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公期是民俗还是封建糟粕?该存还是废?(组图)
海口晚报网2月27日讯:
公期是一种民俗还是一种封建糟粕?过公期是遭罪还是找乐,是为了面子还是老百姓的另一种精神需求?公期年年过,但争议一直不绝于耳。
对于这一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专家认为,公期是海南一种珍贵的民俗习惯,不应倡导取消,而应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提升。
现场:热闹北门官
这种大场面,也只有在过公期的时候才能见到 李幸璜摄
踏着斑驳而古朴的水泥路,行走于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北门官村小巷。远处不时传来磨刀霍霍之声和扑鼻而来的羊肉香味。一路上,随处听到孩子们的欢笑声。公期的热闹气氛仿佛把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温暖而祥和。
2月24日是北门官村公期,天气微冷,下着毛毛细雨。但丝毫没有降低节庆的温度。一大早,村民就忙开了,老人们把祭祀用的碟碗瓢盆仔细的擦洗干净,放在合适的地方。
男人们则主要担当着屠宰的角色,女人也没闲着,洗菜、做饭、烧水、打扫都得由她们来做,只有孩子们是最清闲的,他们有的还在熟睡、有的在准备公期的大人中蹿来蹿去,有的早已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把过年时剩下的烟花炮竹拿出燃放。
上午11时,小巷的车辆渐渐的多了起来,亲朋好友们陆续到来,使得公期的氛围愈加的热闹。鞭炮声也在这时相继响起,有的人家已经开始在过公期,主人们端上热气腾腾的羊肉汤,鲜嫩可口的白斩鸡,各式各样的美味小炒,醇香绵长的珍藏白酒当然少不了。大家起身举杯,互敬互饮……
中午12时,北门官庙内乐声四起,香烛的烟雾和香气飘满整个庙宇。此时,公神、“婆祖”也抬了出来,到各家各户去消灾祈福,就是俗称的“净村”。人们早已把侍奉“公神”的果品酒水炮仗香烛准备好,“公神”分为三路,去往不同的方向,在侍奉“公神”的家庭门前停下,为其祈福消灾。
村民观点
正方
海口府城北门官村村民陈云:累中找乐,值得
2月24日是海口府城北门官村公期,这一天,全村各家各户都杀鸡、杀鸭迎接亲朋好友到家里来过公期。陈云家也不例外,他早早就做好了准备,宰杀了6只文昌鸡,买了一条大鱼、半只羊和10斤烤乳猪。
晚上7时,踏入陈云家,各种香味扑鼻而来,还有客人的欢笑声和敬酒声。大厅里,两桌人马将整个大厅挤得满满的,一桌是亲戚,一桌是朋友,人经过时得侧身。
陈云端起一杯啤酒,面带笑容先与每一位亲戚碰了碰,相互祝福之后,一口将酒喝光。和亲戚喝过酒,又拿着杯子,倒满酒,与每一位朋友对着干。每喝完一杯酒,还不忘告诉亲戚和朋友多吃点菜,尽兴喝。
一轮下来,陈云喝得差不多了,人也有点晕了,但他并不觉得累,反而感到很高兴。他说,公期是农村的一种文化,已流传了很多年,一直以来,每年举办公期,都有不少亲戚和朋友过来吃饭,场面很热闹,公期当天即可以叙旧,又可以加深感情,觉得很有意义。
陈云说,在海南,公期是属于农民的节日。在村里,平时农民除了看电视外,就没有其他文体活动。而每年一度的公期都有丰富多彩的活动,虽然有一些仪式多少带有封建迷信的色彩,但很多活动却能给农民带来热闹和欢乐。
此外,主人平时邀请朋友和亲戚一起到家里作客的机会不多,即使是邀请了,对方也不一定答应,但公期时邀请亲戚和朋友,对方都很乐意。
公期当天除了可以宰鸡外,还可以拜“婆祖”,村里的“公神”也走出公庙,走家串户,使节日气氛更浓。陈云认为,公期邀请外界朋友前来玩和吃饭,实际上也是在宣传本村,让更多的人知道本村的民俗和文化,也加深了村民与外界朋友的交往,何乐而不为?
