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都有哪些?

网编 295 0

众说纷纭的春秋五霸“春秋五霸”到底是哪五位春秋时期的国君,并没有统一的说法,除了通常所用的两个版本以外,还有六个版本,也就是说,历史上一共出现过七种春秋五霸的提法,它们分别是: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史记索隐》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荀子·王霸》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白虎通·号篇》

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吴王夫差——《汉书注·诸侯王表》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郑庄公——《辞通》

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鲒崎亭集外编》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越王勾践——《四子讲德论》

可以看到,除了齐桓公与晋文公是七种说法里面共同认可的以外,秦穆公与楚庄王各自出现在五种说法之中,越王勾践、吴王阖闾与宋襄公则各出现在两种说法之中,剩下还有吴王夫差、郑庄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各自出现在一种说法之中。

《史记索隐》与《荀子·王霸》的五霸版本,只是在我们今天更为流行,甚至进入教科书之中而已,并不能完全反映两千多年历史中,不同时期对于春秋五霸的认知。至少,我们需要结合七种春秋五霸的版本来认识春秋时期的争霸格局。

比如,《辞通》版五霸里面有郑庄公,就反映了春秋初期郑国小霸的历史;《鲒崎亭集外编》版五霸除了齐桓公便是四位晋公,也是反映了晋国在春秋史中持续称霸的形势;《汉书注》版五霸用吴王夫差取代吴王阖闾,便是对于吴王夫差黄池会盟称霸的承认,虽然这次称霸旋即被勾践击碎。

说法唯一的战国七雄由于春秋五霸是对春秋时期取得一定“霸主”地位的主君的不完全列举,之所以非要弄成“五霸”的形式,纯粹就是为了凑个“五”,毕竟两周秦汉时期的人们很喜欢数字“五”,五霸、五行、五德都是在这个时期产生并流行的,所以难免众说纷纭。

战国七雄则是对战国时期先后称雄的七个实力较强的国家的完全归纳,所以有且只有一套说法,那就是:齐、楚、燕、韩、赵、魏、秦。其中,韩、赵、魏三国均是脱胎于春秋晋国,在战国前期格局上也继承了晋国霸业的势头,所以又被称为三晋。

七雄之中,第一个称雄的是以晋国继承者自居的魏国,随着魏国被齐、秦夹击衰败,齐因富庶称雄于东方、楚因地广称雄于南方、秦因变法称雄于西方、赵因改革称雄于北方。再后来,由于田齐吞宋与乐毅伐齐,消耗掉了齐国;由于张仪阴谋,消耗掉了楚国;再由于长平之战,消耗掉了赵国,秦国这才走向独大局面,并最终混一天下,终结了七雄格局。

标签: #说法 #晋文公 #吴王 #秦穆公 #春秋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