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教育整顿先进人物系列
他是一位“85后”年轻法官,也是一位扎根基层十年的“老法官”,他把小小的人民法庭当成人生大舞台,把青春和热血洒在基层这片土地上。
“用心”探索多个“首例”2011年参加法院工作时,石仁举还是个20多岁的年轻小伙子,人民法庭看似多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石仁举干得却是有滋有味,他每天琢磨的都是案子,研究得都是法条,就连看新闻报道,都在想怎么能对办案有帮助。正是有了这样的一股钻劲,他创造了多个“首例”。
2014年的一天,一个蒙着黑纱、戴着大檐帽的女子来到法庭,这个场景石仁举至今记忆犹新。原来,因丈夫陈某虐待殴打,导致女子刘某面部毁容,只能遮面外出,她逃出家门后来到法院起诉离婚。案件受理后,丈夫仍多次打电话、发短信威胁,导致刘某产生巨大的心理恐惧。当时,我国尚未建立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但石仁举很担心刘某的安危,在浏览一条热点新闻时,他发现外地有法院作出了人身保护令,他深受启发,创新作出首例人身保护裁定,裁定禁止陈某殴打、威胁刘某及其父母。这份人身保护裁定在临沂市尚属首份,裁定书及协助执行通知书送达后,刘某及其家人的安全受到司法保护,后法庭判决准予双方离婚。结案后半年,刘某再次来到法庭,向法官表示感谢,此时的她俨然判若两人,开始了新的生活。
石仁举创造的“首例”还包括审理了临沂市首例实现担保物权案件,首传鉴定人出庭作证,对当事人逾期举证首次采取成本惩戒等等。这些离不开“用心”两个字,他把法律条文融入日常生活,从社会生活中体悟法律的真谛,创新性开展审判工作,注重纠纷化解和裁判说理,在办理疑难复杂、新类型和群体性纠纷案件中,服判息诉率90%以上,无一错案投诉。
特邀观察团
让环资审判变身公开课
石仁举同时负责褚墩法庭工作。2020年度,褚墩法庭挂牌成立环境资源法庭,在武河湿地挂牌环境资源审判巡回法庭,开展环资审判机制改革试点。石仁举起草拟订全院环境资源审判改革试点方案、环境资源联席会议制度、巡回审判工作制度等文件,两年来先后审结环资类民事案件150余件,参与审理检察机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2件,彰显保护碧水蓝天绿土的司法力量。
在审理的一起土地相邻权纠纷中,某农业合作社在辖区某村承包地内建有蔬菜大棚。王某华、王某元两家在大棚相邻的承包地内栽种了杨树。合作社负责人刘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认为王某两家在大棚旁边栽种杨树,没有经过相关单位批准,改变了耕地用途,严重影响了其蔬菜大棚产量,要求停止侵权、排除妨碍,拔除树木。
石仁举考虑到这类纠纷与村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易发性高、关注度高,决定巡回审判进村庄,在村委大院内露天开庭。审理过程中首次尝试设立环资审判特邀观察团,邀请了区法院、检察院、公安分局、人社局及黄山镇信访综治六名同志作为环资审判观察员,参与旁听案件,提供专业化咨询意见、协助调解、监督履行,探索环资审判新程式。通过公开审理,案件得到很好的解决,庭审过程受到村委会成员和附近群众的围观,成为一堂环境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公开法治宣讲课,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五步调解法只为化解群众心里疙瘩人民法庭工作每天和老百姓面对面,更考验法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石仁举的审判团队都是80、90后的年轻人,这对他们来说是个挑战。“刚到法庭工作时,办案子考虑得相对简单,做到依法裁判就行了。但工作时间越长,就考虑得越多,越小心谨慎。真正做到案结事了,就要想着打开当事人的心结,考虑的不仅仅是法律适用问题,还要考虑情理,熟悉老百姓的心理。”石仁举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办案原则,逐渐总结出“因案制宜、情理并重、社区联动、面面背背、紧抓履行”五步调解法。
近日法庭调解了一起土地侵权案件,原被告是邻居,被告建筑房屋侵占了原告的宅基地,原、被告之间经多次交涉互不相让,甚至大打出手,最终对簿公堂。石仁举考虑到原被告居住在偏远的山村,思想相对保守,他对于双方争议的土地界限不清晰等问题,先后三次到双方当事人家中进行实地勘查测绘,不断给双方进行面对面沟通,背对背调解,申明利害,释法析理,讲究邻里。双方当事人慢慢由最开始的情绪激动,到情感上有些让步,石仁举趁热打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双方最终同意了调解方案,由被告主动支付原告土地占用补偿费5000元,原告不再阻挠施工,双方握手言和,化干戈为玉帛。
借助“五步调解法”,石仁举所办案件调撤率达到65%以上,连续七年在全院综合考评中名列前茅,办案数量多,质量高,效果好,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人物档案
石仁举,临沂市罗庄区法院盛庄法庭副庭长、一级法官。先后荣获个人三等功六次、“全省法院先进个人”“全省人民法庭优秀法官”“全省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个人”“山东省法治人物”等称号。
更多信息,长按|扫描二维码
关注©山东高法
作者:马云云 张昕曦编辑:石 慧 郝明婕审核:傅德慧
山东高院发布劳动争议热点难点问题诉讼指引
最高法民二庭:关于四个公章实务问题的解答
人体损伤鉴定标准一览表(2021年)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