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凝聚力关键在于领导
怎样让工作变得事半功倍?我记得上小学的时候,老师教过我们扫地的道理,顺风扫事半功倍,逆风扫事倍功半,老师教给我们的是道理,但如何应用?则考验我们的悟性。这个案例,就是让我如何找到风向。
从工作职业性上来看,你做的非常正确,发现问题就想办法改善,但案例中,如果你内心真正这么想,要转化到实际工作中,那就有些风险了。
公司大部分员工是销售人员,而且分为3个销售部门,为什么不合并成一个销售部门?如果那样,可只设一个销售部门管理啊,既节省人力成本,还利于其他合作工作的开展。但为什么老板坚持3个销售部门?
三个销售部门的部长,他们的管理理念是不一样的,这又是为什么?都三个理念了,肯定和公司倡导的理念,有不一样的地方,为什么老板能包容呢?
面对做卫生的小事情,其他人员也总是表现出“怨气冲天”这样的状态,这到底是为什么?走马路上,别人踩了一下,还不至于怨气冲天,为什么面对朝夕相处的同事,反而无法包容这类小问题呢?
如果你能想明白这些为什么,你就不会问出这个问题了,因为你不需要做提高凝聚力的努力。如果你做了,你就犯了一个问题,也是老师教给我们的,叫做画蛇添足。只是影响的不是一幅画,而是你的前途。
案例中,公司倡导的,恰恰是竞争的企业文化,老板把握的核心价值观,是谁能创造更大的业绩,所以才会包容不同的管理理念,对于老板来说,出业绩就是理念。
说到这里,想起以前看到过的一个电影,每月业绩总结时,业绩第一的上台,拿红旗拿奖金,业绩最后的,上台拿黑旗低着头。然后老板在下面数落,最后是喊口号散会。新员工入职的时候如何提高团队凝聚力,站成一排,业绩高的部长先挑选,业绩低的只能捡别人不要的。强者恒强,新人第一天,就被灌输着,你要超过别人的意识。
当然在这种管理模式下,老板安排得都非常好,竞争部门间,无配合部分,配合工作由其他部门承担,业绩部门只需要出业绩。其他沟通协调的事情,和他们没关系,你识别一下,如果企业是这种结构,那就是这种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给各部门的指向,不但要提高本部业绩,还要做的比其他部门更好,否则也是没成绩,在这种模式下,外部的对手是对手,内部的同事还是对手,面对对手,就不会和颜悦色,不会有都是同事的顾忌。这样的环境下,没合作的工作时,是暗斗,有合作工作时,是相互打压的明斗。
很多人不适合这类的竞争环境,留下的这类人,不善于团队配合,只适合跑销售,只要钱给到位,很容易指挥他们的,这也是老板成本最低、管理最有效的时候。用问题推管理,用斗争促发展,各部门不得不把自己的工作做细,做扎实。同时还要睁大眼睛,监督其他的同事也要做好。这种激励,拿到代理权,以销售为核心的企业使用较多。所以茅友们不要随意借鉴这种方法。
三个销售部门,在全体任务和活动中,表现得不能很好的合作,你的应对措施:
首先你要宣传合作,记住,只是宣传,不是改变现状。而且,只在全体任务活动前宣传。
然后,针对配合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你要先和老板沟通,让老板找这些人,要求他们相互间配合。这样作用更大。
最后,合理的授权,集体任务和活动如何提高团队凝聚力,肯定有想不到的工作或者问题,适当的授权,可以减少不配合情况的发生,但这个,要得到老板的认可,你提出来就行。
原则:工作是必须做,但不能做过,即便你知道了合作只是暂时的,也要去思考。尽量想办法规避。这样,既不和老板的思想冲突,也得到了他的认可。
上面针对案例,给出自认为最合适的处理方法,但茅友们更关注的是如何凝聚人心?下面聊一下自己的意见:
1)一个有德行的管理者,可以凝聚人心;
2)薪酬高可以凝聚人心;
3)招到价值观一致的员工,可以凝聚人心。
4)适宜的管理环境,可以凝聚人心
凝聚力有时体现在管理凝聚力下,案例中,各销售部门就是这样,在外力和内力的作用下,形成一致对外的凝聚力,有的凝聚力体现在自主行为上,大家不需要宣传影响,不约而同的形成一股合力。这个现在还在研讨中,人是变化的动物,方法过时就无效了。
个人认为,凝聚力来自对未来期望的信心,我们无法招到一样的人,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市场环境是变化的,管理者也在变化中。唯一不变的,就是对未来有着信心。如果建立一家企业,管理一个团队,没能让大家看到未来,感受不到公司和个人的成长,那凝聚力就是一纸空谈,李嘉诚说过,新世纪,是个人价值和团队绩效共赢的时代,作为时代的智者,很清楚的识别,必须脚踏实地,必须符合符合互利的原则,团队才有可能出现凝聚力这个竞争力。HR也要变化,管理从监督向服务转移,服务从外部感受转向内心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