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密藏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宋代赵升《朝野类要》四“蜡弹”章说:“以帛写机密事,外用蜡固,陷于股肱皮 膜之间,所以防在路之浮沈漏泄也。”史书最早记载以蜡丸密藏情报是在756年, 《新唐书•颜真卿传》肃宗已即位灵武,真卿数遣使以蜡丸裹书陈事。”
蜡丸也称为“蜡书”或“蜡弹”。
唐代宗大历元年,华州节度使周智光谋叛,局 势岌岌可危。唐代宗欲密令河东副元帅郭子仪率兵回京平叛,但是京师四周均被 周智光的密探势力所控制。为了防止诏书泄密,唐代宗“召于仪女婿,工部侍郎赵 纵受口诏往河中”,赵纵“请为蜡书”,撕下帛片,在上面书写诏令,然后揉紧帛片为 一小团,外面以蜡封裹。
再秘遣家僮绕水道将诏书送至郭子仪的军营中。
用以传递诏令的蜡丸密书也称为“蜡诏”。《资治通鉴•后唐》:“梁主登建国 楼,面择亲信厚赐之,使衣野服,赍蜡诏,促段凝军。”胡三省注:“蜡诏,犹蜡书也。 命出于上,故谓之蜡诏。”
蜡丸密书作为密藏手段,在五代及宋时运用得较为广泛。
《旧五代史•尹晖 传》:“时范延光据邺谋叛,以晖失意,密使人赍蜡弹,以荣利啖之。”《宋史•李显忠 传》:“显忠至东京,刘麟喜之,授南路钤辖,乃密遣其客雷灿以蜡书赴行在。”在密 藏蜡书的方式中,主要有“密缝”、“封股”(即割开腿肚子)和“吞腹”。
北宋用间大 师种世衡对西夏猛将野利旺荣进行反间时,“乃草遗野利书,膏蜡致衲衣间,密缝 之”。北宋末年,“金人再犯京师,内外不相闻。朝廷募忠勇士赍蜡书往南京总管 司调兵赴援,绶(姜绶)以忠翊郎应募,乃以到股藏书,缒下南壁”。南宋时,岳飞 “得兀术谍者”,佯为酒后错认为是自己派出去的间谍,“谍冀缓死,即诡服。
(岳
飞)乃作蜡书言与刘豫,同谋诛兀术事……到股纳书,戒勿泄。谍归以书示兀术,兀 术大惊,驰白其主,遂废豫”。
《十一家注孙子》宋代张预对《用间篇》“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问知之,而 传于敌间也”一句注释说:“欲使敌人杀其贤能,乃令死士持虚伪以赴之;吾间至 敌,为彼所得,彼以诳事为实,必俱杀之。
我朝曹太尉尝贷(赦免)人死,使伪为僧, 吞蜡弹入西夏。至,则为其所囚。僧以弹(蜡弹)告,即下之。开读,乃所遗彼谋臣 书也。戎主怒,诛其臣,并杀其僧。”
此外,还有一些木、竹制的情报密藏器。宋真宗时,设立情报传信牌,漆木为 牌,长六寸,宽三寸,腹背刻字而中间分开,置凿枘可开可合。
传递情报时,将情报 小纸条插入牌中槽内,系于脖颈上。据《金玉新书》记载,宋代还有一种小竹筒用 于密藏情报,两边洞口用蜡封固,沿途情报传递站铺都要严格检查石蜡封印是否动 过,从而保证情报不被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