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败走野人山,谁之过?

综合网编2023-03-08 16:553680

文|逆北

1942年春中国远征军为保卫滇缅公路首征缅甸,是近代中国继甲午战争以来,又一次走出国门作战。巧的是,与半个多世纪前一样,这一次,中国军人面对的敌手,依然是日本。

当时,重庆国民政府对于这次远征寄予了不小的期望,为了保证战争的胜利,蒋介石将自己最精锐的机械化部队第五军拿出来,由杜聿明率领,跟随当时的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行动。在1942年的5月以前,重庆方面先后派至缅甸作战的部队人数达到了十万人之巨。

中国远征军败走野人山,谁之过?

但是,颇为令人痛心的是,这一次,远征军走出国门作战还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因局势急转直下被迫败走野人山。据战后统计,十万远征军减员六万多人,其中因通过野人山的非战斗减员,更是之前战斗减员的数倍。那么,谁应该为远征军初战缅甸失利,败走野人山的悲剧负责呢?

01,远征军就不能走别的路回国?要想回答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解释一下远征军为什么非走野人山回国不可。野人山,即胡康地区,此地位于缅北和滇西,多原始森林,古木参天,不见天日,而且远征军通过野人山是在五月,正值此地雨季,热带传染病频发。因此,走野人山回国,如果不是万不得已,无论如何都说不上是什么合理的选择。

但是,对于当时的远征军主力来说,如果不走野人山回国,那么只剩下了一个选择,就是退往印度,而这正可能让中国军人受到英国殖民当局的羞辱,而且狡诈的英国人还不一定允许其进入。

难道远征军除了去印度,就一定要走野人山吗?

非也,远征军其实原先还有一条路可以走,这条路更安全,而且沿途补给点众多,这片区域,以缅北的腊戍和曼德勒为中心。

02史迪威垄断军权早在远征军和缅甸的日寇刚接上火的时候,重庆的蒋介石和前线的杜聿明、林蔚等人就已经意识到了控制住腊戍和曼德勒地区的重要性。

但是,远征军的实际行动,却因为蒋介石等人都没有决定权,而几乎背道相驰。那么决定权在谁手中呢?

握有远征军统帅大权的,是当时美国陆军部派到中国战区当参谋长的史迪威中将。另外,他的副手罗卓英也有一定权力,可罗处处听命于史迪威,至于蒋介石远在重庆山城,对前线情况了解有限,所以也寄望于史迪威的指挥,4月7日,蒋介石明确提出“余授全权与史迪威将军作一切最后决定”。史迪威,无异于远征军的最高领导者。

中国远征军败走野人山,谁之过?

作为一军统帅,史迪威理应当认识到保障后路的重要性,因为当时日寇的第18和55两个师团在缅甸亲日势力的配合下,已经由泰国攻入缅北地区,时刻威胁着腊戍和曼德勒等地的安全。而远征军当时的主力部队,大部都位于缅甸南部,和从仰光登陆的日寇第56师团周旋。

中国远征军败走野人山,谁之过?

03英国人的暗中破坏缅甸本是英国人的殖民地,中国出兵之初,中英两家计划是共同保卫缅甸,可是英国人一方面被日军的凌厉攻势吓破了胆,狼狈溃逃,甚至出现了7000英军在仁安羌被日军一个大队包围的场面。

另一方面,身为首相的丘吉尔和他的司令官亚历山大等人坚持认为,与其把缅甸交给中国人防御,不如丢给日本人,这样自己以后还可以借助胜利者的身份来收复。

但是,一旦中国人在缅甸站住脚,英国人就不能轻易恢复在缅甸的殖民统治了。因此,原先担任保障远征军侧翼安全的英军部队,向伊洛瓦底江以西败退下去,开入印度,原先深入缅甸南部作战的中国军人,瞬间变成了孤军。不仅如此,英国人在撤退的时候,还破坏沿途公路,烧毁补给仓库,给远征军的收缩防线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英国人如此坑队友,远征军的将领们窝了一肚子火,可是,眼下责怪英国人已经来不及了,因为日寇的前锋已经袭占了腊戍外围的要隘棠吉。杜聿明深知此情况的危险,于是坚持应当派兵夺回。他的意见得到了参谋团的林蔚的指挥,经过两日激战,远征军复夺棠吉,和日军形成对峙状态。

中国远征军败走野人山,谁之过?