采访中,陈云也承认,办公期,主人一定很辛苦,同时花消也不小,但苦中有乐,如果没有公期,朋友与亲戚的来往也不会那么密切,更不会增加感情,更不能让更多人了解到农村民俗的特色与内涵。
反方
海口龙桥笔点村村民吴亚友:花钱遭罪,何苦
2月23日,记者在海口市龙华区龙桥镇笔点村采访时,正好遇到该村村民吴亚友。见到记者,他激动地说,他反对办公期。每次办公期,吴亚友一家人都要折腾三天两夜,公期一过,全家人腰酸腿痛:“‘公期’简直就是花钱买罪受。”
吴亚友住在海口市区,是笔点村搬到市区的少数人之一。笔点村公期是正月十六,每年正月十五下午,吴亚友就会叫保姆和母亲先回家打扫卫生,并用车从海口拉回煤气瓶、炉子、凳子、桌子等公期必须用品,比办喜事还要隆重。
公期当天,他是最忙的。除了忙购买公期必须的蔬菜、肉和海鲜外,还得将所有菜弄好,等待亲戚、朋友过来吃。辛苦折腾一个上午后,人本来已经够累,想停下来休息,这时亲戚、朋友陆续杀到,又得忙着应酬。
公期第二天,一家人很想回海口好好休息,但看着从海口拉回的桌子、凳子等,又得忙着收拾。
采访中,吴亚友告诉记者,公期当天累倒不要紧,更让人觉得可笑的是,吃公期有一个怪现象,就是前来吃公期的人当中,主人不一定全认识。去年公期那天,他家共办了10桌,其中有3桌人他就不认得,都是朋友带过来的。那天客人多,所有的东西吃得差不多了,没办法,他还得向那些不认识的“朋友”陪笑脸,说一些诸如“招呼不周”之类的客套话。
前几年,他曾向村里提出建议,今后不必要办公期了,但却遭到了反对。朋友认为,他有钱后变得吝啬了。
吴亚友说,公期实在是铺张浪费,应该废除,不少农民为了办公期大吃大喝,讲排场,搞攀比,过后却喊穷,叫苦。
据了解,每次过公期吴亚友至少花2000元。2000元对于他这样的家庭是没问题,但对于收入少的村民,却是个难题。
吴亚友觉得,龙桥地区不少村民还不是很富裕,公期一过,又到处借钱给孩子报名,实在不值。
调查
年轻人更热衷公期
日前,记者对100名年轻人和50名中年人进行了调查,80%大部分年轻人都想过公期,60%老人却不怎么喜欢过公期。年轻人更渴望与更多外界朋友交往,每次去吃公期,无论是否认识对方,只要自己的朋友当中有一人认识就行了,加上每次办公期当地村民都会安排一系列活动,这也是吸引年轻人的原因之一。
老家在龙泉镇西江村的李蔚蓝说,她比较喜欢去吃公期,每次去吃公期,可以见到不少新朋友和老朋友,此外,年轻人在一起有共同语言,玩起来也开心、好玩。
在省某机关单位工作的吴小姐说,每次老家过公期她都要回去,公期当天即可以看到老朋友和亲戚,又可以感受热闹场面,加上又可以吃到很有特色的菜肴。
永兴镇儒东村村民王养任今年有40来岁,他说,每年去吃公期大多数都是年轻人,年轻人在家闲着也没事可做,只要有朋友邀请即可去吃“公期”,不一定要认识对方,这是公期的一大特色。年轻人在吃公期时,可以乘机认识更多的异性朋友,年轻人聚在一起就会有共同的语言。(洪宝光陈少阳)
专家视角
公期是特殊民俗形式
专家认为,公期是一种珍贵的民俗习惯。 记者 李英挺 摄
“我觉得公期是海南一种珍贵的民俗习惯,不应倡导取消,而应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提升,让它很好地保存下来。”今天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城市人类学会秘书长张继焦博士接受记者的电话采访时说。
张继焦是远在北京工作的海南人,从小在海口长大的他对公期的印象就很深,但那时只是觉得热闹好玩。如今已身为学者的他认为,公期虽然表面上是一种祭拜和吃喝,但它有自己的一套形式及仪式,而且各个地方又略有不同,所选日子也不同。
比如有些地方重祭祀,而有些地方则重吃喝,还有一些独具海南地方特色、富有神秘色彩的民俗活动,这些都是一种长久以来形成的民俗和文化海南民俗,可以说是海南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采取的方式不应是简单的取消而是引导。
海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的符玉川老师认为,长期以来让人有种误解,好像公期跟浪费与封建迷信有关,应该废除,但其实许多地方的公期也是亲戚朋友相聚的机会,通过这种方式联络感情,这也是海南人好客热情的一种表现。
海口旅游投资控股集团副总经理、中国社会科学院儒教研究中心秘书长陈明也赞同这一观点。他认为,由于这一活动属于群众自发进行的,因此可能会存在着档次不够高、方式不好甚至有时互相攀比的现象,但不能只看到其的这些负面影响,对公期这种风俗习惯既然长期存在了这么久,是老百姓喜闻乐见、并且自愿付出的仪式,因此尊重老百姓的这一习惯也是体现和谐社会的一个方式。
