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锐评丨中国登陆火星为何点燃全球热情?

军事网编2023-03-09 09:501940

“登陆火星是中国太空计划取得的最新尖峰成就。中国证明了它的奋斗精神。”这是《科学美国人》月刊网站对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15日成功着陆火星的评价。CNN网站16日在其首页报道称,中国成为历史上第二个在红色星球上拥有“漫游车”的国家。

国际锐评丨中国登陆火星为何点燃全球热情?

精准、顺畅——当天问一号探测器携带“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在火星表面,中国星际探索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历史性跨越。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官员以及俄罗斯航天局、欧洲航天局等机构纷纷发来祝贺,世界媒体的报道热情随之被点燃。

作为全球公认的高难度航天科技项目,火星探测到底有多难?

据统计,从1960年人类首次尝试发射火星探测器到天问一号成功着陆之前,共有16次火星探测任务的探测器成功进入火星大气层,但只有9次(均为美国)成功着陆并顺利开展探测工作——成功率约只有一半。

此次天问一号的成功着陆,表明中国已掌握了安全着陆火星的一系列复杂技术。特别是中国首次探测火星,即一次性完成环绕、着陆和巡视三项操作,更是创下了世界首次。《华尔街日报》评论说,自2011年以来,中国被美国排除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相关计划之外,在很大程度上不得不独自开展太空探索,如今通过长久的努力,中国走在了太空探索的最前沿。

事实上,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不只是属于中国的科技荣耀,对全世界而言,同样意义重大。

从科技层面看,火星是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一步。增进对火星的认知,不仅有利于人类进一步了解宇宙奥秘与生命起源,也有助于地球自身的发展——人类在火星探索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新的技术。比如,要应对火星大气的冲击和热量,就需要研制出高效的隔热材料,这种材料在地球上也有用。再比如,在如此远距离的星球表面着陆,必然要提升信号传输技术、控制技术等,这同样有益于地球人类生活和工作条件的改善。中国在火星探索方面的突破,无疑为此做出重要贡献。

同时,中国火星探测任务为国际合作搭建了新平台。实际上,“祝融号”火星车是以中国神话中的火神命名的。如果把这两个字拆开看,可以理解为“祝”表示祝贺成功,“融”表示融合与合作,代表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开放合作意愿。

在此次天问一号任务实施中,中国国家航天局与欧空局、阿根廷、法国、奥地利等国际航天组织和机构,开展了有关项目合作。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负责远景规划和科研事务的执行经理亚历山大·勃洛申科表示,希望天问一号此次探测为俄中两国科学家带来更多合作机会。全球科学家也希望,“祝融号”能够传回此前不为人知的地质信息,增进全人类对火星与宇宙的认知。

如果说,从指南针、印刷术、造纸和火药的中国四大发明开始,中国技术对人类的贡献早已融入生活日常,那么中国星际探索技术的新飞跃,无疑会为全世界的科技与生活创造带来新期待。更重要的是,中国以实际行动证明,以“太空合作”取代“太空竞赛”,才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国际锐评评论员)

(编辑 刘洋)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