04史迪威瞎指挥误了大局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史迪威不是下令杜聿明方面继续推进,扫除日寇对腊戍的威胁,或者至少也得保住棠吉,而是要求杜聿明部撤出棠吉,向缅甸中部转移,去攻打缅甸中部乔克巴当一带的日军。

史迪威想得倒是挺好,以攻为守,用正面进攻来延迟日寇的攻势速度,可是,你倒也看清楚局势。现在的情况是,日本人的刀子已经快捅到你的心脏上了,你却还在考虑迈哪条腿。而要命的是,乔克巴当地区根本没有什么日寇的主力部队,而杜聿明迫于命令,将棠吉的守军撤出,给日军侵入远征军的后方补给线让开了道路。远征军撤出棠吉不到三日,腊戍陷落。一周后,密支那也被日军占领。

日军没想到,之前抵抗激烈的远征军,突然把他们的大后方暴露给了自己。于是,其一路北进,不但占领了腊戍等缅北大城市,缴获了无数中国的物资补给,还把战火烧入中国境内,攻占了滇西城市腾冲。日后,中国军队为了收复这座城市,付出了将近一万人的伤亡代价,此可见初战缅北失利之严重。

当史迪威逐渐意识到乔克巴当根本没有什么日军大部队,而自己的后路又被切断后,他不顾手下进退不得的主力军队,独自逃往印度,罗卓英看到史迪威跑了,自己也脚底抹油。而这一切从头到尾,远在重庆的蒋介石都毫不知情。

后来,蒋介石从其他地方,终于了解了事情的原委,他怒火中烧,在日记中表达了自己对英国盟友和史迪威的不满——

“丘吉尔的态度,对我国等于唾弃,以怨报德,徒有势利而无信义,因无论矣;而史迪威对我在缅军队亦掉头不顾,对余无一请示,亦无一报告,独自径避印度,此实出于人情之外”。

一切都太晚了。

05沉重的缅北溃败到了现在,远征军原先规划的回国路线已经被切断,缅甸大部沦丧敌手,继续迟滞下去,远征军将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史迪威和罗卓英跑了,指挥大权落到了听命于罗卓英的第五军军长杜聿明手中。他收拢败兵,咬紧牙关开始从野人山地区撤离,因为唯有这条道路,才能让部下既不受英国人欺侮的窝囊气,又不会坠入在缅北设下埋伏、以逸待劳的日寇包围圈中。

中国远征军败走野人山,谁之过?

(杜聿明)

在撤退途中,杜聿明染病发起了高烧,持续昏迷了两天,险些把命丢了,而素来受到全军尊敬的名将——第200师师长戴安澜为了阻挡追击的日军,给全军赢得撤退时间,血洒疆场。远征军中那些曾经参与过大小无数次战斗洗礼的农家子弟,则因为饥饿和传染病的折磨,不断地倒下,蚂蟥将他们的肉体腐蚀的仅剩下枯骨和破烂的军衣。而远在印度补给基地的英美殖民地官员,正在为庆祝他们的史迪威将军平安脱险而交杯换盏呢!

中国远征军败走野人山,谁之过?

(奄奄一息的远征军官兵)

经此分析,我们会看出,自诩为“中国通”且瞧不起蒋介石的史迪威并非什么足智多谋的战将,而是一个刚愎自用且胆小如鼠的败类。蒋介石为了表现自己对美国盟友的支持和信任,将军权委于他,导致了远征军败走野人山的悲剧直接发生。史迪威理应当付首要责任。

其次,英国人在此战中到处给异域作战的中国远征军下绊子,如果不是其突然从侧翼撤兵,日寇怎么能如此轻易地对远征军形成包围之势!

最后,身为这一危局中不多的清醒者之一,杜聿明本应当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可是所谓“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制度惯性,让他迁就史迪威的错误意见,酿成了腊戍失守的悲剧。

在私人回忆录中,杜聿明也未回避自己的问题,而是对这种行为作了比较认真地检讨。不过,从他能够在主帅逃离的情况下,主动挑起率领全军归国的重担,杜聿明也远非责任最大者。只是这背后的代价,实在太大了些。

参考文献:

全国文史和政协委员会编《远征印缅抗战亲历记》、《杜聿明将军》,中国文史出版社

秦孝仪编《蒋介石大事长编初稿》

《蒋介石日记》

齐锡生《剑拔弩张的盟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评论区