他表示,在公期过程中会有一些祭祀活动,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封建迷信的活动,这也是一种片面的看法,因为民间宗教本身是一种文化,因为它没有经过太多的提炼因此许多人对它并不是太了解,但老百姓有自己的精神需求,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加自己的归宿感及心理上的安慰,也不乏是一件好事。
量力而行过公期
在采访中,虽然许多专家对公期抱有不应取消的态度,但同时也认为,老百姓在过公期时应该量力而行,政府也应加以引导并将之提升,甚至可以将之发展成一个旅游品牌。
专家认为,大部分的乡村及家庭在过公期时都会办一些酒席,需要一定的花费,但各家也应根据自家的情况而定,生活条件较困难可以选择少办或不办酒席,不要与人家攀比,也不应将自家孩子的学费钱、投入生产的钱等等都放入办酒席里,更不应与人攀比,可以简单准备一些家常菜与家人过就可以了。而经济条件好的也不应花费太多在吃喝上,可以缩小请客的范围,菜样不宜过多。
同时,他们还建议,在过公期办酒席或请人唱戏时,可以采用几家或一个村联合一起办的方法,每家负担一点,这样不仅热闹而且不会造成铺张浪费。
许多专家甚至认为,海南这种特殊的民俗形式甚至可以开发成一个旅游品牌,配上一些农家的项目,可以让游客到海南的农村感受这种最原汁原味的海南特色、农家乐趣,吸引力也是较大的。(记者谢向荣实习生陈赛君)
换一种方式过公期
2月13日(正月十六)是海口市龙华区龙桥镇永东村委会16个自然村的公期,但今年该村采取在“公期”前后举办各种文体活动。16个自然村600多户2944名村民不但不喊累,而且觉得今年公期过得很有意义。
据了解,龙桥当地老百姓靠种植甘蔗、蔬菜为生,每年各个村委会都有公期,为了迎接公期,不少村民在过春节时舍不得多杀几只鸡,非要留到公期那天才宰。以前,每年正月十六,整个永东16个自然村人山人海。
永东村委会书记陈所能说,全村共有600多户,按每家每户至少消费500元来计算,全村就得花掉30万元。公期一过村民就喊穷,孩子上学成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村委党支部经过讨论研究后,决定以另外一种方式过公期,在公期前后举行拔河比赛和公期第二天播放电影,公期当天除了一些传统仪式,不大摆酒席。这一倡议,得到村民的认可。
大年初三,永东村第一届拔河比赛在永东广场举行,比赛当天吸引了全村2000多名村民前来观看。2月14日(正月十七),由村委会出资,在永东广场播放电影。
回忆起去年公期,云道自然村的林书义还记忆犹新。去年,他共办了5桌,从凌晨一直忙到晚上8时,所有朋友走后,才松了一口气。
林书义说,今年公期花费不足100元,但比往年过得更有意义。 (洪宝光 王霞)
吃公期还是闹军坡
公期,也称“村节”或“军坡”,是海南部分汉族地区农村最受重视的民间节日。
海南农村的“公期”没有统一的规定,每个村子都沿袭祖宗传下的吉选日期,但较多集中在正月前后,春耕大忙之前。公期分大公期和小公期。小公期的活动较为简单;祭过公庙、祭过祖宗,各家各户吃喝过后即算完事,客人也比较少。而大公期的活动则十分隆重,时间长达三天,亲戚、朋友,甚至侨居海外的华侨都要赶回来参加。
公期的经费一般都从村子里的收入中抽取,村民也会踊跃捐献,也有的海外华侨或发了财的乡亲会独自或联手承担公期的全部费用。为公期捐款是被村民们视为十分光彩的事情。各家捐款的多少,都要红榜公布。到了公期的日子,远近乡村的亲朋好友或挑担米,或提吊肉,或掂一瓶酒,或端一筐蛋,全部涂上几点红色的标志,会聚到做公期的村子,和村子的亲戚朋友们共享公期的狂欢和喜悦。
在公期的活动中,除了吃喝,还会有一些祭祀活动,全村的男妇老少聚集在村庙前边,气氛庄重。祭过村庙海南民俗,各家各户又在家中的祖宗灵位前,供奉祭品,叩拜进香。在公期里,也是一村里商讨村中大事的时机。村子里的重大举措往往也在公期里决定。如修路、挖井、办学等。
海南的公期有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重仪式,一种是重吃喝。现在除了少数地区重仪式外,绝大多数地方都是重吃喝型,人们干脆叫“吃公期”。重仪式型地区每逢公期都要摆案集众拜祭“公祖”,要进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祭神仪式,还有“军坡戏”,人们看公期得到了视觉听觉的感官新奇享受。
重吃喝型地区每逢公期都要广邀亲戚、朋友、朋友的朋友乃至陌生人来到自己家里大吃大喝一番。
民俗专家认为,公期是一种特殊的民俗形式,值得保留。但应该引导农民从“吃公期”过渡到“闹军坡”。“吃”容易引起攀比,不少村民为了面子,反而加重了家庭负担。而通过各种健康形式来“闹军坡”,则能最大限度挖掘出这一民俗节日的内涵。(记者谢向荣)(来源: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