚”。元璋顿时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怎么呢,咱们前文说过,马公疼和马秀英,就没让马秀英缠足,马皇后是双大脚,他认为这是讽刺马皇后,大发雷霆,要严惩“刁民”。马皇后听闻找到朱元璋说:“臣妾脚丫子就是有点大呀,陛下您不嫌弃我,我也不在意这个,别人纵然是嫌弃,又有何用,他再嫌弃,也没人拜他,叫他千岁,都拜我呢。况且老话讲天子为民之父母也,做父母的怎能因为孩子们的一句戏言就要弄死自己的孩子呢?虎毒不食子呀。”一席话幽默又不失体统,说得朱元璋心花怒放,于是收回成命,城中百姓又去开开心心的赏花灯去了。有一天,闲来无事,马大脚皇后就问:“今天下民安乎?”说呀,今天下民众生活安定吗?元璋说:“这不是你该问的事情。”要说也忒不会聊天了,跟吃了呛药似的,马皇后也不恼说道:“哟!陛下,瞧您说的,您作为天下的父亲,我就是 ,子孙生活的安宁与否,做老家儿的怎么可以不问呢?”原文是:子之安否,何可不问。遇到旱年,马皇后就带领众宫人,吃素食,帮助天下百姓祈祷,遇到年成不好的时候,就吃粗粮,吃野菜。当元璋跟马皇后讲赈灾体恤之事时,马皇后说道:“振恤不如蓄积之先备也。”意思是你赈灾体恤不如让老百姓事前有所积蓄,也就是说减轻老百姓赋税。前文书说过,马氏,爱读书,重视文人学子,有一天朱元璋视察太学归来,她问朱元璋太学共有多少学生,元璋答道有数千人,马皇后心里一寻思,说道:“人好多呀!各位学生有上学补贴,但是他们的家人呢?他们的妻子和孩子怎么办?仰仗什么吃食呢?他们怎么过呢?他们怎么办呢?”元璋说:“想开补助就直说。”于是朝廷拨银子,开红板仓,囤积粮食赐予学生的家人,您记住了给学生的家属发放补贴是从马皇后开始的,各位学生感激地呀两行清鼻涕缓缓流下,那是感冒了,感激涕零。马皇后曾说:“法屡更必弊,法弊则奸生;民数扰必困,民困则乱生”不愧为造反创的国,对人民怎么造的反门清。对宫事,细心严苛;对子女教子有方;对国家,操劳有加;对百姓,爱民如子,一代贤后,仁人圣母,马氏秀英也。
时光荏苒,日月穿梭,这就到了洪武十五年八月,我们这位马皇后算是阳寿已尽,哭吧,皇上哭,各宫女也哭,不过宫女们哭不是应和皇上,是真爱这位马皇后呀,做歌曰:“我后圣慈,化行家邦。抚我育我,怀德难忘。怀德难忘,于万斯年。毖彼下泉,悠悠苍天。”永乐元年上尊谥曰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嘉靖十七年加上尊谥曰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一代明后,当为万世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